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关于全市共同缔造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浏览量:239     |      发布时间:2024-01-30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制定了《关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意见》,鲜明提出“五个示范”的目标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打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打造共同缔造示范是一项科学有序、艰巨复杂的战略性、系统性工程,要按照全局谋划在实践中有序推进。

一、打造共同缔造示范的现实意义

打造共同缔造示范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打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基本遵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思想内核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本立场就是人民立场。要通过有力发动群众、有序组织群众、有效服务群众,让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从而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打造共同缔造示范是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现实行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对此作出明确安排,出台《市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这充分体现了,打造共同缔造示范,是以具体行动的贯彻落实检验对标看齐的政治担当。

打造共同缔造示范是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现实路径。从我市发展现状看,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58.32%;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4.2:44.1:41.7,农业增加值增长4.2%,工业增加值增长5.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23元、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7元、增长7.8%。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不一。打造共同缔造示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可以缩小城乡之间在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促进服务普惠发展、环境综合改善、治理一体优化,整体提升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我市打造共同缔造示范的比较优势

神韵城市有“颜值”更有“气质”。我市把握历史逻辑、时代浪漫、现实需求,创造性推出“文化四宝”“美食四宝”“民俗四宝”“生态四宝”系列特色品牌,彰显作为礼乐文明之城的“精典之都、精美之器、精神之源、精致之治”。我市致力于提升城市气质魅力,实施神韵我补短板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以“低密度、组团式”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生态粘附力,推动应急装备产业耦合专汽产业加快发展,争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我市致力于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精神感染力,推进国家级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建设,办好“企业家故事会”,以促进全市民间投资增长,汇聚“人人都为家乡好”的强大合力。

幸福民生有“质量”更有“质感”。我市坚持速度、数量、质量、效益相统一,切实把为民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筑牢群众健康防线,部署激活拉警报、重点抓排查、精准盯哨卡、梯次作急备“先手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双减”工作效果显现。加快社保体系建设,通过不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域治理有“深度”更有“温度”。我市持续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一体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深化“逢四说事、遇事解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防、管、控、建”立体化推进治安防控,对市县公安机关开展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深入推进“雷火2022”、夏季治安“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

三、我市打造共同缔造示范面临的主要挑战

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全市城乡之间在要素流动、服务均等、发展均衡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当前更多的是城乡“结合”,还没有完全实现“融合”,共同缔造向农村延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向乡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延伸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比如,5G网络还没有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硬件设施建设压力较大。我市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底子薄弱的同时“家大口阔”,经济发展压力很大,共同缔造所需的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突出困难,财政收支矛盾明显。

广泛凝聚多方力量的长效机制需要健全完善。共同缔造既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更是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任务,当前更多是靠行政力量推进,人民群众特别是社区居民对共同缔造的知晓率、参与率还不高,还需要充分动员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让“共同”的特点体现得更全面、更充分。

四、我市打造共同缔造示范的建议

共同缔造中的“共同”在前,要通过凝心聚力来彰显;“缔造”在后,要通过优化治理来实现。当前要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协同抓好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变“我”为“你和我”,变“你和我”为“我们”,以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强化共同缔造的实效。

画好决策共谋“同心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参与有平台、有规则、有抓手,更好汇聚民意、凝聚共识。细分“最小单元”,推动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落实到社区、网格、楼栋、住户、个人,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构建党建引领、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完善议事平台,办好“逢四会”,建好“家常点”,开好“院场会”,结合深化“逢四说事、遇事解事”打造“说事—解事—评事”工作闭环,结合建设“家常点”打造干群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平台,结合“村湾夜话”打造察民情、解民忧的有效载体,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等平台作用,更好促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健全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实践活动建章立制,将干部入户走访、座谈交流、调查研究、协调解难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转化为长效机制;健全驻村(社区)工作队、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作用发挥机制,广泛组织居民有序参与共谋协商。

打造发展共建“强引擎”。改变单靠政府投入的工作局面,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汇聚各方面资源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携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共同抓好环境改善“小事”,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统筹推进厕所清洁、圈舍清理、垃圾清运“三清”,注重路边、楼边、村边、水边“四边”,促进庭院靓化、道路硬化、池塘净化、场地绿化、环境美化“五化”,办好行车不拥堵、停车不发愁、经营不占道、就餐不浪费、垃圾不落地、雨天不渍水、安全不失序“大街小巷七件事”。聚力办好设施建设“大事”,围绕群众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作的所呼所盼,统筹发改、民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力量,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谋划、大力支持一批群众关注度和参与度高的“共同缔造”项目;办好乡村合作公司,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和市场主体深入参与乡村设施和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构筑建设共管“工作链”。全面发动党员、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序参与,促进社区、村公共设施建成后的共同维护和长效管理。引导群众参与,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行为规范作用,通过群众共同协商形成自治规约,强化各类规定的落地执行,居民协商确定了管理模式后,引导群众组织进行监督执行。试点推广管理“积分制”,将疫情防控、平安建设、门前“三包”、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细则,开设“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兑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加强上下联动,坚持群众点单、基层派单、部门接单,对超出居民自治管理能力范围的事项,由村、社区党支部协调解决,对村、社区难以解决的,按照事权向乡镇、街道和县、市、区直部门分流,纳入清单管理,及时推动解决并做好反馈。促进内外协同,社区内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用好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外部依托乡村合作公司、“红色物业”等聚合各类要素参与建设管理,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明确效果共评“度量衡”。共同缔造的效果需要共同评定来衡量。建议制定具体评价标准,采取自评、互评、集中评、公开评等方式,促工作提升,让群众满意。要评为民服务成效,对开展共同缔造示范试点的地区,重点针对“以奖代补”项目,建立全过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坚持“服务谁、谁评价”原则,发动群众对项目落地、产业发展、为民服务等工作进行知晓、参与、评估,评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以群众最终满意为目标持续改进工作。要评人居环境改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对群众房前屋后、路边河边等场所开展评议,引导群众积极评比“美好庭院、美好田园、美好河流”等,推动增强群众荣誉感、责任感。要评正反两类典型,试点开展正面典型评选,常态化组织居民开展“最美小区、最美志愿者、最美楼栋长”等评选推介;对于损害群众利益、故意破坏人居环境和扰乱秩序等行为予以曝光,提升共同维护美好环境的自觉性。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