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38
发布时间:2024-12-19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为了解银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贡献,挖掘银发消费市场潜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辽市统计局于10月下旬对36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36户涉老企业和221名社区和村委会负责人组织开展了银发消费发展情况问卷调研,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了解鲜活实情,调研结果显示:通辽市银发经济发展初具规模,银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消费潜力有待开发,消费环境有待改善,银发经济供给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亟待引起高度关注。
一、银发经济发展初具规模,消费潜力有待开发
(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
2023年,通辽市年末常住人口28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2.0万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4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2.1%和14.5%,占比较上年末分别提升3.4和0.8个百分点。按照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通辽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银发群体数量日益庞大。
(二)政府服务体系逐步优化
近年来,为办好养老这件民生大事,通辽市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面落实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各项政策,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17年10月,通辽市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7月,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地区。目前,通辽市共建成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22个、社区级养老服务站58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
(三)养老机构建设不断完善
通辽市养老刚需供给“遍地开花”,截至目前,通辽市已经建成各类养老机构90个,床位8500张,规划在2025年建设三个旗县级医养结合的示范中心,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迈进。调研结果显示,有88.7%的社区(居委会)具备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除传统服务外,分别有77.4%、41.6%和38.5%的老年人接受过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文体活动、医疗保健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银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一)老年人消费群体增加,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大
2023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2.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2.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4.5%,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老年消费群体规模的增加,但当前老年人消费金额相对较低,消费潜力有待挖掘。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个人平均每月消费金额在2000元及以下的占比最大,占比为72.0%。其中,每月消费金额为1000元及以下的占到34.3%,1001-2000元之间的占比为37.7%。老年人月均消费金额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较低,有32.7%的老年人月均消费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30%及以下。
(二)老年人消费刚性为主,聚焦衣食住行和医疗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消费主要集中于日常衣食住行和疾病诊疗或康复护理。调研结果显示,有66.5%的老年人消费支出最多的是日常衣食住行,有62.3%的老年人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疾病诊疗或康复护理,有27.4%的老年人消费支出最多的是养生保健。日常生活消费方面,食品餐饮、养老照护服务和居住支出占主导地位,分别占比为59.6%、34.3%和31.9%。医疗保健消费方面,疾病诊疗服务(门诊诊疗和住院诊疗)、康复和医疗护理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61.8%、40.7%和38.2%。
(三)老年人消费服务评价一般,消费环境不够友好
各大消费场所在吸引中青年以及儿童消费方面采取的形式较多,而在向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方面还不够完善。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当前银发消费现状总体评价一般,占比为34.9%。老年人认为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产品或服务存在消费陷阱、针对老年人的消费产品或服务较少、电子化支付盛行导致现金消费不便利等,占比分别为65.7%、51.8%和42.1%。
三、银发经济发展短板明显,供给水平有待提高
(一)行业结构尚待优化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虽然目前通辽市老龄化趋势明显,但银发经济才刚刚起步,供给水平有待提高,需求端消费潜力仍需释放。调研结果显示,受访企业集中在服务行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企业占比较大,分别为58.3%和33.3%。涉老服务或产品方面,受访企业以提供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化娱乐和医疗健康服务为主,占比分别为83.3%、47.2%和27.8%,提供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企业仅占2.8%。
(二)消费市场开发不足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呈现被动型、观念保守和偏理性等特点,表现为不愿消费和不敢消费,其“花钱买养老服务”的习惯尚未形成。调研结果显示,有52.8%的企业没有准备扩大银发产品或服务。有69.4%的企业认为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是影响银发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电话回访显示,部分城区养老院收费标准为:完全自理人员双人间1800元/月,三人间2640元/月,如果不能自理,需要做身体及精神等评估,额外交护理费,最高可达到6000元/月以上,但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养老机构收费标准偏高影响老年人入住意愿。有61.1%的企业认为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阻碍银发消费市场发展。
(三)适老化服务不充分
目前,智能产品及公共设施领域的适老化改造力度明显滞后于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难题”日益凸显。调研结果显示,有42.1%的老年人认为电子化支付盛行,现金消费不便利。根据电话回访显示,居民李先生表示现在电子化支付盛行,出门基本都是手机支付结算,超市里自助机结算通道增加,现金结算通道减少,导致现金结账排队时间较长,此外现在一些饭店要求扫码点单,老年人对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使用不流畅,导致生活存在诸多不便。
四、银发经济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一)政策发力,助力企业进军银发领域
银发经济发展需从供给侧发力。持续加大政策支持、财政资金、生产要素供给力度,引导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支持企业开展适老化技术提升和产品研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老龄产业。实施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引导传统企业进军银发经济领域,推进银发产业链上下延伸、左右拓展,加快与文化旅游、医疗康复、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银发领域龙头企业,谋划建设市场前景良好的银发产业项目,促进业态模式创新。
(二)消费引导,推动老年消费转型升级
一是拓宽消费渠道。引导涉老企业、电商平台紧抓“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积极提供老年服装服饰、家居产品、老年食品等多种优质商品,普惠老年群体。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拓宽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渠道,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享受生活、重视生活质量消费观念,推动消费转型升级。三是激发消费潜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老年人消费补贴等方式,加大对老年用品倾斜力度,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三)聚焦需求,完善各场所适老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智能产品及公共设施等领域的适老化改造力度,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购物、出行、就医等高频事项,推出更多适应老年群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和应用,把医护健康、紧急求助、一键报警、断水电等应急智能装置,作为适老化改造的必选项目积极推广。完善各类场所的适老服务,特别是如医疗机构、银行等公共服务,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名额。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