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工作方案

浏览量:149

发布时间:2025-04-14

按照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查改”工作要求,党支部对推进学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进行了全面查摆,逐条明确了整改措施。为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一是学习被动且流于表面。部分党员干部在学习八项规定精神时缺乏主动性,多在上级要求或单位组织集中学习时才参与。学习过程走马观花,仅停留在条文阅读,未深入探究规定背后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未能将其与自身思想提升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导致对规定理解浮于表面,难以精准把握与灵活运用。二是忽视作风建设紧迫性。部分同志未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全局中的关键地位与深远影响,未意识到不良作风正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损害党的形象与公信力。思想上存在侥幸与麻痹心理,认为细微作风问题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工作与党的事业,从而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放松对自身作风的要求,为作风问题滋生埋下隐患。

(二)厉行节约方面。一是公务接待未做到完全合规。尽管公务接待标准明确,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为追求接待场面的“热烈”与“隆重”,常突破标准。餐饮安排上,菜品数量过多、档次过高,甚至出现高档酒水与珍稀食材;住宿方面,超规格预订豪华套房或星级酒店,造成公共资源浪费,违背了中央八项规定倡导的节俭原则。二是办公资源浪费严重。办公场所布置与办公设备配置存在问题。部分办公区域过度追求奢华,装修繁复、材料高档,办公室面积超标;办公设备采购时盲目追求高性能、高配置,忽视实际需求,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这些行为增加了行政成本,背离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服务群众方面。一是办事效率低下。处理群众事务时,工作流程繁琐、环节冗长,部门间信息不畅、协同不足,导致群众办事材料在各部门“空转”,审核周期长,群众等待时间久,严重影响办事体验与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二是缺乏担当精神。面对复杂棘手的群众问题,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敢主动担责,习惯将问题上交,等待上级指示。解决问题时缺乏创新与主动作为意识,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问题久拖不决,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与解决。三是沟通方式不当。与群众沟通时,部分干部语言过于专业化、书面化,未考虑群众的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导致群众对政策内容难以理解。同时,沟通态度不够热情、耐心,缺乏共情能力,加剧了干群隔阂,影响政策宣传与落实效果。

(四)廉洁自律方面。一是社交言行失当。个别党员干部在社交活动中未能牢记身份与职责,言行随意,口无遮拦,发表与党的政策方针相悖、损害党员干部形象的不当言论,易引发公众误解与负面舆论,损害党的形象。二是礼品礼金界限模糊。部分干部对廉洁自律规定学习不够深入,对礼品礼金收受界限认识不清。面对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时,缺乏警惕与判断,未能坚决拒绝,陷入廉洁风险,为违规违纪行为埋下伏笔。三是个人消费观念扭曲。部分党员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个人生活消费中追求奢华、爱慕虚荣,盲目跟风购买高档商品、奢侈品,不顾自身经济实力,不仅加重个人经济负担,还产生不良示范效应,背离党员干部应有的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取向。

(五)制度执行与监督方面。一是制度执行打折扣。单位虽制定了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规章制度,但部分干部存在侥幸心理,对制度视若无睹,采取打折扣、搞变通的方式逃避约束。如在公务用车管理上,私自借用企业或下属单位车辆;差旅费报销时,虚报事由、超标准报销,破坏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二是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现有的监督约束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党员干部日常行为监督存在漏洞与盲点。内部监督部门检查工作流于形式,群众监督渠道不畅,举报投诉缺乏有效反馈与处理机制,导致监督合力难以形成,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遏制。三是检查工作走过场。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时,部分检查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检查标准宽松,对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或轻描淡写处理。检查结果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无法为制度完善提供依据,使检查工作沦为形式主义,无法发挥督促制度落实、规范干部行为的作用。

(六)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方面。一是对长效机制认识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对单位建立的改进作风长效机制重视不够,理解不深,未将其视为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的重要保障。思想上对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模糊,认为其缺乏实际操作价值,行动上贯彻执行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长效机制执行不力。日常工作中,部分干部未能严格按照长效机制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缺乏自我约束与管理意识。长效机制的规定与措施未真正融入干部日常工作流程与行为准则,导致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受阻,无法发挥应有的约束与引导作用。三是跟踪反馈机制缺失。针对长效机制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跟踪与反馈机制,无法及时掌握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难以对机制运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与动态调整。这使得长效机制在面对复杂工作环境与干部作风问题时,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影响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推进。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制定科学学习计划。每位党员干部应结合工作与学习需求,制定详细合理的个人学习计划。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相关政策文件、法规条例。学习时采用精读原文、案例分析、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深入领会规定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二是深化学习成果转化。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参与交流讨论、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思想认知与行动自觉。定期总结反思学习成果,结合自身思想与工作实际,查摆问题,剖析根源,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从思想深处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防线,增强执行规定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二)规范公务行为。一是严格接待标准执行。进一步明确细化公务接待标准与操作流程,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标准安排餐饮与住宿。餐饮方面,严控菜品数量与档次,杜绝高档酒水与珍稀食材;住宿环节,依据客人级别与规定标准合理选择场所,严禁超规格接待。同时,建立公务接待审批与备案制度,详细记录存档接待活动信息,以便监督检查。二是优化办公资源配置。全面清查规划现有办公场所,去除不必要的豪华装饰,按规定标准调整办公室面积与布局。办公设备采购秉持“实用、够用、节约”原则,根据实际需求科学配置,避免盲目追求高性能。建立办公设备定期盘点与维护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成立专门监督检查小组,定期突击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公务接待与办公场所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并通报批评。鼓励干部职工参与监督,设立举报信箱与电话,对举报属实人员给予奖励,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格局,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务活动中严格落实。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