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5
发布时间:2025-04-26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这不仅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会议,更是关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之举。刚才,*同志详细通报了2024年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在交流发言中分享了宝贵经验与成果,讲得十分到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借鉴,将这些优秀做法切实融入到各自的工作实践当中。接下来,我着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一)优化营商环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并明确要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也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营商环境之优激发振兴发展新动能。**作为省会城市,同时也是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在政治站位上必须更高,行动上必须更迅速。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任务。例如,在落实《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过程中,建立“政策落实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考核标准,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地生根。通过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切实的工作成效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在优化营商环境这场全国性的“大考”中,展现**的担当与作为。
(二)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市场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吸引力不够等问题。2024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达19.31万户,同比增长15.46%,企业数量突破6万户,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横向对比南方发达城市,我们的市场主体总量和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2万家,而我市仅千余家,在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专利持有量等方面差距明显。只有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从政策、服务、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如**新区依托“自贸试验区+深哈产业园”双平台,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吸引深圳企业“总部+研发”在深、“生产+转化”在哈,2024年落地项目达32个,带动投资超50亿元,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迎头赶上。
(三)优化营商环境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举措,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零跑动率均达99%以上,“e冰城”APP注册用户超74万人,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和群众办事仍存在“多头跑”“反复跑”等问题,部分业务流程繁琐、审批时间过长。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企业需往返多个部门提交材料,平均耗时长达60天。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改革,从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行“工程项目审批全程帮办”制度,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从立项到验收的全流程服务,将审批时限压缩至30天以内,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暖心,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精准施策,全面聚焦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领域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一要以数字赋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数字政府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在政务服务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一定基础,但数据共享程度仍有待提高,部分业务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我们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二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共享,打造“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智能快办”的政务服务体系。到2025年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9%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推广“无感续证”“信用代证”等创新模式,将信用代证场景扩展至52个领域,对守信企业实行行政审批“免审”。例如,在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中,对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通过系统自动核验数据,实现“零材料、零跑动”换证。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客服”,实现24小时在线解答企业咨询,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要以法治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目前,我市在营商环境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部分领域执法标准不够统一,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仍时有发生。我们要加快完善营商环境法规体系,制定出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细则》等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法规政策,明确市场主体权利义务,规范政府部门行政行为。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融合,实行“一业一查”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例如,在餐饮行业监管中,整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消防等部门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依法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在**经开区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对重大侵权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让企业安心创业、放心发展。
三要以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力源泉。当前,我市在市场准入、企业转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制约了市场主体活力的释放。我们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一照通行”,实现“准入即准营”。探索“个转企”许可资质保全机制,允许原个体工商户持有的市场监管领域许可资质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建立“企业开办直通车”延伸服务机制,将大型户外牌匾审批等3个事项纳入企业开办“一次办理”范围,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例如,设立“冰雪装备产业创新基金”,对研发新型滑雪装备、智能冰雪设备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四要以亲清政商关系构建良好生态。政商关系“亲”则两利,“清”则相安。目前,我市在政商沟通机制、企业诉求解决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我们要落实领导干部包联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商沙龙”“早餐会”等活动,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实际困难。建立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依托“12345”热线和“**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接诉即办、限时办结”。2024年,全市通过12345热线受理企业诉求*万件,办结率达99.68%,群众满意率达99.76%,要继续保持这一良好态势,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例如,针对某食品加工企业反映的冷链物流成本过高问题,政府协调本地物流企业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降低运输成本20%以上。同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规范政商交往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