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9
发布时间:2025-04-15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将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报告如下:
一、提高站位,认清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从政治大局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更加严明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化“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的监督格局。特别是中央巡视、国家审计、派驻监督等多重监督机制叠加,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廉政要求。近年来,多起国企系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表明国有企业仍是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廉政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深刻领悟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牢固树立“严”的主基调,以更强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二)从行业特点看,关键领域廉洁风险更加突出
国有企业尤其是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涉及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本运作等诸多重点领域,这些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风险较高,成为廉政风险的“高发区”。近年来,部分企业在项目招标、合同管理、供应链合作等环节暴露出“围猎”领导干部、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问题,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管理失序,影响经营稳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针对这些廉政风险点强化防控,确保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约束。
(三)从企业内部看,监督管理短板更加明显
尽管企业近年来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但在制度执行、监督落实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责任链条传导不够畅通,部分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重业务轻廉政”的现象,导致监督管理出现“断档”;二是监督手段相对滞后,传统的监督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部分管理漏洞难以被及时发现;三是纪检监察力量不足,专职监督力量有限,导致监督覆盖面不够广、精准度不够高,影响监督执纪效果。
二、精准施策,破解企业廉政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强化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思想滑坡是腐败的根源,部分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淡薄,存在“工程老板是朋友、供应商是熟人、业务往来是人情”的错误观念,导致权力行使失去底线。因此,必须以更高标准、更强力度加强廉洁教育。一是抓实警示教育,让案例成为最好的教科书。结合企业实际,梳理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剖析行业典型案例,深挖违纪违法根源,让党员干部在“身边事”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定期组织观看廉政专题片、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让纪律规矩刻入心中。二是抓好党性教育,让纪律意识成为日常习惯。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干部员工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法规,推动党规党纪学习常态化,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和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抓牢家风建设,让廉洁文化深入家庭。通过开展“清廉家书”征集、“廉洁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家风。
(二)优化权力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的管理机制
权力缺乏监督,就容易被滥用,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监督体系,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合规可控。一是完善权力清单,厘清责任边界。建立健全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权力边界,防止“家长式”管理和“一言堂”现象。二是强化“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提升决策透明度。进一步细化“三重一大”事项的审批流程,明确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的具体程序,坚决防止个人独断、暗箱操作。三是推进数字化监督,提高监管精准度。依托大数据分析、智慧纪检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资金流向、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确保廉洁风险可追溯、可预警、可防控。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