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62 | 发布时间:2024-08-20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小企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重要论断,这是对中小企业功能和作用的高度肯定,也反映出党中央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2024年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共同探讨中小企业发展之路,我感到非常高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清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升民生水平和综合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抢抓市场发展机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从总量指标看,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实有中小微企业5200多万户,与2018年末相比,总量增长51%。2023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达2.38万户,是2018年同期的1.3倍。中小企业数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与我国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稳企助企惠企支持力度密切相关。从发展指数看,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高于第一季度0.2点,与2023年同期相比,呈明显上升态势;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9,与第一季度相比上升0.5点。这些数据表明在相关政策扶持下,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呈恢复向好态势,中小企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变化,信心得到增强和回升。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一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机制、新理念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根据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工业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继承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取得了显著成就,占比分别超过31.6%和17.9%。处于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的隐形冠军企业高达小微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优势显著,表明其正在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企业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作用不断增强。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为29469万。其中,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为16720万,占比56.7%;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为23388万,占比79.4%。这些数据较为明确地反映出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我国巩固存量就业和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在拉动就业的同时,中小企业也为保障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研究报告显示,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每增长1%,能够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细化到省级层面,中小企业的数量、营业收入、从业人数三项指标每增长1%,GDP将分别增长0.12%、0.14%和0.24%,税收将分别增加0.21%、0.21%和0.36%。研究报告还显示,经营中小微企业的家庭,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提升幅度达到26.7%。同时,从事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居民家庭更容易成为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提高概率分别达到27%和78.8%。鉴于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和提升收入方面的特征和作用,我国要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仍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有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正在从模仿型追赶向创新型追赶转变,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加大了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增强了自身实力,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历经40多年发展,广大中小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走模仿型发展道路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企业利润快速增长,但从长远看则会陷入因自主创新不足而带来的竞争力下降或停滞状态。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大幅提升的直接表现是我国涌现出一批颇具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作为行业的排头兵,它们在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内部管理和综合效益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已经并将继续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累计认定1.2万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8万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21.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超过16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比高达60%。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高达20万余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阶段性特征。实践证明,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的活力和热情,使其在创新研发、专利申请、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已成为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础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二、认真分析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居安思危破难求变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亟待破解。
(一)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1.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仍处于建设完善阶段,中小企业很难实现直接融资,企业资金主要来自自筹、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但各类银行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却表现出明显的所有制和规模偏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我国大型、中型、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3.6%、55.6%、63.8%,与上季度相比分别增加了2.1、1.4和2.8个百分点。随着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管控和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执行,金融机构供应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在不断增加,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经营规模小、自有资金少、控制权高度集中、负债偿还能力弱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资金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短、小、急、频,而银行贷款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查周期、较为严格的抵押担保制度、较高的服务成本等,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2.税收政策和产权保护有待完善。尽管中央和地方持续出台多项惠企政策,但从中小企业层面来看,仍面临政策环境不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减税降费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政策协调性与系统性不强等方面。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税收待遇差异化现象仍然存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传统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较少、方式较为单一且针对性不强,致使一些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优惠带来的福利。同时,我国尚未完全实现信用数据共享,短期内难以实施与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要求相匹配的税收减免政策,重点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待优化。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仍未破解,举证难度大、审理标准不一、违法成本低等问题仍然存在,阻碍了中小企业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进程。此外,政策环境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完全消除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等顽疾,使得有些中小企业奔走于多部门之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尚未形成
1.仍未摆脱低效竞争路径依赖。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与大型企业相比,其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增速、资产总量、主营业务成本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相关资料显示,自2021年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营业成本大幅增加,调研地区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成本与年初相比增长40.1%。成本的不断攀升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意愿,导致了产品产量的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运行模式加以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绝非偶然,与其长期分布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密切相关。从行业分布来看,现有中小企业多数集中在批发零售、商品服务等传统产业,甚至集中在传统的产能过剩行业,由于缺乏科技含量,普遍存在产品层次低、品牌力弱或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形成了拼价格、拼资源、拼数量的低效竞争路径依赖,无法适应新消费人群的需求。
2.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加之资金和经验不足,中小企业往往难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或转型升级来应对市场变化,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初期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落实战略管理决策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行业跨度大带来的困难,不是选择继续在主营业务上下功夫,而是选择盲目扩张、照抄照搬大企业成功经验,结果不仅主业优势没有保持住,还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紧张,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当小、散、低三大短板遇到我国经济转型、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冲击时,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生存问题,这也是它们虽已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仍注重短期盈利项目、走复制模仿道路的根本原因。此外,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也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中小企业中家族式企业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由于有些经营者和员工素质不高,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难以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融入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等问题,导致企业运行不畅,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三)关键资源要素供给不足
1.缺少高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长期以来,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缺乏是影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落户优惠、子女教育、家属安置、职称评定、员工福利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远远不及大型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即使招聘到人才,也很容易被大型企业高薪挖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小企业培养高端人才意愿的下降。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尚待深入,一线熟练技工和高技能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自身人才培养与管理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其人才缺乏的重要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多数起步于个体、家庭或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中低学历占多数,吃苦耐劳、敢闯敢拼、事必躬亲是他们的特点和优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人才、管理的认知,舍不得在投入大、见效慢、不确定性多的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由此造成人才缺乏自然在情理之中。
2.自主创新仍然面临一定阻碍。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与宏观环境稳定和成本低廉密不可分,但这种发展模式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不匹配。据统计,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与2010年相比减少4000多万人,但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83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者对薪酬待遇和职业前景的期待。除用工成本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包括工资、“五险一金”等在内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占中小企业总成本的比重逐年递增。面对多重压力,部分中小企业或者通过裁员、减薪等方式谋求自保,或者通过减少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尤其是减少薪资较高的技术创新人才招聘的办法渡过难关。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面临的压力更大、困难更多,而研发资金与研发人员投入的降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
1.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中小企业多数沿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内部管理,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组织架构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资金短缺、缺乏市场营销能力、缺乏创新意识、人员管理不善、缺乏战略规划、经营者个人能力不足是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通病,只是不同企业存在问题的程度不同而已。以民营企业为例,我国现有民营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中有超八成为家族企业,企业的创办者即负责人掌握着企业的一切权力,家族成员占居着企业的核心岗位。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凝聚家族成员共同奋斗力量,适合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但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业务的拓展,这一管理模式便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当民营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后,企业决策和管理也就没有了明确界限,即便是负责人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企业也必须执行,这也是一些中小企业初露锋芒就忽然衰落的重要原因。
2.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亟待更新。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尚缺乏完善的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奖惩激励机制、文化制度等,对家族成员以外的员工未能做到同工同酬、奖惩分明,对员工的奖励随意性较大,且重物质奖励轻精神激励,员工的归属感、存在感和尊重感不强。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偏重快速周转和短期盈利,忽视社会责任和战略目标,不重视人才培养和内部文化建设,难以形成凝聚力和号召力,导致员工因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而失去工作动力,抱着“干一天活领一天工资、这家倒闭换下家”的心态工作,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尤其要看到,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在全国选取部分城市进行试点工作,各级政府也按照国家部署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当前我国有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初步探索阶段,12%的中小企业处于应用践行阶段,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中小企业占比仅为9%。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还相对滞后,许多企业在研发、采购、销售、服务等领域仍完全或部分依赖人为经验管理。以上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树立长远眼光,建立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紧紧抓住机遇,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锚定目标巩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良好势头,抓住关键躬身实干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所面临困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所采取的对策不可能是单一的、部分的,而是需要统筹多方力量,围绕政策环境、创新体系、要素配置、内部管理等方面集中施策,进而实现中小企业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
(一)优化政策环境
1.完善减税降费税收政策。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减少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一是税收部门可以成立专项团队,采用“一企一策”措施夯实重点企业配套税收政策基石,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适当放宽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年限等方式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二是政府部门在统筹减税降费制度性调整、规范税收征管制度流程的同时,还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家真诚交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可通过重点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采用直接减免、税前扣除、递延纳税等方式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和地方税种,打好税费优惠“组合拳”,大幅度改善企业税收现状,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2.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难题,除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适度消费和积累外,更主要的是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专管部门可统一各级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相关标准,健全信用评级机构,优化信用评级系统建设,并通过鼓励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同信用评级较好的企业积极对接,推动企业运用互动平台实现“纳税信用”与“信贷支持”的相互转化,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二是金融服务平台可以强化大数据技术支撑,充分了解各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引入精准化个性化的融资匹配模式,针对企业贷前、贷中、贷后的不同时期提供产品推荐、风险辨识、信息反馈等相关服务,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匹配的高效性。三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通过政府支持、股票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的同时,还需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科学选择融资方式,并及时做好融资风险管控工作,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
3.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防范化解知识产权隐患、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是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和增长、提升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增加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一是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方位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法律上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举证细则合理化与各地区各部门案件审理标准统一化,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二是在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及时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力求在发展中实现新作为新突破。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者还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引导本企业专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夯实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基础,进一步释放中小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
(二)建立成熟的协同创新体系
1.培育企业转型升级优势。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立足新技术,努力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抓住时机抢占先手,进军新兴产业,将云技术、环保服务、节能减排、高端先进材料等新兴元素嵌入自身发展之中,推动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赛道培育创新型企业,不断搭建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平台,拓宽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专业研发机构合作渠道,为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中小企业还应紧跟市场前沿需求,推进产业科技化与科技产业化,实现企业创新系统的转型升级,逐步健全协同高效、功能完善的产业体系。
2.完善企业协同创新平台。一是加强资源引进。平台项目管理部门可依托地方各级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及时获知中小企业当前技术创新的进展情况,做好中小企业发展数据的收集、存储、更新和共享工作,并根据平台收集的数据,帮助中小企业引进所需资源和技术,统筹科技人才、科研设备、资金等要素,实现优势资源的充分涌动。二是严格运行管理。平台信息安全部门应建立管理维护系统,不断推动安保系统升级,提升协同创新平台系统的安全性、功能性、可持续性,确保企业创新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正常运作与健康发展。三是推动服务功能优化升级。平台研发部门可根据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及时拓展相关业务板块,制定创新方案,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合作和信息共享效率。
3.严格典型示范企业评选。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作为排头兵,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具体评选过程中,各级政府要系统谋划,不断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选活动,以评促质,倒逼中小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提升。针对评选出的标杆企业,相关部门要强化其行业责任感的培育,确保其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严格规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选及跟踪机制,强化标杆企业名单的动态管理,及时做好企业升级认定服务。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的严重失信、偷逃税等违法违规行为,认定部门在核实后应及时取消其参评资格,并实施相关惩戒措施,为加快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信息部门、科研单位、服务部门与中小企业相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优化企业发展的要素配置
1.完善人才培养供给机制。应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育和挖掘优秀人才,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首先,要大力推动人才培养一体化。教育部门应积极构建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方位培养新格局,为中小企业培育高素质人才。其次,要加大高级技工培育力度。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就业观念,并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等多元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快产教融合,降低校企合作的制度性成本,及时为中小企业输送高水平的技工人才。再次,要提高企业人才待遇。中小企业应在逐步健全企业员工福利制度、扩大福利覆盖范围的基础上,深耕企业软环境的优化,持续培育职工忠诚度与信任感。同时,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及时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做好人才流失的预备方案。
2.加强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要拓宽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渠道,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鼓励国有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帮扶或对接机制,引导国有企业带动处于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发展,着力营造大中小企业相扶相帮、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对接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发挥科技引领和示范作用,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强化中小企业要素保障,及时推动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依托融资和政府专项基金拨款,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加强研发机构设置,扩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及合作研发,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此外,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推广,积极发展少污染、无污染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发展模式,推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朝着技术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3.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破解中小企业“办事贵、办事难”的现实困境,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以高质量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是政府部门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实施中小企业项目审批、能源供应、创新认定优化举措,健全“专事专办”“一窗通办”等特殊工作机制,缩短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理时限,并通过设立科技创新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打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通道,促进政府部门、高新企业与研究院所的协同创新。二是针对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各级政府要健全优化企业孵化器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服务平台和服务团队,不断提升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并通过升级项目招商、产业服务、综合管理、信息技术、信用评级等途径,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
(四)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
1.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就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来看,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善于谋篇布局,明确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拥有机动性灵活性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融资困难、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明显短板。要克服这些短板,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专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关注长期效益的经营战略,推动中小企业进一步聚焦主业、苦练内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各个发展阶段来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依据市场需求变动情况,制定实施分层分类的经营战略,如紧缩战略、稳定战略、发展战略等,通过优化人力、物力、财力配套设施,着力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目标三者的动态平衡。
2.建立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应通过提升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升级。一是健全危机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应优化中小企业风险识别和危机处理流程,及时带领企业脱离管理困境,并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强速度、高效益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岗位职责及管理机制。为避免岗位重合、职责不清等情况发生,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强化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进一步明晰岗位分工和责任归属,实现企业部门的严格动态管理,推动各个环节完成合理交接,确保各部门、全过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为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经营管理者还需不断完善员工考核制度,设定科学合理的奖励标准,确保员工薪酬、培训、福利、业绩考评、晋升政策的公平性和程序的合理性,消除人情、亲情、友情对选拔管理人才的影响。
3.贯彻企业新发展理念。企业经营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一是培育专业化、精细化的经营理念。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变化,锚定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未来趋势,持续深耕主业,提高业务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并借助先进的经营理念着力提升管理能力,打造专业团队,做大“影响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培育特色化、新颖化的经营理念。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铸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塑造具有坚实文化基础、兼收并蓄又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培育一地一域一方经营理念,让特色理念在中国大地上汇聚成独特的产品标识,凝结成强大的发展动力,构筑起中小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此外,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中小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未来方向,还是一项需要统筹各方的综合性工程,涉及软硬件采买、系统运营、设备升级、人才供给等多方面投入。未来中小企业要因势而动,持续提升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深度,深入推进产品设计数据跨部门共享,奋力实现业务经营决策数智化驱动,竭力满足数字化平台开发、部署与运营需求,推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希望广大中小企业要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各位企业家朋友要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开拓创新。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企业家朋友能够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奋书文库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