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7
发布时间:2025-04-13
党中央决定,自全国“两会”结束至7月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风政风向优向好的坚定决心。按照局党组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下面,我简要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作风建设,多次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上“开学第一课”,每次都对淬炼良好作风提出明确要求,反复告诫年轻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为年轻干部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坐标。年轻干部要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在权力运行中始终坚守政治底线,在岗位履职中矢志践行宗旨意识,在利益抉择中自觉筑牢思想防线,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一、立根固本,树立“权为民赋、权为民用”的权力观。回溯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依靠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这是我们党权力来源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这是我们党权力来源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新境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这是我们党权力来源的实践逻辑。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通过“改进调查研究”“厉行勤俭节约”“规范出访活动”等破除特权思维,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随着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一些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被委以重任,成为各领域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然而,也有少数年轻干部迷失在了“权力的幻觉”中,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有的嘴上讲权力是人民给的,心里却想权力是自己奋斗来的;有的工作业绩突飞猛进,政治素养和纪法意识却没跟上;有的错把职务晋升视作“游戏通关”,热衷“打招呼”“递条子”,搞权钱交易;有的作风霸道、虚荣心膨胀,下基层也要车接车送、前呼后拥……年轻干部有活力,更要有定力,面对“围猎”与“被围猎”的复杂博弈,更要擦亮眼睛,时刻自省,深刻认识到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就越应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二、正心明道,树立“为民服务、甘为公仆”的地位观。干部职位有高低之别,但人民公仆的政治底色无深浅之分。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党员干部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这与我们党反复强调的增强宗旨意识,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然而,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一些年轻干部“官本位”意识浓厚,把“打官腔、唱官调、亮官牌、施官威”当作履职常态。他们与群众坐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想不到一起,必然使调查研究沦为形式过场,让勤俭节约止于账面数字,最终在干群间浇筑出一道无形的“隔心墙”。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年轻干部要找准自身定位,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多考虑人民群众的实情难处,勇于直面矛盾,破解顽瘴痼疾。要用好中央八项规定这把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利剑,多听群众“家常事”,多帮群众“挠头事”,用“走田埂”代替“听汇报”,用“灶台炕头问冷暖”解民忧、纾民困;要放下“官架子”,跟群众“平起平坐”,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始终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官升”看小,把“民生”看大,真正实现与群众骨肉情深、鱼水难分。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