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浏览量:192     |      发布时间:2023-11-08

近年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市发展思路,紧扣全县“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和思路目标,大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行动,集中力量抓项目、促招商、兴产业,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基础、稳增长,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赶超进位、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现状

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县下辖15个乡镇、24个城市社区,120个行政村,共45万户,户籍总人口23万人,常住人口23万人,城镇人口8万人,城镇化率23%,耕地234万亩,基本农田231万亩,高标准农田657万亩。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较上年增长34%,总量排名全省第5位、全市第3,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全市第3位。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9亿元,增长32%,总量排名全市第2位,增速排名全市第2位。

二是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深入推进“项目攻坚突破年”“招商引资攻坚突破年”活动,精心实施温泉小镇一期、刘李河水库等投资体量大、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谋划实施32万元以上项目23项,概算投资23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5亿元,项目数量、概算投资、当年计划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3%、23%、45%。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43项、总投资234亿元,累计落实到位资金23亿元,同比增长43%。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认真落实“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等制度,为投资企业帮办代办事项345件,落实留抵退税65万元,协调商业银行向56户企业授信34亿元。

三是产业优势逐步凸显。深入推进产业赋能行动和产业链链长制工程,大力实施牛产业“万千百十”工程,累计培育肉牛养殖场(小区)34个,86红牛良种中心23处,红牛冻配改良点56个,带动发展规模养牛户78户,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35万头,牛产业产值达到54亿元。深入开展“护园强果”行动,现有苹果园34万亩,果品产量突破32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围绕菜产业“一园三区三带”布局,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全县共有设施蔬菜园区23个,建成日光温室32座、钢架大棚234座,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总产量23万吨,产值4亿元。

四是城乡面貌更新蝶变。按照“规划引领、建设提质、生态融合、管理增效”的思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严格执行“网格化”包抓、“周上街”制度,深入开展“一难两乱”专项整治、“二十种”乱象治理,建成智慧停车位342个,拆违拆临45万平方米,创作城市形象宣传片荣获“全省文明县”称号。深入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废弃厂房等7万处,改造卫生厕所45万座,打造玉米“黄金风景线”89公里,累计创建命名省级示范乡镇3个,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4个。

五是底线任务扎实推进。从严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粮食安全、生态环保等底线任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受理“一键报贫”户345户,纳入监测帮扶345户2356人,对34户345人监测对象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风险消除率达到65%。清理荒废育苗地532亩,整治撂荒地4643亩,清退大棚西瓜占地5万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整治河道“四乱”问题45个,创建美丽幸福河湖(河道)32公里,完成造林封育等7万亩。积极化解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清收处置不良资产563万元。

六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精心措办省市县列民生实事,实施二中教学楼等教育重点项目5个,新建、改扩建校舍3万平米。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创业就业等政策,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补助资金3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45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43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6个,培训各类技能人才9人,输转城乡劳动力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行动,34名干部职工与52户421名关爱对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办实事456件,解决困难345件,捐助物资5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标“三新一高”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部分乡镇、部门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机遇和宏观政策环境认识不足,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观念不强,在推动改革上按部就班、平铺直叙,缺乏敢进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推动解决影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欠缺,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求稳心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用政策、懂政策、抓机遇、谋发展的氛围不浓。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不能快速适应发展需要,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魄力和争分夺秒、抢抓机遇的劲头。

二是招商引资质效不高。紧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期,围绕八大重点产业链建设,谋划实施了一些重点项目,但缺乏支撑带动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引的项目规模小、数量少,特别是近三年来“兰洽会”签约项目45项中,农业产业类项目占到34%以上,产业深加工、工业产业类、智能制造等“高精尖”类项目少,招商签约的项目整体竞争力较弱,带动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强。受资金、机制等因素制约,工业体量不大、集聚程度不高,优质企业数量少,培育缓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项目的“吸引力”不强,在盘活僵尸企业、为企纾困解难、创优营商环境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一些配套项目资金落实不够到位。

三是财政困局破解乏术。财税收入渠道狭窄,税源结构单一,保障能力较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属于典型的农业县和“吃饭型”财政县,税收收入主要依赖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拉动。非税收入主要依赖国有资产处置、罚没收入及一次性收入,收入稳定性较差,收入结构不够合理。财政收入多年来持续在低位徘徊,财政自给率低,资金调度异常困难,除“三保”等重点支出外,其他支出难以保障。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财政运行风险加大,近五年,县财政收入占全县GDP的平均比重为3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县级财政保障能力较弱。今年,全县财政收入456亿元,县级财政债务总额达42亿元,全口径债务率为56%,处于黄色风险预警等级。

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受政策、机制、市场、区位等多重因素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大、工业小、三产活力不足等问题突出。牛果菜等农业特色产业链条短、效益差,龙头企业培育数量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环节,加工规模小、零散不成体系,缺乏精深加工,尚未形成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特色品牌效应还不够明显。工业“短腿”问题突出,规模总量偏小,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3亿元,总量排名全市末位,规上工业企业量小质弱。商贸物流中转站点作用逐渐丧失,文旅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商贸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65户统计监测样本企业全部为民营或私营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服务功能单一,县内外流人口大幅增加,消费外流现象加剧,服务业发展缓慢。

三、对策建议

一要注重观念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深刻认识和把握“三新一高”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开放意识、改革意识”,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行为惰性,在经营方式、运作模式、管理理念、推进措施等方面不断想出新方法、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注重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的重要举措,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持续创优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体经济,有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更加便捷可靠安全的发展环境。

二要坚持招大引强,积蓄发展后劲。以跳起摸高的攻势抓招商引项目,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招商引资攻坚突破年”活动,按照产业布局和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围绕牛果菜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力争招引一批带动型、龙头型、示范型的大企业、好项目。突出重点骨干企业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坚持盘活存量和拓展增量并举,加大煤炭、石油等优质资源的推介宣传,招引优质投资主体,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配套上下游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以“一业活”带动百业兴,石油资源方面尽可能汇报协调加大开采量,落地炼化等深加工企业,推动发挥集群效益。

三要强化项目带动,提升发展质效。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坚持“项目为王”,不断强化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精准把握国省政策导向,适度超前谋划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培育优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在“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推动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培育引进一批牛果菜等产业化精深加工链主企业,助推龙头企业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全力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提升产业产品附加值。把园区作为优质项目的集聚地,注重园区基础建设与企业招引入驻同步推进,通过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的方式,力争更多的企业入驻、项目落地建设。

四要创新制度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助力经济高质量的有效措施,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链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建立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清单式”“台账式”推动落实。以“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为抓手,锻造争先创优、破局前行勇闯的精神,有效发挥容错纠错机制措施,引导全县各级干部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到狠抓落实上,不断提升懂经济、抓产业、会招商的能力水平。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氛围。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