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3
发布时间:2025-04-23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历史的潮流。当今之世界,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市国资委通过规划引领、目标导向、考核评价等手段,促进市属国企牢牢牵住创新的“牛鼻子”,推市属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属国企创新发展的现状
2024年,我市印发《**市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市属国企扭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促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取得的成绩
一是科技投入跃上新台阶。市国资委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按市场化方式拓宽企业创新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逐年递增。*年,市出资监管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亿元,其中R&D研发投入保持*%以上增幅,达*.*亿元,同比增长*.*%,占主营业务收入比*.*%,比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高出*.*个百分点。
二是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委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水平运行、高标准新建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基础研发、人才聚集、成果转化的载体作用,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支撑市属国企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年末,市出资监管企业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个、市级创新平台*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个,院士工作站*个;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家,市级创新平台*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家,高新技术企业*家。
三是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市属国企围绕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军民融合、新型化工、智能装备、航空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实现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突破。
四是创新成果取得新成绩。截至目前,市出资监管企业累计拥有专利总数*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多件。其中,*年新增授权专利*件,增速达到*%。*年市属国企共获国家发明专利奖*项,市科技进步奖*项,其中一等奖*项。
五是引育人才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工程,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市“双千计划”,加大申报推荐和跟踪服务力度,努力培养和柔性引进两院院士等国内外高端专家。*年,成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企业类创新人才长期项目*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人,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截止目前,市出资监管企业拥有科技人才达到*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同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相比,市属国企在创新工作上还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不平衡。近年来市属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但由于底子弱,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仍然明显不足,特别是研发投入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有的企业反映没有好的研发项目,有钱没地方花、不会用,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
二是创新平台运行效率不高。新设立的研发机构的职责不够明晰,创新平台载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全员创新热情未得到有效激发,协同创新能力不强。在欧美发达国家尚未设立研发机构,与大院大所合作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不足,缺乏对新技术引进、吸收、消化与再创新的能力。
三是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创新仍然停留在小技小改、外观设计层面,不愿意将资金、人才、时间投放到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前沿技术研发当中,缺乏引领产业技术变革、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偏弱。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