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浏览量:295     |      发布时间:2024-08-10

同志们:

新时代的干部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的要求落实到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即干部的行为规范要求,这也是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公务员考核规定》第35条明确:“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新时代细化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落实政治素质考核。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专题辅导,希望通过此次研讨,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推动我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时代背景

考核是导向,也是“指挥棒”。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要求必须重视政治建设,政治建设落地见效的有效抓手是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赖于政治素质考核的引领、规范和约束。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重视政治素质考核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突出的‘政治性’是塑造‘政治定力’的关键,更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仍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从政党的自我建设来看,个体党员的政治品质塑造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一个政党政治定力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党员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方面的政治定力塑造要求,必然要体现在干部管理工作中。检验干部是否保持政治定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强调干部的政治素质评价。因此,新时代干部考核强调政治素质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保持政党政治定力的必然要求。

(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强调政治素质考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素质”第一位就是政治素质要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意见》,强调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融入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经验教训也表明,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是确保公务员制度实现政治引领的根本因素。考核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政治素质考核是贯彻落实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的有力抓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必然要求进行政治素质考核。

(三)解决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亟须政治素质考核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谈到“七个有之”,直面这些问题,需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提高干部政治素质。

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是“指挥棒”,政治素质考核的指标表明了干部需要遵守的政治纪律。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是风向标,政治素质考核结果的运用有助于形成鲜明的导向,促进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培养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理论逻辑

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理论逻辑重点回答的是“考核什么”的基本问题。首先,进行考核的前提是政治素质可以被清晰界定,即需要明确政治素质是什么。其次,考核体现的是具体发展阶段对干部的不同要求,其重点是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明确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素质评价标准是什么。最后,任何考核都要落脚到具体的考核指标上,即需要明确政治素质考核的指标是什么。

(一)政治素质内涵的相关界定

从党的报告来看,“政治素质”的提法主要出现在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中,通常采用列举法来说明政治素质的内容。比如,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具体表述为“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从法律法规来看,“政治素质”的提法主要出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通常采用分解评价维度的方式来阐释政治素质。比如,1998年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用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四个方面。再如,2019年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27条明确,“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了解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深入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从研究成果来看,既有研究中关于“政治素质”的界定既包括概念界定的思路总结,也包括具体的概念界定。比如,有学者查阅了近三十年发表的论文与近十年的《组工通讯》,总结了关于政治素质定义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将政治素质等同于‘思想政治素质’,仅关注思想观念,以诠释性定义把政治素质的内涵解释为一种认知、态度和理想价值观的综合。另一种是将政治素质作为传统干部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廉’中‘德’的一部分,通过描述性定义来解释与政治品德交叉部分中的政治素质结构。”还有学者认为:“政治素质作为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要件,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中获得的,对其政治心理、政治行为具有稳定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人在政治方向、立场、信仰、态度及相关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性体现。”

(二)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标准的演变

政治素质概念的内涵随着不同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政治素质这一概念在‘干部素质’‘德才兼备’等概念中演变产生,其中‘政治标准’是贯穿党的发展的主心骨,‘群众路线’是不变的政治宗旨”。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干部考核工作涉及到的主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梳理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标准发展变迁的逻辑。

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干部审查涉及的“政治素质”,强调的是政治面貌、政治立场,以审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1955年8月,中央组织部向中共中央报告,建议将审查干部的目的改为“审查干部的目的是为了在政治上弄清每个干部的面目,清除混入党政机关内的一切反革命分子及各种坏分子,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和便于正确地使用干部”。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素质考核,主要是通过审查区分不同人员的政治立场,尤其是清除政治上的反革命分子。

其二,1979年干部考核制度实行以后,政治素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德”的考核中。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明确,“考德,是考核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热爱祖国,努力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政治素质考核,主要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考核。

其三,2009年,《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出台,进一步细化政治素质考核的内容。“一意见”明确以“党性”作为“德”的核心内容,同时将“德”细分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三办法”针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别设置了“德”的考核内容,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中有理论素养的维度,考察善于学习、战略思维、把握大局、政策水平等情况。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中有大局意识的维度,考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协作以及在关键工作中、关键时刻的表现等”。

其四,2019年《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干部考核的政治考核属性。政治素质的具体考核内容同样放在“德”的考核标准下,但有别于2009年“一意见”中的三分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其细分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实际上就是把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并入到政治品质的考核中,且细化了相关要求。比如,要了解“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尊崇党章、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情况”。

(三)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指标的提炼

以《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关于政治素质考核的论述为依据,参照党的报告、法律法规、理论研究对政治素质的描述,结合实践中对政治素质考核的有益经验,可以将新时代政治素质考核的指标总结提炼如下: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定力和政治自律。每一个二级指标都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阐释,每一个三级指标都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化和具体做法的明确。以一级指标“政治担当”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担当”的论述包括,“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等。由于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属于同一个维度,基于此,“政治担当”下设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如何衡量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要对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具体且无条件的忠诚。

三、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时代逻辑阐释了新时代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背景,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理论逻辑阐释了具体需要考核的指标维度,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实践逻辑则揭示如何考准考实,以便准确评估干部的政治素质,实现政治素质考核的目标。由于政治素质具有隐蔽性和变动性,较难观察,且具有内在性,难以从行为表现上直接进行判断。因此,实现政治素质考核的目标有赖于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考核方法。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核制度供给有助于解决考核标准界定难的问题,细化考核方式有助于解决精准研判难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有助于解决结果转化难的问题。

(一)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制度体系

第一,整体性阐释政治素质。尽管党的文件、法律法规中涉及有政治素质的说明,但局限于对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的规定,缺乏对政治素质的全方位、整体性的阐释。具体来说,政治素质涉及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和评估。比如,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具体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考察“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是否敢抓敢管、较真碰硬”等16个“是否”情况等。这些措施使得政治素质考察具体化、鲜明化,更好落实,同时也增强了政治素质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制度供给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政治素质的定义和评估标准,要求各地进行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整体性阐释政治素质的具体内涵和外延。

第二,跟进式研判政治素质。政治素质评估标准和制度供给应全面体现时代要求,需要跟进式研判政治素质。具体来说,需要及时对政治素质评估标准进行更新和修订,加强对新时代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的研究和探索,以确保政治素质考核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比如,四川省广元市每半年对全市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档案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在换届后市级部门班子综合分析研判中,有3名干部因存在政治苗头性问题被纳入谈话提醒范围。这些举措充分运用了政治素质评估中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跟进式研判干部政治素质表现,注重政治素质与工作实绩的有机结合,避免了过于片面和狭隘的政治素质评估。

第三,总结式推广实践经验。一方面借助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在政治素质考核方面的实践经验。比如,共产党员网持续推送各地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的经验做法,这为其他地区和部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要注重跨区域、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各地各部门可以通过组织交流研讨会、开展政治素质考核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和部门的成功经验,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核工作的全面发展。比如,中组部举办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治素质考核专家和干部代表,分享经验和探讨问题,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抓好干部政治素质考核工作,“引导各级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细化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方式

第一,细化落实分类考核。细化的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方式,合理设置个性化指标,由单角度向多维度转变,把政治素质考核的功夫下在平时,抓在经常。比如,2021年湖南省修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办法》,区分市、县、乡不同层级,区分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园区等不同类型,区分党政正职、副职、内设机构以及不同系列岗位类别开展考察,分级分类制定考察内容和评价指标,防止“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细化落实分类考核应当根据单位性质、干部层级、身份、岗位不同,差异化设置考察指标,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再比如,对于高层领导干部,可以注重考察其战略规划、组织协调、政策制定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于中层干部,则可以注重考察其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于基层干部,则可以注重考察其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第二,推广运用近距离考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要强化分类考核”,“对干部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这一重要论述为科学考察识别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近距离考核干部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些地方将近距离考核作为政治素质考核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日常考核、分类考核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作风、服务群众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全面、深入、具体的考察。通过推广运用近距离考核,在考核中找准近距离考核干部的“视角”,既全方位考察,也透视性考察,确保政治素质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第三,注重普及全面考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一些地方注重全面考核,通过多种考核手段和方法,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地考核,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比如,深圳推行“按事索人”识别选用干部;“分类知事”,建立多维度干部考察坐标系;“序事论岗”,构建立体化干部岗位模型;“由事识人”,打造全方位干部“全息图”;“能岗匹配”,构建全链条干部选任机制。普及全面考核,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考核。构建全面考核干部的指标体系,既要考核发展任务,又要考核制度执行;既要考核干部的“显绩”,又要考核“潜绩”;既要关注短期效果,又要关注长期效应。

(三)激发干部政治素质提升的内生动力

第一,政治素质考核应该强化整改,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政治素质考核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运用考核结果来激发干部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并通过导向作用来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在考核结果出来后,应该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整改,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班子和干部进行问责和督促整改。

第二,政治素质考核应该严把关口,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硬杠杠”,强化选人用人政治把关,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再强也不能用,坚决把“两面人”挡在门外。

第三,政治素质考核应该导向鲜明,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着力把政治素质过硬、业绩突出、一贯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时选出来、用起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不是经历一两件事、表几次态就能看清楚的,必然有一个分析研判过程,要看长期表现、一贯表现和综合表现。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政治素质考核制度,细化考核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才能确保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谢谢大家!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