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02 | 发布时间:2024-02-18
按照省厅《关于提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相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我市在1月4号到*号开展了关于做好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情况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发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村级组织调整改革情况。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我市共有行政村数量*个,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我市共有行政村*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个,其中完全合并融合数量*个,新账合并旧账分开运行数量为*个。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设立登记*个、变更200个、撤销2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个,村级经济合作(联合)社4个。全市*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建立健全“三会”运行管理机制等产权制度改革“规定动作”。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共计*万元。20*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万元,其中:物业租赁收入*万元,实施工程项目收入*万元,入股经营收入*万元,服务收入*万元,其他收入*万元。2023年省级经济项目村收入1014万元。
二、典型经验
乡镇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极大地丰富了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发展的实现形式,拓展了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
(一)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做大集体经济规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制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特色养殖产业发展难以扩大规模,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建制调整后相邻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做大了集体经济规模。比如*市双河镇桂花村是由原桂花村和报恩寺村合并而成,原桂花村建有两栋1400川藏黑猪代养场,年可实现经营收益*万元,受制于本村土地粪污消纳能力有限,难以建设更多规模圈舍。村级建制调整完成后,两村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等优势资源得到充分整合,畜禽养殖粪污消纳的土地承载力全面提升,新成立的桂花村“两委”决定整合原报恩寺的“四荒地”,再新建两栋1400川藏黑猪代养场,统筹发展生猪养殖业。两项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强村带弱村”,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规模。
(二)实现抱团发展,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部分集体经济由于自身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在应对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视野和发展空间,区域内生产要素集聚和资源合理配置为集体经济寻求“抱团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集体经济组织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比如*市彰明镇明月村是由原明月村合并北江村新组建的行政村,其中,原明月村集体经济拥有1000余万元固定资产,原北江村拥有各项补偿资金*余万元。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明月村“两委”经过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在充分征求两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的前提下,利用原明月村的固定资产和北江村的资金联合开发一个农贸市场和一个幼儿园项目,这个项目建成以后,预计年可创收*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拓宽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空间,可以共同把集体经济“蛋糕”做大。
(三)涉农资金“打捆”,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涉农资金投入主体多元,各涉农部门大多将涉农资金投入作为普惠制扶持政策,维持各地均衡、普遍受益、“皆大欢喜”。涉农资金“撒胡椒面”式分散投放到各个村,由于投放资金面分散,相对资金额度较少,撬动社会资金的能力不突出,涉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酵母效应”发挥不明显,使得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村级建制调整后,鼓励新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打捆使用撤并村财政涉农项目资金,以发挥财政涉农项目资金的“拳头”效应。如县区拟以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为契机,统筹整合撤并村涉农项目资金,为新村集体经济发展破除“穷家难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类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以充分发挥涉农专项资金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和“酵母效应”。
三、存在的问题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客观上优化了农村行政区划结构,整合了农村资源要素,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村级集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规模,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融合难度较大、集体经济债务负担较重、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政策配套存在短板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集体经济发展。
(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问题凸显,强村与弱村之间集体经济组织“难融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减少了行政村数量,重新构建了村庄的行政空间,群众是拥护的。但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大的村与村合并后,相对富裕的村庄,村民大多不愿意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合并,他们要求原村建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原村的集体经济积累)保持现状,对“婚前财产”进行确权公示,原集体经济产生的收益仍然归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新组建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归新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干部形象称之为“合村不合账”。比如*区桑枣镇立云村是由原立志村和原云丰村组建,原立志村离场镇较近,集体资产总额达*万元,依靠出租物业年收入*万元,原云丰村离场镇较远,依靠出租闲置校舍年收入仅3万元。建制调整以后,原立志村民强烈要求,原立志村的集体资产、收益仍归原村民集体所有,原云丰村村民不得享有,为此还签订了备忘录,并进行了确权公示。*市三合镇喻观村,由4个村合并组建,原有的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参差不齐,行政村合并后集体经济组织依然各自独立运营。乡镇行政区域撤并、村级建制调整顺利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困难,这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大休戚相关,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二)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薄弱,部分村级债务“难化解”。上世纪*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市多数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资源分净分光,可用于集体灵活经营的资产很少,也几乎没有集体资产积累。在早些年市场价格很低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村,将集体的山林、水面等自然资源的经营权进行了长期流转,一次性收纳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流转费用,流转费早已开支使用贻尽,导致现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无资源可用。村集体“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的同时,部分村还存在负债情况,个别债务较多的村短期内化解债务难度较大。比如*区秀水镇九一村,由于灾后重建等历史原因,造成该村负债240万元,经过不懈努力化解了*万元,现仍然有*万元负债,据村干部反映,因为债务问题严重,相邻村都不愿意和该村合并。又如*县石梯村负债*万元,*市原新苏村负债*万元,村级债务难以短期内化解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三)善经营人才缺乏,集体经济带头人“难选配”。经过近40年的农村分田单干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确实产生了许多有想法、有能力、擅经营的人才,这些人才往往在自谋出路、自行创办经济实体、自主经营上很有路子,但是为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意愿不是很强,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找到擅长经营的带头人。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新组建村临时党委(党总支)书记,普遍政治素质过硬,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群众威望也比较高,但要真正要领办、经营一个市场经济实体,还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历练。有的干部认为:集体经济发展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责任是自己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据统计,全市*名新任村临时党委(党总支)书记中,有1022名致富能手和优秀农民工,占行政村总数的* %,还有*个村的书记并不是很擅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不擅长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比如*县景福镇王家堰村*年发展甜橙林下套种蔬菜,谋划将本村甜橙基地的林下“空闲地”变成“致富地”,实现“一亩双收入”的目标。村党支部书记暨本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以合作社名义向银行贷款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发展林下蔬菜套种,并同银行签订了贷款个人连带责任协议。当年蔬菜市场不景气,王家堰村蔬菜产业发展宣告失败,由于该村集体经济账户为零,根据贷款个人连带责任,最终20万元债务由理事长个人承担。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仍然是制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配套政策不完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难突破”。集体经济发展容错纠错和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村干部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在发展集体经济时不敢闯不愿闯,在干事创业上办法不多、措施不灵。近几年各级财政给部分村拨了专项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给每个贫困村都拨付了产业扶持基金,用于对贫困户生产扶持和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按照资金使用的要求,资金结余部分可以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但大部分贫困村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办法好路子。调研中发现,*县部分村由于没有农业产业作为承载,产业扶持基金“用不出去”,在银行账户里长期沉睡。个别村对于产业扶持基金“不敢用”、“不想用”,比如*县某贫困村由于没有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的农业项目作为依托,导致产业扶持基金“用不出去”,进而在银行账户里长期沉睡,甚至有个别村书记“不敢用”“不想用”。该县一个村书记反映,曾经将1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投资到水产养殖公司,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差点导致产业扶持基金亏损,现在他自己对这类项目资金申请和使用都没有了信心和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一)做好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置,实现行政村人合、事合、心合。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统一经营、抱团发展”原则,做好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转接。采取直接合并方式组建新的村集体组织的,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全部纳入新组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经营;采取“分步整合”方式,组建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纳入新组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新集体经济组织的账户中设置二级账户对原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进行独立核算,在过渡期内保持原集体收益分配关系不变;涉改村之间集体资产总量、债权债务差异大且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意见难以统一的,暂时保留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核算、独立管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村域内集体资产统一经营,并在发展过程中创造条件,逐步融合,实现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形合”和“神合”。
(二)探索实行“政经分开”,让村集体经济组织“轻装”上阵。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指示,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调整为契机,探索实行村委会账务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分开,即“政经分开”,把用于公益服务的集体非经营性资产划归村委会管理,把经营性资产划归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营。对于因公益设施建设和公益服务等其他原因形成的债务划归村委会化解,积极对接相关业务部门寻求公益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以化解村级债务,助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轻装”上阵,减轻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包袱,增强集体经济经营能力。有条件的行政村,探索在村党委(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原则下,打破城乡人员流动界限,聘请善于经营的“能人”担任“新乡贤”,支持返乡优秀农民工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业经理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台账,积极做好因村施策这篇文章。在认真分析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等状况的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和完善辖区内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工作台账。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十大主导产品,以及重点工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坚持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一村一策”的发展路子,以党建引领、抱团发展、资源开发、产业带动、股份合作、服务创收、供销社带动等方式,加快盘活闲置的农村集体资产,整合集体经济各类资源要素,延伸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链,深度挖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附加值,引导各村把资源优势、自然优势切实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
(四)持续用力,抓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头人”能力提升。以基层干部培训为载体,以从事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村支两委干部为重点,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培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会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鼓励农村基层干部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接受素质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育吸纳人才,“走出去”是把优秀村干部派到江浙等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学习培训;“请进来”是鼓励有条件的村聘请职业经理人,科学管理经营集体经济。
(五)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在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财乡代管、会计委托代理等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容错纠错机制,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鼓励村干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试、大胆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创造新办法和闯出新路子。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标纳入职业经理人或相关管理人员作为考核业绩主要依据,经营管理绩效与收入挂钩,建立“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报酬制度。按照当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新增收益部分的*%-*%提取资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工作考核激励奖金,充分调动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总要求,以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为重点,进一步探索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形式,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做大存量、共享增量,实现集体资产增值保值,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