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某县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

浏览量:57

发布时间:2025-04-22

根据工作安排,**县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情概况

**是个千年古县。**建县于**五年(公元*年),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因境内溪水色泽如金而得名。**地处**中部,*河中游,东邻浙江,南接福建,北连华东铁路枢纽*。*、*国道穿境而过,距**150公里、**47公里、*48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7镇6乡1场,149个村委会,1252个村小组,1072个自然村,其中30户以上自然村912个。“六分半山二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的分布格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二、主要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乡村振兴才具有长久之功。为此,近几年来,我县立足县情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黄栀子、订单优质稻、果业、蚕桑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我县重点扶持发展黄栀子、订单优质稻、蚕桑、果业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至**年,四大产业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6万亩、18万亩、3.5万亩、8万亩。黄栀子、订单优质稻、蚕桑、果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2亿元,接近粮食总产值。我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绿色大米基地、南方早熟梨基地、茶叶基地、中药材(黄栀子)基地进入省重点扶持的十大基地行列。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6家,其中2023年以来新增52家,龙头企业总产值达16.57亿元,带农户3.2万户。尤其是与四大基地相配套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兴达公司、恒信公司、鑫晶华公司、绿岛公司、和氏米业、千佳米业等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脊梁,兴达公司、恒信公司、和氏米业等10户龙头企业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2025年,兴达公司、和氏米业被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非常注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重点对**蜜梨、优质大米、蚕丝系列产品,通过改良品种、改进包装、改进新技术、加大宣传力度等途径,逐步形成具有我县独特优势、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的名牌农产品,不仅茶叶、藕丝糖、贡面等传统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而且**蜜梨、蚕丝系列产品、千佳米、爱和米等优新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日益显现。同时,加大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建设力度,培育了一批如南方早熟梨、合市葡萄、秀谷茶叶等无公害农产品,千佳米业获得绿色A级食品称号,无公害黄栀子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省地方标准专家组认证评审,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

(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把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对农民农业技能和非农职业技能的培训,依托**环宇现代学校、县扶贫开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培训载体,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重点村培训工程,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的作用,直接、间接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积极推广**镇水晶玻璃工艺培训模式,大力发展玻璃水晶工艺、纺织、绣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非农产业,全县3000户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生产,非农产业产值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28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各地创造了一些很好的模式和经验,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乡村振兴的实施中,基层干部和群众也反映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困难和要求。

(一)乡村振兴最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滞后,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差距较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夯实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农民生活的改善,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经济基础,和内在动力。当前,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不高,生活不宽裕,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落后,一些农民刚越过温饱线迈入小康,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不厚实。我县首批确立的39个省级示范点在当地且属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13575元,最高的为13720元,有8个村农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年人均纯收在12500元以下。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乡村振兴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和产业支撑,在推进建设的进程中后劲不足,后续乏力。

(二)乡村振兴最突出的问题是建设投入不足,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