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市学习贯彻《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交流会上的发言

浏览量:76

发布时间:2025-04-14

大家好,《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的出台,为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对于锻造过硬党员队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深远意义。结合xx市国资国企系统实际,当前我们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国资国企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将其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经营业绩、轻党员素质提升的现象。一些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完成生产经营指标,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投入大、见效慢,对企业的直接贡献不明显,因此在资源分配上,给予党员教育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有限。例如,部分企业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党建工作经费占比较小,其中用于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导致一些培训计划因资金短缺无法实施。这种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忽视,还体现在党组织负责人对培训工作的参与度不高。一些党组织书记没有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很少亲自过问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更没有积极参与到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师资邀请等关键环节中。在他们的影响下,企业党员对教育培训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将培训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只是被动地应付,无法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一是未能充分结合国资国企特点。在当前的党员教育培训中,内容设置往往过于宽泛,缺乏对国资国企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的深入研究。很多培训课程千篇一律,没有针对国资国企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面临的特殊问题和挑战,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例如,在讲解企业经营管理相关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国资国企在产权结构、治理模式、社会责任等方面与民营企业的差异,导致党员们学习后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二是对不同岗位党员需求考虑不足。国资国企系统内党员岗位众多,包括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一线员工等,不同岗位党员的工作性质、职责要求和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目前的培训内容未能很好地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他们更需要学习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企业治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技术骨干则希望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科技创新知识讲座等,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一线员工更关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培训中,往往采用“一锅煮”的方式,一套培训内容适用于所有党员,无法满足不同岗位党员的个性化需求,导致部分党员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三是缺乏对党员思想动态和现实困惑的回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资国企党员面临着各种思想冲击和现实困惑。如在企业重组整合、裁员分流等过程中,党员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担忧等情绪,对自身职业发展和企业未来前景感到迷茫。此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利益诱惑增多,部分党员可能会在廉洁自律方面产生动摇。然而,当前的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在关注党员这些思想动态和现实困惑方面做得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课程,无法及时帮助党员们解开思想疙瘩,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抵御各种风险和诱惑的能力。

三、党员教育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一是传统讲授式教学占主导。在xx市国资国企系统党员教育培训中,“讲师讲、学员听”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仍占据较大比重。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但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党员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讲授式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党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党员们学习后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一些党的理论知识培训课程中,讲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理论条文,没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党员们听得一知半解,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的内涵和实质。二是线上培训效果不佳。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国资国企也积极开展线上党员教育培训。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线上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线上培训平台功能不完善,存在卡顿、掉线、视频画质不清等技术问题,影响了党员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线上培训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很多只是将线下的讲授式课程简单搬到线上,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发出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多媒体课程。此外,线上培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党员们是否认真学习、学习时长是否达标等难以准确掌握,导致部分党员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只是挂着课程而不认真学习。三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党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目前xx市国资国企系统党员教育培训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一方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缺乏与国资国企业务相关的专业实践教学场所,导致党员们在实践教学中无法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活动组织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计划,实践过程中指导不到位,党员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影响了他们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一是师资来源渠道单一。目前,xx市国资国企系统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主要依赖于外部党校、高校的教师以及上级党组织选派的专家学者,内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外部师资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他们对国资国企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而内部师资匮乏,使得企业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做法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党员们。此外,单一的师资来源渠道也限制了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二是师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外部师资还是内部师资,都存在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外部教师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缺乏对国资国企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在讲解企业相关内容时,往往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而内部师资大多是从企业内部选拔出来的业务骨干或党务工作者,他们虽然熟悉企业实际情况,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缺乏专业培训,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党员们。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资培训和考核机制,部分师资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及时,知识结构老化,无法满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需求。三是师资激励机制不完善。完善的师资激励机制是提高师资队伍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在xx市国资国企系统中,师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于外部师资,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他们的教学效果好坏对其个人利益影响不大,导致部分外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对于内部师资,在参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如教学工作量认定、绩效奖励、职业发展晋升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内部师资参与培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推诿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