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浏览量:37

发布时间:2025-04-22

近年来,*立足乡情实际,以产业调整为主线,积极建立“主动对接、掌握需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创新思路、不拘一格、处处开花、遍地结果”产业发展思路。结合“*”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公路沿线发展苹果、菊花等特色农业,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的*川区发展早熟品牌大棚瓜菜种植,“四荒”地、沟边塬稍发展*栽植、生态养殖等方式,切实为全乡“三变”搭建产业平台。今年,作为*“三变”改革试点的*之一,*坚持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领,聚焦农村产业致富目标,在*村积极探索建立“五线谱”法,弹响“四项机制”曲,奏出“三变”新乐章。在村注册成立了*个种植专业合作社、*个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奠定了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稳定脱贫攻坚的改革基础,创出了一条“三变”改革助力群众致富的新路子。(*行政村位于*中部,下辖*个自然村*户*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亩。20*年底,下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面下降到*%。)

探索“五线谱”法,促产业发展为民:

第一根“线”是强引领,夯实“三变”基础。一是整合“七支队伍”力量,(*驻村帮扶工作队、村大学生村官、县乡帮联单位、村脱贫攻坚农民讲习所、*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落实日常考勤、工作日志、述职评议、积分考核等四项制度,打造一支为“三变”改革服务的坚强团队。二是扎实推进落实“三带三增”活动,(支部联合作社,带领发展产业,增加群众经营收入;支委联党员,带动作用发挥,增强党员先锋意识;党员联群众,带头移风易俗,增进农村文明和谐)推广“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的做法,选出优秀示范户*个,成立能力小组*个,产业党小组*个。三是壮大村级后备队伍力量。紧盯乡村振兴总要求步子,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稳步落实“双培双优”行动,利用*年时间,在村培养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每小组培养*名*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优化村党员队伍结构,把熟悉“三变”、引领“三变”的能人推选至村级后备干部库,与村干部同管理、同考核、同培养。四是开展活动,优化“三变”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力促文明进村、力促农户行动、力促三变发展”等“三力”活动,坚持“四议两公开”,发扬群众民主决策,扩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集中开展“村霸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打击黑恶势力管治”等“三治”清除工作,建立“黑红榜”、“曝光台”,为农村“三变”改革提供优质环境。

第二根“线”是清家底,盘活农村三资。村三委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成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其他三委成员、部分党员、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对“三资”进行了清理,通过清产核资,共清出资金*万元,房屋*间(办公*间,日间照料中心*间,五保家园*间,村卫生所*间),折资*万元,机井一眼折资*元,电力杆线*米,折资*万元,自来水管线*米,折资*万元,道路*公里,折资*万元,林场*亩,折资*万元,建设用地*亩,折资*万元。

第三根“线”是选产业,找准产业窗口。村“两委”、村监督委员会共*次组织有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妇女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议,详细介绍了*产业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深入了解了*树抗旱、抗寒、耐瘠薄,根系发达,入土深,适应性强的特点。村支部书记、致富党员带头人共计*人参加了全乡外出*、白银实地学习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村群众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状况、劳动力大量转移、撂荒地多的现实情况,倾向于认为发展*作为全村的主导“三变”改革产业,比较切合实际,以此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根“线”是引企业,强化主体支撑。为做好“三变”改革,经*两级党委政府多方调研和商议,积极引进了*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支撑*村“三变”改革工作。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木本油料作物育苗、种植、下游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林高新科技型企业,计划分五年,投资近*亿元,在*建成*万亩以*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种植基地,育苗基地*亩,加工木本油料超临界油料生产线、茶叶加工厂各一处,年产值过*亿元。

第五根“线”是推三变,拓宽致富路子。一是建好“支部+三变+特色种植(*、药材)”发展路子。围绕*产业规划布局,20*年春秋两季,在*、*、*、*四个自然村栽植* 24*亩,覆盖了*户*人。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林下套种柴胡*亩。二是建好 “支部+三变+特色养殖”路子。组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户农户签订股份合作合同,发展野猪、黑猪养殖,受益农户*户*人。引进*农业集团,计划在*行政村*自然村流转土地*亩,建成标准化驴棚*平米,草料棚*平米,办公区*平米。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扶贫模式,一期计划养殖种驴*头。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合作社或个人建设种驴养殖场,为公司代养,取得效益分红。三是建好“支部+三变+劳务输转”路子。成立了*劳务有限公司*村劳务输出站,组织动员附近群众利用农闲时节,到育苗基地和栽植区进行务工,增加收入。目前,用工已达*多人次,群众务工收入达*万元左右。

弹响“四项机制”曲,重实效让利于民:

一是党建引领,做好“三变”指挥棒。“三变”改革工作之初,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寻路、探路、拓路”的主心骨和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主题党日”、“党员冬训”等平台,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三变”政策、学习成功经验、学习先进典型,有效促进了“三变”改革的步伐。同时,村党支部成员逐户走访,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梳理村级党组织的家产,致富带着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流转土地,带头参股集体经济,为推进“三变”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全民参与,弹响“三变”交响曲。“三变”改革以群众为主,实现全民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营造了全村上下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三变”改革目的是群众增收,尤其是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为终极目标,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用务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入股等方式,实现脱贫收益;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入股等方式,实现脱贫收益。

三是风险防控,弹响“三变”协奏曲。围绕防控“三变”改革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和社会风险,通过选准产业、购买农业保险、加强合同管理备案、建立风险评估和监管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办法等措施,有效管控“三变”改革中各类风险,形成一套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三变”改革风险防范体系。

四是社会保障,弹响“三变”奏鸣曲。注重保护农户、村集体和经营主体的资产权益和股权收益,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入股获得分红,制定贫困户在“三变”改革中的进退管理、收益分配办法,实现资源要素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