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2025年第二季度全区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研判报告

浏览量:74

发布时间:2025-04-23

第一季度,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区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各项指标中,除道路交通经济损失、火灾起数上升外,其余指标均下降。随着气温逐步回升,人流物流车流急剧增加,各类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复工,大风扬沙、低温冷冻等灾害性天气随时可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加大,安全防范任务艰巨,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综合研判,安全生产领域风险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燃气、工贸、文旅、能源及油气管道、民爆、消防等10个领域,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注意防范。

一、道路交通运输领域主要风险和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一是能源、粮食、生产原材料等重点物资及春耕物资运输任务繁重,高速公路和一些国省干线将出现交通量饱和,一些服务区可能出现超负荷运营的情况,甚至部分路段出现拥堵,道路货运将进入高位运行状态。二是我区辖区内XX、XX等过境车辆密度大、安全风险高;加之途经的危化品运输车辆、高速公路服务区危化车辆密集长时间停留。三是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来,可能存在无合法证照从事旅游客运、“营转非”车辆、私人车辆违规挂靠经营的问题;部分运输企业为追求效益,多拉快跑,三超、驾驶员疲劳驾驶、车辆失修失保等现象明显增多,加之个别时段出现影响车辆行驶的短时极端天气,道路货运安全运营风险隐患增高,涉及十二类车辆的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的可能较高。四是受大风扬沙等极端天气、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养护维修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道路中断,存在长时间长距离压车等安全风险。五是交通运输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加快,企业可能会盲目赶工、冒险作业、不严格落实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等,项目建设风险突出。六是春耕务农出行频繁,农村道路车流量激增,农用车违法载人、农村面包车超员等违法行为增多,农用车和农村道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极易诱发群死群伤事故。

防范措施:一是加强运输高峰期的分析预判和风险防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针对客流短时间内集中增长的现象,相关部门要做好疏导,减少车辆大规模堵塞、聚集,加强桥梁、服务区、收费站、景区出入口、城市出入口等车辆集结区的风险管控。二是加大道路交通执法监管,严把旅游包车证照审核关,结合季节性交通出行点、事故暴露出的风险隐患和农村地区出行密集、“两违”肇事风险突出等情况,紧盯易肇事肇祸的重点时段、路段、车辆,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精准打击易肇事肇祸严重交通违法、违规挂靠营运等行为,综合运用约谈、通报、曝光、路面巡查等手段,严厉打击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法载客、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三是高度重视恶劣天气和客流大规模增长对运输安全带来的风险挑战,动态研判不同群体、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客流发展趋势,加强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密切关注重点路段交通流量。四是全面排查整改道路安全隐患,特别是要抓好公路安全设施和生命防护工程提升行动,深化铁路道口、穿村过镇主干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是采取得力管用措施,切实加大对交通运输领域重大项目施工一线的监管力度,深入基层,对发现上岗前没有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风险告知的一律停产停业整顿,教育培训考试合格验收后,方准予开工,切实从源头上管控好安全。六是加大对农村道路、农用车交通违法整治,有效预防涉农用车交通道路事故,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建筑施工和住建领域主要风险和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一是进入二季度,全区将加快重大项目工程、住房和道路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厂房建设等项目开复工,施工规模和施工人数不断恢复扩大,将陆续进入施工高峰期,容易出现从业人员流动加剧、安全意识松懈,企业安全投入不足、项目安全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三违”现象抬头、监理履职不力不严,甚至盲目赶工期、抢进度冒险施工等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二是当前处于供暖结束,用气、用电高峰期,供暖和燃气管道不同程度存在腐蚀老化、施工维修损坏、使用操作不规范等容易导致事故发生。三是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方面,受气温回升等因素影响,在城市亮化、高空作业、管道检修、绿化浇灌、污泥清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增多。农村自建房,以及建筑安装、装饰装修等方面安全风险有所增加。四是建筑施工企业违法转包、分包,存在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情况;未批先建、边批边建非法生产现象突出。五是特种作业(电工、焊工、高处作业、塔吊等)人员存在无证操作、无证上岗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一是持续开展安全督导检查,紧盯新建项目开工、停建项目复工、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安全管理危大工程管控,加大对事故多发施工企业项目的检查力度,监督依法落实主体责任。二是持续开展自建房排查整治,巩固前期排查整治效果,防止问题反弹,结合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分类化解,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三是要严厉打击未取得施工许可和相关手续不全擅自施工、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出借资质不具备施工条件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要深入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行动,紧盯重点任务、聚焦关键环节,确保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取得实效。五是加强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发挥一线施工人员做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六是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必须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凡是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三、危化领域主要风险和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一是寒潮、低温、冰冻等极端天气可能造成危化品储罐、输送、管道、阀门等堵塞、冻裂,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烫伤、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二是醇基燃料运输配送环节管理混乱,餐饮企业使用醇基燃料设备和场所不达标的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三是企业管理层监管力量不足,全区危化品经营单位由于其易燃易爆的行业特性,加之一些设备设施不完善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等因素,存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

防范措施:一是督促企业加强节日期间、大风扬沙天气等特殊时期风险研判和防控措施,超前分析研判灾害性天气可能对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仓库、仪表、监控、人员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督促企业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巡检管理,强化领导带班值守,严格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二是进一步规范醇基燃料的使用和配送环节,形成行业规范。三是强化源头管控,从严审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对工艺来源不清、技术可靠性不强的项目一律不予准入,推动危化项目安全设计诊断效果评估和问题整改,四是落实监管责任。督促企业加大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及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彻底整改问题隐患。五是要进一步做好“四个全覆盖”的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工作,确保“四个全覆盖”工作在危化领域全面开展并有效实施,坚决做到所有生产经营企业、关键环节、关键岗位、所有从业人员全覆盖。

四、燃气领域主要风险和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餐饮活动指数快速回升,特别是夜间餐饮消费活跃,用气量大幅增加,小餐饮场所大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设备管线检维修不及时,燃气报警器及联锁切断装置安装不规范,业主安全意识淡薄,用气安全隐患突出。夏季温度高,极易导致胶管老化龟裂,燃气用户端因居民个人使用不当、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发闪爆等影响公共安全的问题隐患仍然存在。此外,高温也容易使胶管热胀导致胶管松动脱落,造成燃气泄漏,引发燃气事故。液化气具有受热易气化、易膨胀的物理特性,夏季若将气瓶置于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将导致气瓶内部压力急剧升高,可能导致气瓶因超温、超压被胀破胀裂甚至爆炸,引发事故。

防范措施:按照“三个必须”原则,对照各自责任分工,切实履行燃气安全监管职责。特别是住建、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公安、消防救援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以沿街商户、餐饮场所、夜市夜店、事业单位、企业、学校食堂为重点,全面排查人员密集场所燃气安全使用情况,全面整改消除管道腐蚀、漏气以及违规存储使用瓶装液化气等安全隐患。住建部门要牵头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依法实施燃气经营许可,督促燃气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燃气企业供应设施安全运行的监督检查,规范燃气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公安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燃气领域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商务部门要督促餐饮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用气责任,建立完善安全用气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加强燃气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用气措施。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实施气瓶充装许可,严厉打击使用充装未登记气瓶、超期未检气瓶、非法改装气瓶、翻新气瓶、报废气瓶和无信息标识气瓶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燃气燃烧器具、软管、阀门、减压阀、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产品的监管,并及时公布不合格产品名单,指导群众选择使用合格产品。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和车辆排查整治,严格检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持证情况。各部门要对燃气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抓到底,督促彻底解决。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实行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等治理措施,坚决防止执法不作为和“宽松软”,以“零容忍”态度和措施抓好燃气安全生产使用各环节全过程管理。

五、工贸领域主要风险和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一是二季度,全区工贸所属四大行业企业、小微型企业、个体经营户等陆续复工复产,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员工安全素养参差不齐,监管任务重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春夏交替,气候干燥,杨絮柳絮飘飞,火种管理不善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二是粉尘涉爆、建材加工等工贸企业生产意愿强烈,产量将进一步提升并保持高位运行,市场价格持续高位,极易出现超能力、超规模、超强度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三是涉及有限空间、动火、临时用电、高处等危险作业的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现场安全确认监护不到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问题可能抬头,安全隐患突出,极易导致中毒、窒息、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一是持续开展指导服务和执法检查,以机械、轻工、建材、商贸企业为重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一案双罚”。二是要积极巩固“百日清零行动”成效,将停产、涉粉尘作业10人以下有粉尘涉爆企业等一并纳入清零范围,推动企业采取设备升级改造、自动化控制、联锁、机械防护和能量隔离等手段,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三是要继续强化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十不准”和有限空间作业救援“十必须”,强化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检维修七条”安全措施,加强技术交底和现场安全监护;强化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严格危险作业审批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四是对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隐患排查,对燃气使用、动火、临时用电、登高作业、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检维修作业等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审查关。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