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75 | 发布时间:2024-09-28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4.2亿元,增长3.9%;二产增加值305.7亿元,增长6.3%;三产增加值250.7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向好。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七大主要工业行业全部实现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7.3%、26.4%,汽车制造业下降2.7%,医药制造业下降3.4%。消费品市场平稳。上半年,限上消费品零售额75.5亿元,增长9.4%。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3.8%、19.7%、9.3%、13.5%,比一季度分别提高1.1、1.4、0.5、2.2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发展。上半年,限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2%,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48.1%、24.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其他服务业均保持较快增长。
(二)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坚持“项目为王”,深化“六百”行动、“千企升级”行动,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七个设区市第2位。省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杭州西站枢纽基础设施及湖杭铁路、黄池水库、324省道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华创铜箔、晶科太阳能、嘉善盛泰钴新材料、德沃康健康医疗等一大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上半年,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5%,高于民间项目投资增速18.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64.7%,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面对消费需求不旺的严峻形势,全市发改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促进消费政策,创新实施扩大居民消费六大行动,消费市场呈现稳步恢复态势。但受国内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汽车销售下行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仍显疲弱。上半年,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4%。分业态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9.7%,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5%。从商品类别来看,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销售同比分别增长12.8%、10.1%、9.5%、6.8%;通讯器材类、服装鞋帽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由负转正,分别增长3.1%、3.4%、2.7%。全市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6.6%,比一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
(四)城乡融合有序推进。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项目建设。上半年,农业投入稳步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推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9%;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0.7万亩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5万亩以上;新增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特色精品村3个、星级农村公厕20座;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达12亿元,同比增长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06∶1,同比缩小0.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567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69元,同比增长7.7%。
(五)保障措施落实有力。深入开展保供稳价专项行动,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上半年,全市纳入监测的75家商贸企业大米零售价格6个月累计平均涨价0.86元/公斤,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食用油累计平均降价0.71元/公斤,跌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猪肉价格累计平均涨价5.04元/公斤,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认真落实国家降低用电成本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上半年,全市共减免企业电费6047万元,惠及企业2571户。认真落实国家降准政策,下达市级财政贴息资金3097万元,积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和服务机制常态化运行机制,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008亿元,同比增长11.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发展空间制约凸显,粮食稳产增产任务艰巨。一是耕地稀缺。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耕地面积约为87万亩左右,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较少且分布零散,加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26万亩,粮食生产空间受到严重制约。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老旧且损毁较多,防洪排涝能力较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农业科技力量薄弱。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精力不集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种养加销各产业链条科技含量低,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工业转型压力较大,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一是工业产值占比偏低。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0%,较全省平均水平低近4个百分点。二是企业亏损面较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数达31家,亏损面达21%,其中法人企业亏损面达42%。部分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下滑,新产品新业态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三是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虽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到5.6%,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支撑。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