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54
发布时间:2025-04-13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键节点,我们举办这次学习教育读书班作风建设集中研讨会,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县干部队伍建设提质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事业发展的“牛鼻子”,更是检验干部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今天,我想围绕“以作风转变促效能提升、以效能提升助发展突围”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增强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
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八项规定”到“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当前,**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第一,作风建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机械执行、选择性落实,还是创新推进、高效落地,检验的是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例如,在乡村振兴中,个别干部存在“数字脱贫”“材料振兴”倾向,看似热热闹闹,实则脱离实际,这就是政治意识淡化的表现。
第二,作风建设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当前,**县面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多重挑战。有的干部“躺平心态”严重,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部门“中梗阻”现象突出,审批流程繁琐;有的干部“本领恐慌”明显,面对新业态、新问题束手无策。这些问题不解决,发展蓝图只能停留在纸上。
第三,作风建设是回应群众期盼的必然要求。群众的获得感不会凭空而来,需要干部用“铁脚板”丈量民情,用“硬肩膀”担当责任。近期,12345热线反映的“社区办事效率低”“惠农政策落实慢”等问题,看似是小事,实则折射出作风建设的短板。作风建设必须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将心比心”的态度赢得民心。
二、直面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自我革命
近年来,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全县干部作风持续好转,但“树倒根存”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仍未根治。有的干部重“痕”不重“绩”,把“拍照留痕”当落实,把“材料美化”当政绩;有的部门“层层甩锅”,把责任下移、把矛盾上交;有的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未打通。
二是“躺平心态”“佛系思维”暗流涌动。部分干部缺乏“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面对任务“推拖绕”,面对矛盾“躲怕推”,面对问责“装无辜”。例如,在招商引资中“坐等商来”,在项目建设中“拖而不决”,在改革创新中“畏首畏尾”。
三是“微腐败”“小特权”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干部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在惠农资金发放、工程招标等领域搞暗箱操作;有的单位“近亲繁殖”“裙带关系”依然存在,破坏选人用人公信度;有的干部“特权思想”作祟,对群众诉求冷硬横推。
这些问题,看似是“小节”,实则是“大害”,必须下猛药、出重拳、动真格,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