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2
发布时间:2025-04-2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刚才,市发改委、统计局、工信局等部门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工业运行、项目投资等作了详细汇报,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举措。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经济运行呈现“开局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以超常规力度攻坚二季度、决胜上半年,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坚定信心,以清醒认识增强拼经济抓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充分肯定一季度经济运行成效。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全市上下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推动经济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一是主要指标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工业用电量、税收收入等先行指标持续回升,反映出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二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实现提质增效,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实施“百日攻坚”行动,一季度新开工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制造业投资占比达*%,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了坚实支撑。四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举办汽车、家电、文旅等主题促消费活动*场次,拉动消费*亿元;新增市场主体*万户,其中企业占比达*%,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
(二)客观审视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结构性、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受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传统行业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较去年同期扩大*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资金链风险不容忽视。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虽然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但基础设施投资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民间投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部分重大项目受用地、资金、审批等要素制约,推进速度不及预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三是消费潜力释放不够。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增长乏力,服务消费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不足,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滞后,制约了消费扩容提质。四是风险防范任务艰巨。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部分房企债务风险尚未出清;政府债务化解进入攻坚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底线。
(三)辩证看待发展机遇与有利条件。当前,我市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转型升级关键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支持力度,为我们争取项目、扩大投资提供了重要机遇;省委、省政府出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产业布局、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县域崛起注入强劲动力。从发展基础看,我市产业体系完备、交通区位优越、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工改”、招商引资等举措,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经济持续增长积蓄了后劲。从精神状态看,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各级干部能力作风显著提升,企业投资信心持续增强,形成了政企同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超常规举措打好二季度攻坚战
二季度是全年经济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窗口期。各级各部门要锚定“双过半”目标,聚焦短板弱项,强化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确保上半年GDP增长*%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筑牢经济增长“压舱石”。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行动,对*个省市重点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推动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进度、竣工项目尽快达产。特别是对总投资*亿元的*个产业项目,要落实领导包联、专班推进机制,确保上半年开工率达*%以上。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积极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精准谋划储备项目。围绕国家“两重”“两新”政策导向,聚焦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储备项目总投资突破*万亿元,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蓄后劲。
(二)多措并举促消费扩内需,激活经济发展“主引擎”。一是深入实施“消费促进年”行动。抢抓“五一”“端午”等消费旺季,举办汽车展销会、家电以旧换新、文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发放消费券*亿元,拉动消费*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二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举办*场次文旅节庆活动,力争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和*%以上;推进“文旅+农业”“文旅+工业”等跨界融合,培育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新模式。三是稳定房地产和汽车消费。落实“保交楼”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优化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力争上半年汽车销量增长*%以上。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