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某市残疾人就业短板分析及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建议

浏览量:233     |      发布时间:2024-07-13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我市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xx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xx人,截至2023年10月,全市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残疾人xx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比重达xx%。近年来,我市以“就业优先战略”为重点,全面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助力跨区域协同联动、创新资源积聚、创新生态、优势产业做强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残疾人就业比例低、岗位数量少,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目前,xx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员总数呈现上升态势,但可供残疾人选择的就业岗位数量却没有同步增加,有相当数量的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未实现就业。除了部分残疾人缺乏主观的就业意愿以外,残疾人就业环境不佳、面临就业歧视,是阻碍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原因。

2.残疾人可持续就业的稳定性不强。由于缺乏无障碍设施、辅助工具和培训支持等,残疾人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机会相对有限,缺乏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一些残疾人很难适应工作环境,加上薪酬较低等原因,导致xx残疾人可持续就业稳定性不强。

3.残疾人薪酬普遍较低。当前,残疾人通过就业获得的收入明显低于健全人的平均收入。究其原因,一是残疾人很难进入待遇较好的行业,二是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三是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残疾人“虚假按比例就业”现象(残疾人没有实际参与就业,而企业仅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其发放薪酬)。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我们应聚焦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多措并举、协同赋能,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聚焦重点领域,助力xx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

建议如下:

一、数字赋能,积极助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领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其中也包括残疾人。数字技术促进了信息沟通无障碍的发展,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残障人士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和参与社会活动。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通过远程管理系统,灵活地对残疾人员工进行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残疾人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在线客服、在线交易、在线办公等不同业务模式为用人单位服务,提高企业使用残疾人的意愿,企业在帮助残疾人就业同时,对外展示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保障赋能,不断健全残疾人就业法律体系

宣传贯彻好国家、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落实各项奖补和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奖优罚劣机制。对于按比例安置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能享受的残保金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及优惠叠加政策应充分落实到位,使得助残惠企政策深入基层,用人单位充分知晓。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进行表彰奖励,使其依法享受各项补贴,降低单位用人成本。

三、协同赋能,打好助残就业“组合拳”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把包括各地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强对按比例就业工作的督查考核。同时,进一步理顺残联、卫健委、民政、发改、财政等部门职能,在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共同解决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协调,形成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合力。建议各级残联组织在人社部门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融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配合教育、人社等部门做好用人单位前期岗位需求调研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鼓励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广泛参与残疾人职业培训,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选择,增强残疾人就业上岗的竞争力。

四、学习赋能,增强残疾人就业技能

要加强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和倡导,促进社会的包容和理解,消除对残疾人学历提升过程中的歧视和障碍。建议社区、基层残联、志愿者、高校、企业等多方协调,采取公益讲座、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屏读、文转音、语音录入、网络营销、网上办公等针对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等残疾人的专题讲座,帮助他们提高对电子设备的操作水平,具备从事网络工作的基本技能。相关产业龙头及领军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适应残疾人的岗位需求,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培训。鼓励高校结合用人单位需求,面向残疾人开设专门学习项目,对残疾人进行个性化教育培训,帮助残疾人克服学习障碍,提升能力水平。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