奋书文库,欢迎您!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浏览量:222     |      发布时间:2024-03-05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施以来,市委编办紧跟中央和省委部署,着眼于现代化**建设赋予事业单位“事”和“业”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统筹谋划、积极推进,顺利完成了市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任务。

一、高站位顶层设计,组织领导、谋划部署到位。我市把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通盘谋划。市委书记**同志和市长**同志高度重视改革工作,亲自研究审定改革方案,多次听取改革工作汇报,研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成立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市委编办成立工作专班,坚持实体化运转、制度化运作、清单化推动。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同步建立领导协调机制,确保改革部署周密、推进有力。截至目前,先后召开2次市委常委会议、4次市委编委会议、2次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召开室务会与工作专班会议,谋划研究、部署推动改革工作。

二、系统性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沟通了解到位。一是系统开展调研。市委编办及时对全市62个部门(单位)和9个县(市、区)的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掌握各单位职能配置、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对事业单位改革路径、拟核定机构编制数量等情况进行模拟测算,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及时征求意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拟订改革实施方案、市县机构编制审核原则以及人员转隶原则,得到了市委等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三是积极沟通协调。针对涉改部门诉求,转变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市直部门,面对面开展集中座谈会商,广泛宣传改革政策、充分听取干群意见、积极答疑解惑,最大限度争取涉改部门理解支持,凝聚了改革共识。

三、大力度整合撤并,精简瘦身、增编健身到位。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原则,聚焦优化布局结构改革重点,加大精简和统筹力度,着力解决规模过小、功能萎缩、分散重复设置、职责交叉重叠等突出问题,对“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对规模过小、编制在7名以下的87个市直事业单位均不再保留。通过改革,市直事业机构共精简150个,精简比例47%;事业编制精简1612名,精简比例23%。

四、全方位统筹布局,结构优化、功能再造到位。一是围绕上级要求,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和公务接待、数据信息、检验检测认证等行业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整合组建市直机关后勤保障和公务接待中心,推动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优化了市直部门不动产、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后勤资产资源配置;整合组建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打破了“信息孤岛”,有力推进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和审批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整合组建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实现了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初步打造了综合性、高水平、一体化检验检测平台。二是聚焦打造“经济发展强市”,整合相关力量组建了市项目推进中心、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和市营商环境和信用建设中心,对招商工作力量和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聚焦打造“科技创新强市”,进一步加强了市科学院创新职能,更好发挥技术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聚焦打造“城乡融合强市”,组建了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和市城乡建设发展中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加大城乡基础建设统筹力度。聚焦打造“幸福宜居强市”,组建了市水资源保障中心及市生态环境安全技术中心,强化了水资源调配储备职能、生态环境安全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有效满足了市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聚焦打造“文化发展强市”,加强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市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保护中心人员编制力量,为我市“**文化”聚变提供了力量支撑。聚焦打造“平安建设强市”,组建了市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强化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职责,更好地统筹平安建设成员单位资源力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聚焦打造“党建引领强市”,加强了市委党员干部教育中心的职能,组建了市物业行业服务中心,为构建“党建引领、物业参与、多方共建”的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立足群众需求,做好民生“暖心动作”。坚持聚焦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公共卫生等重大民生工程,健全完善公益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整合组建市社会保险中心,进一步优化了社会保险经办资源配置,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整合组建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更好发挥就业“民生之本”的稳定作用,充分凸显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整合组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理顺了公共卫生防控运行机制和指挥体系。

五、“一盘棋”统筹改革,专业指导、压力传导到位。一是分口指导、加强对接。抽调业务骨干,分成4个专项改革小组,集中精力、攥指成拳,分口指导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合力做好领导班子配备和办公场所调整等工作。二是总结经验、传导压力。认真总结市直事业单位改革经验,制定了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机构编制审核原则和“三定”规定模板,为县(市、区)推进改革提供了工作规范和专业参考。三是强化督导、确保成效。深入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开展专项督导,以改革方案和既定审核原则为纲,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文件、问询座谈等方式,了解改革推进情况,全面掌握职能重构重塑、布局优化调整、机构编制精简等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以扎实的改革成效推动县域经济起高原成高地。本次改革,县(市、区)事业机构总体精简46.3%,事业编制总体精简22.4%,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总体精简12.5%。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