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1
发布时间:2025-04-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参加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我深受启发、倍感振奋。县作为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来抓,以“行动”为抓手,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PM2.5平均浓度降至微克/立方米,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土壤安全利用率提升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战略”为引领,以“工程”为载体,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版,为筑牢生态屏障贡献力量。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作表态发言。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牢生态责任,以“国之大者”的担当守护绿水青山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县作为全市产业核心区,曾一度面临“工业排放与生态容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选择项,而是必答题;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为此,我们坚持“三个导向”:
一是坚持政治导向,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县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建立“书记领办生态环保项目”机制,将流域治理、矿区修复等项重点任务分解到岗、责任到人。今年,我们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个问题,制定“一案一策”整改方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清仓见底。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中。 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地面传感器构建“数字环保大脑”,实现重点区域全天候监管。针对工业园废气排放、镇生活污水直排等历史遗留问题,我们采取“关停并转”硬措施,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家,完成家化工企业搬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
三是坚持民生导向,把群众期盼落实在成效里。 针对群众反映的“夜间噪声扰民”“农村黑臭水体”等问题,开展“静音行动”“清河行动”专项整治,建立“环保夜查队”“河道巡查员”制度,去年以来累计受理环保投诉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同时,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建成个省级生态镇、个绿色社区,让群众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中感受生态红利。
二、聚焦重点突破,深化系统治理,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打赢攻坚战役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我们坚持“治污、降碳、扩绿”协同推进,重点打好“三大战役”:
第一,以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为重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针对工业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问题,我们实施“一企一策”深度治理,推广“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完成家企业废气处理设施升级。在扬尘管控上,建立“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行“红黄绿”挂牌管理,去年建筑工地扬尘投诉量同比下降%。同时,开展柴油货车尾气专项整治,淘汰老旧车辆辆,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台,让“蓝”成为常态。
第二,以“三水统筹”为路径,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 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河道警长”“民间河长”联动机制,去年清理河道垃圾吨,拆除沿河违建处。在工业治水方面,投资亿元建设工业园污水“零直排”示范区,实现“一企一管一池”闭环管理。在农业面源治理上,推广“生态沟渠+人工湿地”模式,完成**个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第三,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深入打好“净土持久战”。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个污染地块清单,完成家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在固废处置上,建成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实现医疗废物、工业固废“双百”安全处置。同时,推进“垃圾分类+”模式,建成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让“垃圾围城”变为“资源循环”。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