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42
发布时间:2025-04-04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为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认识上的清醒和精神上的笃定擦亮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主题,联系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四点体会:
一、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三个务必”,自觉践行初心使命,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自觉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觉悟,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锻造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为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奠定基础、筑牢根本和注入动力。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筑牢堤坝,要加强三个方面的“锤炼”。一是锤炼政治思想。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想政治上进行检视、剖析、反思,对作风问题进行对照、查摆、整治,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二是锤炼实践能力。要学会居安思危,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困难和风险想得更深一些,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和未雨绸缪的忧患。及时堵漏洞、强弱项、补短板,在顺境中发现隐患、在危机中发现先机,有效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努力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是锤炼宗旨意识。干部作风好不好,重大任务是试金石,民意是最好的标尺。作为党员干部,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促医改,控疫情、应变局、化危机,靠前监督,发现问题一盯到底,纠治到底。
二、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一严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13年来,党中央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抓起,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只有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才能真正形成长效机制,让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
党员干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本领,保持优良作风,要做到三个“过硬”。一是在政治上过硬。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治风沙、战盐碱的焦裕禄,点亮乡村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在面对艰苦环境乃至生死抉择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绝对的对党忠诚。只有铸牢“信仰大厦”这个地基,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才能做到信念不动摇、精神不懈怠、方向不偏离,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永葆绝对忠诚。二是在能力上过硬。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把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启迪、感悟的心得,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智慧和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三是在纪律上过硬。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要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提升自身党性的“必修课”、行稳走远的“必需品”、为民服务的“必答题”,做遵守党纪党规的“排头兵”,始终保持敬畏,做到心中有“警钟”、头上有“紧箍”、行为有“红线”。要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排头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牢记为民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百姓呼声,当好人民公仆,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