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00
发布时间:2025-04-14
为全面掌握我县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现状,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近期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数据统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全县近三年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程项目招投标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与结构。近三年(2022-2024年),全县累计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项,涉及总投资亿元,较前三年增长*%。从项目类型看,基础设施类(交通、水利、市政)占比*%,民生工程类(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占比*%,产业项目类(园区建设、工业厂房)占比*%。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占比*%,社会投资项目占比*%。
从招投标方式看,公开招标项目项,占比%;邀请招标项目项,占比%;竞争性谈判、磋商等非公开招标方式项目项,占比%。电子化招投标覆盖率达*%,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的项目占比达*%,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线上报名、投标、评标和监管。
(二)监管体系与机制。目前,我县招投标监管形成了“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的联动体系。县发改委作为综合监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招投标政策实施;县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房建市政、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领域的招投标监管;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承担交易平台服务职能,实现“场地统一、信息共享、流程规范”。近三年累计开展标前审查次,标中监督次,标后巡查次,受理招投标投诉举报件,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起。
(三)市场主体与竞争格局。全县参与招投标的企业共计家,其中本地企业家,外地企业家。从中标情况看,本地企业中标率*%,外地企业中标率*%,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前10家企业中标额占比达*%。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国有企业中标占比*%,民营企业中标占比*%;社会投资项目中,民营企业中标占比达*%,市场活力逐步释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围标串标问题依然突出。部分项目存在投标人通过“抱团取暖”“轮流坐庄”等方式操纵投标,尤其是在工程量清单模糊、技术参数设置不明确的项目中,围标串标现象隐蔽性较强。2023年某市政道路项目中,5家投标企业被查出存在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报价呈规律性差异等问题,最终被认定为串标并处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受理的投诉案件中,涉及围标串标的占比达*%。
(二)资质挂靠与违法分包现象频发。一些企业通过出借资质收取管理费,实际施工由无资质的“包工头”承担,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突出。某安置房项目中,中标企业将主体工程违法分包给3家无资质的施工队,引发质量纠纷。此外,部分企业利用资质等级优势,通过“高资质中标、低资质施工”规避监管,2024年巡查发现个项目存在此类问题。
(三)低价中标与高价结算问题突出。部分投标企业为获取项目,采取低于成本价报价策略,中标后通过变更设计、增加签证等方式追加造价。2022年某水利项目中标价万元,结算价达万元,增幅达%。此类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浪费,还可能引发工程质量下降、工期延误等连锁反应。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