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9
发布时间:2025-04-0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指示和批示精神和省委书记刘宁关于两企三新“两个覆盖”的最新要求,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新经济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县委社会工作部通过调研、座谈和排查,对*新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工商系统注册的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总数2万余家,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规模以上企业554家,县级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132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12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小巨人3家,链主企业3家。成立党组织的有95家,其中党委2个,党支部93个,党员957人。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6家已成立党组织,党组织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的覆盖率为15.5%;132家县级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中成立党组织为24家,党组织在县级梯度培育企业中的覆盖率为18.18%。
二、党建工作成效
(一)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党建驱动技术创新,激活企业发展动能。在24家建立党组织的专精特新企业中,通过“党建+创新”模式,成立党组织以来党员牵头组建技术攻关小组32个,累计突破关键技术瓶颈18项,申请专利76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1%提升至3.5%。例如,*公司党支部书记*,带领的党员科技公关小组,先后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19项,和高校院所展开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了五项内部研发项目,并成功结项,其中,还获得了四项成果技术评价,均是国内领先水平。*机器人通过党员“揭榜挂帅”机制,攻克工业机器人精密控制难题,产品市场份额跃居全省前三。
(二)服务发展能力增强。*集团党委依托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增效,构建民生保障“红色堡垒”。在新冠疫情期间,党委组建“党员保供突击队”,24小时调度物资,累计向全国调配蔬菜、粮油850万吨,确保*及周边地区价格波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洪灾期间,免费开放冷库10万吨,捐赠物资3200万元,获全国抗疫保供先进集体称号。在乡村振兴促共富方面,实施“党建+扶贫”行动,在*、*等县建设直采基地35万亩,带动6.2万农户年均增收1.8万元;开设“乡村振兴专区”,减免贫困地区商户租金、管理费1.2亿元,相关模式写入《*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95家已成立党组织的企业依托党组织协调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等难题210件,推动32家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评选技术能手、管理标兵150名,带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
三、面临挑战
一是党组织覆盖率偏低。覆盖率差距悬殊,非公企业总量庞大28820家,但党组织仅覆盖108家,小微企业党建几乎空白;规上企业覆盖率不足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二是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深。已建党组织中,有40%左右的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行业部门和属地对非公企业党建重视度不够;党建赋能不足:仅有20%的企业将党建纳入发展规划,党组织建设与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结合较弱。三是行业部门和属地抓非公党建的责任意识不强。少部分规模以上企业,虽然已成立党组织,但是党组织书记已经缺位较长时间。支部党员过少,流动党员的管理缺失,企业员工中流动党员多,党组织关系不在企业的多,党组织生活开展不起来。四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与人员短缺企业年均党建经费投入小于5,000元,依赖党费返还和财政补贴;党务工作者80%以上为兼职,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大。
四、对策建议
一是实施“三聚焦”攻坚行动。聚焦规上企业提质对554家规上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党建帮扶,2025年底前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50%,党的工作覆盖率提升至100%;对132家专精特新企业实行“红色导师”派驻制,确保2025年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聚焦小微企业覆盖。按行业组建5个联合党委(如电商、物流、快递、文旅、汽车配件),覆盖小微企业5000家以上;推行“党员归队计划”,引导500名流动党员转入企业党组织。二是抓实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攻关组”等形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丰富“两企三新”党组织活动可以学习载体,开展“红色故事会”“政治生日”“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三是健全长效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激励,对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将党建成效纳入企业评优、政策扶持、金融授信的“加分项”;夯实人才支撑,从各县直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机关选派机关党务骨干担任“党建指导员”,脱产驻企帮扶;实施“双培工程”,每年从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50名,将100名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
点赞 2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