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71
发布时间:2025-04-09
同志们:
“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风”的后果,就是浪费了有限资源,延误了各项工作,疏远了人民群众,败坏了党风政风,最终会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中央以改进工作作风为突破口,通过聚焦“四风”问题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重构了党内政治生态。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今天的专题党课,就围绕“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锚定问题根源,坚持从严从紧纠治“四风”
近年来,紧盯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关键少数,对顶风违纪者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越严的高压态势下,仍有如有通报所述的个别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甚至屡教不改。无数案例充分显示,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问题往往始于一顿饭、一包烟、一瓶酒、一张卡等看似小事小节的“四风”问题。对于党员干部自身而言,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关系个人荣誉进退,更关系人心向背、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一)抓作风必须强党性。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四风”问题的思想根源或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或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纠“四风”树新风,也要在思想根源上着力,在强化党性修养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这一思想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走,坚守党的宗旨,坚持不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唯有这样,才能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厚植为民情怀,矢志为民造福。
(二)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注重常态长效,是我们抓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作风问题最容易反弹,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做好完善机制、建章立制的工作,让制度“带电”、禁令生威,管住根本、管住长远。持续增强自身工作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落实和督查做实做细。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决迅速行动、扎实有力推进。牢记宗旨意识,紧密联系群众,真正站在群众立场开展督查工作,做到督查发现问题、核实问题,整改事项立时立改、长期坚持,以求真务实、扎实肯干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三)纠树并举,涵养新风。祛邪必须扶正,激浊方能扬清。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约谈提醒,督促其既严格自律又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坚决打掉一些人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坚决斩断由风及腐的链条,不断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赢得群众支持、促进事业发展。把握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节日“四风”问题的突出表现,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以具体问题的解决持续推动作风转变,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作风,严格家教家风,倡导勤俭节约,推进移风易俗,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攀比炫富、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厚植为民情怀,矢志为民造福,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办好民生实事。
二、靶向纠治问题,做到久久为功纠治“四风”
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同时要看到,“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纠治“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四风”问题依然严峻复杂,顶风违纪时有发生,隐形变异潜滋暗长,风腐交织日益凸显,必须警惕“歇歇脚”“喘口气”心态,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
(一)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思想上的松懈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仍存在“松劲歇脚”的懈怠心态、“隐形变异”的侥幸心理,其根源在于对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解不深、政治内涵把握不透。要按照要求,把监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一以贯之、守正创新,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节日“四风”问题推动开展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等,把查处“四风”问题更加紧密地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把制度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常扫思想灰尘、常补精神之钙,让“铁规矩”真正成为“心自觉”。
(二)刚性的制度约束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警惕“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聚焦作风建设的老问题、新形式、新动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决“真问题”。认真分析作风问题的区位特征、行业特性、层级特点,对于典型的不良作风划“红线”明“底线”,以具体问题为牵引持续查找漏洞并督促建章立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并以刚性的制度约束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坚持靶向施治,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积极营造立足岗位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并着力构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制度保障及工作机制。唯有如此,方能将“治标”成果转化为“治本”成效,让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生命力在制度创新中持续迸发。
点赞 3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