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10
发布时间:2025-04-1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刚才,各相关部门和区县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讲得都很实在、很到位,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冲刺“开门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一季度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是我们必须全力争夺的“必争之季”。过去一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恢复进程显著放缓,通胀压力持续高企,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对我输入性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昆明市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行业恢复仍然滞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
同时也要看到,昆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很多。一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昆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昆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发展动能更加充沛。随着“强省会”行动的深入实施,昆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昆明市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活力更加充沛。三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昆明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为昆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昆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要看到昆明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切实增强冲刺“开门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准确把握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
今年一季度,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我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实现了“开门红”。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高于年初预期目标,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较快,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表明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XX元和XX元,增长XX%和XX%,略高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这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稳定增长说明我们经济运行的大面是稳定的,也是向好的。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了XX:XX:XX,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种变化是工业下降和第三产业上升双重作用的结果。但整体来看,第三产业的用电量、税收等指标都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说明第三产业的产值是可靠的,运行质量是比较好的。同时,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三是财政金融形势好于预期。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均实现了较快增长。税收收入同比增长XX%,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表明财政收入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方面,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存贷比同比提高,反映出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季度,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加快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昆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续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昆明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仍有待提高。尽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但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仍未达到均衡进度。一些重点项目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进度滞后,影响了整体投资效果。
二是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受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低于年初预期目标。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
三是消费市场仍需进一步拓展。尽管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但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快,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完全形成。部分领域消费增长乏力,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