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3篇)

浏览量:145     |      发布时间:2024-06-04

第一篇: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水平开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才能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出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良性有序发展。我市是开放经济大市,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8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有超过2.6万家企业从事外贸业务,这也决定了相比国内其他城市,我市企业碰到的贸易摩擦、“走出去”风险要多得多。尤其是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加剧了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大大增加了开放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如何为我们的外贸企业保驾护航,让他们能平安出海、行稳致远?我市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立,可谓是抓住了复杂事物的“牛鼻子”。几百年来的国际贸易史,也充分印证了国际商事纠纷的高效解决已成为促进现代商业发展和全球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从一年多的运行情况来看,国际商事法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来办理524起案件,标的总额33.43亿元,案件涉及41个国家和地区,一批具有规则意义、国际影响、推进法治进程的典型案件,为开放型经济注入法治活水。我市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立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下一步关键是要处理好从有到优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让高质量司法护航高水平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是坚持公平公正的底线。不论国际法庭还是国内法庭,公平公正是法院办案的宗旨,也是法院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个案件当中,真正让每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我市国际商事法庭不仅仅是我市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对于每个案件的相关企业,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不因中外企业之别,不论企业大小之分,都要用同一根法律准绳来衡量,以去本国化的中立性立场和视角对待商事案件,充分体现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的纯粹性和普惠性理念,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管辖权的适用性和权威性。当然,要能保持中立,以公平的眼光审理案件,最为关键的是要推动我们的法律条文与国际接轨,善于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制度、国际接受的话语体系,让我们的法律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二是坚持服务中心的导向。中国的国际商事法庭是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产物,因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应运而生,初衷就是要更好地解决中国商事贸易当中发生的纠纷。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已超过引进外资总量,大量的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并购,参与全球竞争。作为国际商事法庭,其重要的职能是为这些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聚焦到哪里、跟进到哪里”。在我们的企业正当权益遭受侵害、受到其他国家歧视对待时,国际商事法庭要发挥好坚强后盾作用,通过建立健全调解、仲裁和诉讼“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平台,与国际相关法律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联系,支持当事人自主选择合适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尽最大所能为国内企业争取合理利益。

三是坚持高效协同的方式。国际商事争议的解决离不开跨境送达、取证、外国法查明以及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系列司法工作,如何建立一套有机衔接、功能互补、高效运行的争端协调解决机制,是各国国际商事法庭碰到的共同难题。全球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了这些问题很好的解法。比如,我市国际商事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线上跨境立案、代理见证、在线调解、远程庭审等功能,实现域外送达、调查取证各工作环节线上共享,较好地破解了国际商事纠纷地域跨度大、时间长、成本高等难题。此外,加强与国际司法机构协作,也是树立国际商事法庭公信力的关键所在。除了要公开透明纠纷调解、仲裁、诉讼等全流程,还要加强各国之间司法裁决、商事仲裁、调解协议在域外的承认与执行工作,从而不断增进各国之间的法治认同。  


第二篇:推进金融纠纷调处改革,优化法治化金融营商环境

金融业是光明区支柱性产业,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8.7%。近年来,受贸易摩擦、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和个人偿贷能力持续下降,金融纠纷化解呈现巨量化需求趋势。为打通批量纠纷化解通道,更好服务辖区营商环境。去年以来,光明法院创新打造由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和金融纠纷线上法官工作室组成的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通过强化三项能力、创新三类模式、介入三道环节等举措,高效调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信用卡纠纷,打造更优金融营商环境。2023年,调处金融借款纠纷近4.1万件,涉及金额超8.1亿元,有效提振社会诚信风气。  

一、强化三项能力,助力解纷力量贯穿全程

(一)强化诉前源头化解。创建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在法院指导下参与诉源治理。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重点了解债务人履行意愿和能力,厘清纠纷争议焦点、归纳双方诉求,着力促成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对金融纠纷进行源头化解。金融纠纷主要分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信用卡纠纷,其中信用卡纠纷约占65.4%,其余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二)强化在线诉讼服务。抽调3名审判人员组建金融纠纷线上法官工作室,负责金融纠纷案件从立案到执行的全生命周期司法调处,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同时,法官对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的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共同组成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2023年,金融借款纠纷调解立案涉及债务人41290人,实际触达债务人11091人,触达率为26.86%。

(三)强化诉源合规治理。落实“一号司法建议”制度,针对调处中发现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借款人资质、合同条款、签约过程、催讨方式、诉讼主张等方面的问题,向光明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发出2023年一号司法建议,引导开展全区30家银行业机构就司法建议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习落实,并由光明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对重点机构开展金融纠纷涉诉情况排摸,助力金融机构把控行业风险,提高信贷业务合规水平。同时总结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运行一年多来的实践经验,在数据汇总、案件分类、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光明法院金融审判白皮书》。

二、创新三类模式,助力调处工作效能提升

(一)推动审判方式创新。金融纠纷线上法官工作室针对金融纠纷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同质化强的独有特征,引导金融机构批量起诉、合并诉讼,坚持在线融合,实现线上集约诉讼,全程无纸化办公。2023年,金融法官工作室实际解决纠纷7334件,经“一类事”合并后实际立案132件,是2020—2022年年均解决纠纷233件数量的31.47倍,案均审判用时减少35天。

(二)推动合作方案创新。引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作为第三方专业调解力量,负责金融纠纷的诉前解纷及诉调对接事宜,通过电话、网络等线上方式对金融纠纷进行调解和督促履行。尤其对目前金融领域高发的小额消费贷款、信用卡借款等引起的小额不良金融债权纠纷进行专业和规范的在线网络资产保全。

(三)推动兑现流程创新。推动资产高效便捷处理,无缝衔接“诉前调解”和“执前拍卖”,对已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进行司法确认,引导当事人委托资质齐全的拍卖平台在线进行执前拍卖,降低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时间、金钱、信用成本,减轻当事人讼累。首例执前拍卖成功案件,从受理纠纷到履行完毕仅用时24天。截至目前,成功拍卖案件共5起,涉及3套不动产和2辆机动车。

三、介入三道环节,助力能动司法便捷高效

(一)注重诉前引导,精确分级解纷。细分纠纷类别和等级,对情况简单、争议较小、标的不大、适宜调解的案件,由诉前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阐明诉前调解的快捷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引导群众、金融机构选择非诉调解途径解决纠纷,建立精确高效的分级解纷模式。

(二)注重法律指导,坚持依法调处。实质性发挥法院指导调解的作用,为调解机构提供法律指导的同时,对其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也进行监督指导,建立和完善专职调解员的选任、考核、培训、推出机制。法院还要对案件复杂、争议较大、标的较大的重点案件中所涉法律关系、责任承担、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分级解纷模式在精确分流和依法调解的轨道上运行。

(三)注重自动履行,推动实质化解。将督促及时履行作为纠纷实质性化解的最后环节,避免调解后的纠纷重新进入诉讼和执行程序。在满足金融机构清理债权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整合资源、完善流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纠纷调处模式。2023年,在可触达债务人中,调解成功5325人,调解成功率48.01%;为债务人节省诉讼费用超330万元,减免部分利息、手续费合计超4000万元。


第三篇: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和韧性的重要基础,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对营商环境更加敏感、更易受其影响。光明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调研组深入分析了当前光明市为中小企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从推进现有工业区块提质增效、强化人才资源保障、提升融资可得性、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四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一、光明市为中小企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

2023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光明市在所有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第8位。光明市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市场准入更加便捷。一是公司开办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加快推进开办企业全业务一网通办、注销登记同城通办、企业登记连锁变更一件事、企业年报“多报合一”等制度改革,有效提升便捷度。二是数字化赋能提升效率。推进政务服务2.0、“企报通”、“甬金通”、“甬数通”、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等数字化应用,持续提升工作效率。三是公共设施接入更加便捷。在全省率先开展水电气数“四窗合一”改革,全市34个行政服务中心、11个区(县、市)供电营业厅提供51项电水气数业务的“一窗受理”服务,累计办理联动过户、报装等业务超4万笔。

(二)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一是纳税服务智慧升级。实现233项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推广“微税厅”等应用,构建起“15分钟便利办税圈”。围绕税收政策热点、涉税风险提示提醒等七个维度38项指标,定期为中小企业开展智能“体检”,并据此推送个性化提醒1万余次、涉税风险解决方案2万余条。二是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落实落细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深入推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从助推进出口货物快捷通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新业态健康发展等方面着手,出台20条便利措施,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金融和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金融供给量质齐升。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光明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57亿元,较去年初增长32.39%,有贷户60.03万户,较去年初增加10.71万户。二是人才服务不断强化。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已连续18年举办人才科技周,连续5年举办人才日。出台专项政策《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的若干意见》,成立光明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强化人才招引和培育力度。《2023年光明市人才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光明市每年新引进就业大学生均保持在20万人以上,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前列。

(四)争议解决和公平竞争环境保护实现机制化。一是争议解决实现机制化。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稳进提质18条措施,统筹两级法院挂牌设立“民营企业司法服务联络站”,上线“光明市法院服务企业在线平台”,实现涉企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建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开通信、访、网、电四个反映渠道收集涉企投诉问题,实行投诉事项案件化办理,累计接收投诉事项785件、案件化办理268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3亿元。二是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建立公平竞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有成员单位32家,出台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制度。

二、光明市为中小企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空间约束。以工业用地为例,中小企业经营场所获取较难且获取成本较高。一是工业用地新增潜力有限。根据2018年公布的《光明市国土资源白皮书》(后续年份无官方数据),2017年光明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达19.67%,按照近年来的开发速度,未来工业用地供给趋紧。二是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和厂房租金不断上涨。2007—2023年,光明市工业用地一级市场出让价格持续上升,从不到30万元/亩上涨至70万元/亩;在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上,300万元/亩的价格也较为普遍。2013年,市六区厂房平均月租金约为15元/平方米。2023年,北仑区新碶街道等地配套较为成熟的工业园区厂房,月租金已达30元/平方米。

(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不足。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中小企业的轻资产属性和商业银行的重风控传统等因素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5%,略高于深圳的4%和杭州的4.32%。二是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偏小。光明市创投公司数量少,投资规模小,并集中在大项目跟投上,初创型、发展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的创业投资较少。目前,光明市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近60亿元,相较深圳的4466亿元和杭州的3000亿元,基金规模存在明显差距。三是征信市场化程度不高。尽管光明市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但企业信用信息和相关经营管理数据没有被充分激活,中小微企业缺乏信贷类征信信息,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4%。

三、有关建议

(一)着力推进现有工业区块提质增效。一是实施低效用地改造。通过国资收购建设、工业地产开发、村集体改造、企业联合改造、企业自主改造、混合改造等模式,建立“工业上楼”工作指引,加快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二是要推进都市工业发展。统筹推进现有工业用地改“居”、改“商”、改“M0”或改“混合用地”,重点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同一地块内工业、仓储、物流、研发、办公、商业等用途互利的功能混合布置。

(二)着力强化人才资源保障。一是加强中小企业人才服务。依托线上招聘平台和线下零工市场,汇集中小企业招聘用工需求,拓宽一线技术工人招引渠道。二是实施中小企业人才更新计划。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开展中小企业技术工匠培育,壮大满足未来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支持行业龙头、管理标杆中小企业建立以管理和技能培训为主的企业学院和产学实训实验基地,提升现有人才的素养和技能。三是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加快构建梯度化的住房保障,形成由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出售型保障性住房和市场化商品房组成的住房保障结构,强化生活保障,化解中小企业招工留人难等困境。

(三)着力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一是持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资源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金融需求,重点支持技术改造投资项目。二是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支持供应链金融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实施“一链一策一批”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加强对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三是优化创业投资政策。参照深圳、苏州、合肥等地政策,起草出台符合光明市实际的行业扶持政策,加大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力度。建立国有创投容错机制和第三方年度绩效评估机制,充分释放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活力。

(四)着力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一是加强中小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海外维权专家顾问机制和海外维权服务全链条工作网络,监测关注海外知识产权信息动态,密切追踪光明市企业在海外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助力企业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能力。二是提前布局碳关税壁垒应对机制。总结应对TBT(技术性贸易壁垒)经验,建立碳关税预警机制,进一步了解国际碳关税的动态化信息,收集碳关税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国家的碳排放标准。积极争取参与国际碳规则合作,助力中小企业维护正当权益。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