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质量范文分享(5篇)

浏览量:1108     |      发布时间:2024-08-0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公考考点、公文热点将都离不开这个话题,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书文库整理了五篇不同角度范文章,仅供您学习、参考之用。


第一篇:把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面对当前我国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情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对社会实践主体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不仅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也事关干部健康成长。要常态化选派干部参与对口支援、驻村帮扶、挂职锻炼,让干部在改革发展最前沿、重大任务第一线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加深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把正确政绩观根植于心、付之于行。

办实事求实效。人民是改革事业的主角,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一以贯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坚持人民至上”融进血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化对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使改革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热烈拥护。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整体上读懂吃透、从体系上系统把握,以苦干实干的奋斗姿态,书写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精彩华章。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基层、扎根于群众、落点于精微,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社会各界真切地感受到改革释放的红利。

办难事开新局。“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当前,我们迈上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很多新的难题需要破解。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决心,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要大胆解放思想,在找准靶心、因地制宜中多解改革难题。要敢闯敢为,主动到改革的主战场锻炼,到矛盾多、条件差的基层一线历练,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成为有办法、能干事的改革行家里手,让党和国家事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办好事抓长远。改革是块“试金石”。越是局势复杂、矛盾多样的深水区,越是阻力大,越能检验干部能不能干事成事,有没有责任担当,敢不敢动真碰硬,是不是干净清白。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在前进的道路上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一步一步来,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对党员干部而言,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对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部门来说,局部利益应该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应该服从长远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作为、稳扎稳打,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将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靠的是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人民群众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中,创造出属于你我的新时代奇迹。(作者:卢希)


第二篇: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改革的核心位置,使改革的过程和结果更加符合人民的期望和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需于民,恪守改革初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对人民呼声高度重视、深切回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要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问题,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掌握“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情民声,推动改革在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中顺应民心、赢得民赞。

坚持问政于民,汇聚改革力量。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当前,面对新考验,没有任何捷径,只有牢牢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改革才有澎湃动力。要紧紧依靠人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学会拜群众为师,于基层中取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切实把群众的“土办法”变为“金点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磅礴力量。

坚持问效于民,检验改革成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依靠亿万人民、为了亿万人民的宏伟事业,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归根结底要由人民来检验,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民生热线、微信平台等方式,收集了解群众意见和评价,变“群众问着干”为“问着群众干”,及时校正和推进改革,在人民满意度的不断攀升中,持续提高改革“含金量”。(作者:陈德胜)


第三篇:深化“家门口”的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升级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家门口的改革”呼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本着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增进民生福祉的原则,织密服务网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深化服务内涵为改革赋能增质。随着居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社区应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定制模式。通过深入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分析居民需求偏好,结合线上线下渠道,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不同生活状况的居民群体,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服务方案。在保障基本生活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内容,促进居民身心健康、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提升居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强社区教育服务,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强化资源配置为改革赋能增效。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鼓励社区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加强协作,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社区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为社区各项工作提供支持。积极倡导居民参与。激发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参与热情,通过社区网格、居民议事会、社区论坛、志愿服务等形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决策,支持和发展社区内志愿者组织,分担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部分职能,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运用智慧手段为改革赋能创新。随着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概念的提出与实施,社区治理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社区治理的局限性和壁垒性,充分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政务服务下沉社区,通过设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应用等方式,让居民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政务服务。积极推广智能安防、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服务全覆盖,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作者:周超芸)


第四篇:落到“实”处抓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广大党员干部须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立足实际、对准问题,铆足干劲、聚精会神抓好落实,推动改革取得扎实成效,增进民生福祉。

从实处着眼科学统筹谋划。回望过去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各项成绩的取得靠的是科学的方针政策、精准的谋划部署。谋划准,须与时代需求、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应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前瞻谋划,明确影响改革的主观客观因素和主要次要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原则,立足职能、结合实际,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在“街谈巷议”“促膝长谈”中掌握需求热点和问题焦点,科学把脉、分析研判产业的堵点、关注的要点,排出优先序,把握时与度,理清责任链,明确改革主攻方向,为后续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以实效为目标温暖人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广大党员干部应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目光始终向下“落”,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改革的落脚点,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焦点热点,设定好目标、明确好任务。脚步始终向下“落”,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要多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街头巷尾,听群众的声音,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让制定的方案计划受欢迎、冒热气、接地气。

以实干担当抓好落实推进。改革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广大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干笃行、奋楫争先,少想“怎么出成绩”,多想“怎么能落地”,善用“如何破题”的大智慧,确保改革不偏向、不走样。坚持对着问题改、盯着问题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聚焦问题整合资源,把资源最优化,把优势最大化。面对改革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要有“敢”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开花结果。(作者:孙德民)


第五篇:以干部执行力助推改革在基层落细落实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要落地生根、全面绽放,离不开基层末梢狠抓落实、敢为善为,要以干部执行力打通“最先一公里”的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实践,让改革成效扎扎实实惠及更多群众。

瞄准执行方向,更加注重系统谋划。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基层执行方向的确定依赖于干部求真务实的调研,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聚焦镇街村社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零散的样本系统化、深刻化,上升为系列调研成果、资政报告,为决策部署提供充分支持。对一镇一街而言,要坚持“跳出自身谋发展”的全局观念,主动拥抱片区式、组团式发展战略,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干部要保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思维,站在更高一层思考,综合统筹各项工作,除去“被动式”工作,更要主动谋划,加强上下沟通、条线协同,推动整个单位在改革方向牵引下形成“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的氛围。

把握执行速度,更加注重稳进并立。改革政策要落地见效,离不开高效率落实、快节奏执行。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等一系列改革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基层干部“一路竞跑、日清日结”的奋进姿态。要时刻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雷厉风行的快节奏,定了就干、干就干好,让各项改革之花加速绽放。耕地恢复使用、农商文旅融合、共同富裕扩展……基层的许多工作都经历了局部探索到破冰突围再到全面推开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遵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原则,一锤一锤稳妥推进,在改革动态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各项政策。

创新执行方法,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枫桥经验”作为基层创新的典型案例,为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基层首创与宏观改革的良性互动。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创造性开展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要瞄准自身优势,深挖资源禀赋,创新乡村运营模式、创拓资源盘活路径、创建产业“蜂群”矩阵、创优多方协同共治,让长板更长,形成与周边错位发展的辨识度。要紧跟时代潮流,捕捉风口信息,在新兴产业、青春文旅、人才引育等工作上不断聚焦新风尚、新赛道,抢抓新机遇,迭代新打法。相关部门给予创新空间,完善事后监督评价、纠错容错等机制,充分激发干部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干部首创精神。

关注执行效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要站稳改革为民立场不动摇,从土地制度改革到强农惠农政策再到具体而微的民生服务,都需要时刻关注落实效果,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健全监督落实整改机制,让改革红利切实转化为千家万户的笑脸。要依靠群众智慧形成改革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人大代表等人员联络作用,挂起意见箱,开设议事厅,设立接待日,在矛盾纠纷调解、乡土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凝聚群众干事力量,形成干群一心共促发展的生动局面,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作者:苗润雨)

文章综合整理自:人民论坛网。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