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08 | 发布时间:2024-10-22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结合独特山地资源,立足“一个根本”,围绕“两大提升”,聚焦“三大要素”,实施“四大行动”,紧扣“1234”工作路径把山地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下大力气建设、丰富“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内涵,推进全州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一个根本”,做“透”文旅唯物辩证文章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一个有机整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凸显了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相生共兴、相得益彰的关系,只有做好“以文塑旅”,才能实现“以旅彰文”,反之亦如此,它们有着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哲学关系,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而现代化旅游市场已从观光游时代把风景当背景向度假游时代把风景当生活转变,要充分利用黔西南得天独厚的奇峰、峡谷、飞瀑、云海、温泉、溶洞、天坑等自然景观和素有“春早花期长、夏凉宜避暑、秋爽云天高、冬暖树常绿”的世界独一无二的低纬度、中海拔气候自然珍宝与历史悠久“贵州龙”“四球古茶”、南明永历皇帝的皇宫和“明十八先生墓”等形成的跨越时空“历史文化长廊”以及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的“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民族节日活动文化瑰宝进行深度融合。做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唯物辩证文章,让游客在领略山地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一方面,通过文化促进旅游,在旅游中注入“文化IP”,将传统的单纯以风景名胜吸引游客的方式,变成更具内涵的以深厚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来吸引游客,实现游客思想意识上的触动,不断提升体验感,满足游客审美和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游客旅游流动促进文化传播,挖掘本土布依族、苗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把青铜剑纹样,陶吊脚楼、陶狗,农耕农具,少数民族服饰、头饰等植入到旅游产品中,让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使全州的文化渠道上得以拓展、效果上得以提升、内容上得以传播。
二、围绕“两大提升”,做“强”文旅实力效益文章。
积极推进综合旅游实力、旅游经济效益提升,促进文旅实力、效益迈上新台阶,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全州旅游产业化做大做强,保障“四个轮子”一起转的重要途径。
(一)推进综合旅游实力提升。现代化的文旅市场需求倒逼文旅发展新业态、新功能、新商业模式,“十四五”期间,贵州省着力打造“温泉省”“桥梁省”“山地户外运动省”“避暑胜地”等旅游品牌,主攻“四化”中推进旅游产业化是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打造全局性文旅支柱产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立足全州实际,发挥资源禀赋,通过拓宽招商渠道、优化服务保障、凝聚工作合力等举措,持续用力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文旅质量。围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疗保养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强化招商引资推介,积极参加省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与多家企业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加快对外推介旅游产业化招商项目,提升黔西南文旅品牌影响力。2023年,仅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州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8.67%,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71.16%,超过2019 年同期水平。
(二)推进旅游经济效益提升。现代化的文旅市场已经不再是“门票经济”时代,必须摆脱以“门票经济”为主的单一收入结构,丰富文旅产品,打造“全域文旅”优质景区,紧跟新时代文旅消费趋势,丰富文旅产品类型。可把万峰林景区-贵州醇酒厂-马岭河大峡谷-云屯生态体育公园-安龙招堤等与沿线酒店连成一片,采取套票,降低门票(或者免门票),中间增设摆渡车,布局饮食业态等方式,优化旅游路线,让整个景区更大更强,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以全州优秀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节气特色为主题,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打造夜景、夜跑、夜秀、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文体旅经济载体。仅9月15日至16日举办 2023 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期间,马岭河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实现引流超10 余万人次,带动周边收益 100 多万元。
三、聚焦“三大要素”,做“精”文旅流量倍增文章。
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做精流量倍增文章,是推动全州文旅复苏的内在需要。
(一)聚焦“资源”吸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是文旅发展的根本,结合全州神奇的山地户外运动,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的饮食文化、独特的人文历史、富有的药品食材等资源,利用往届举办国际性白龙山越野跑公开赛等丰富办赛经验,积极谋划举办万峰林路跑系列、自行车赛、传奇挑战、野钓大赛等国家级、国际性赛事,打造康养旅游胜地、疗养基地,谋划开展“三月三”“六月六”“阿妹戚托彝族火把节”等民族特色节日活动,做好全鱼宴、杀猪饭、牛肉、食用菌、兴义羊肉粉、安龙剪粉、贞丰糯米饭等具有黔西南特色的“黔菜”菜品、小吃,打造品牌效应,吸引国内外游客到黔体验、旅游。2023 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吸引来自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苏丹等超过1万名国内外路跑爱好者参与,业内顶尖选手集聚,万峰林半马赛事品牌初步打响。
(二)聚焦“客源”引流。客源是旅游的生命点,紧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两湖(湖南、湖北),成渝等“火炉”城市目标客源市场,开展文旅暨康养旅居宣传招商推介,围绕省“9+2+2”“特意性”资源制定黔西南产品和推广目标,制作玩转黔西南旅游攻略手册,手绘旅游地图,把最新线路、景点、产品送到外省游客手中。积极策划“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等为主题旅游宣传活动,着重宣传非遗、民宿、露营、美食、酒旅、康旅、体育赛事、漂流、潮玩、夜游等特色主题产品。结合黔西南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北纬25度全球黄金气候生态带,策划旅游营销产品,推出旅游优惠大礼包政策,实现精准营销。今年分别到武汉、成都、深圳等重要客源地城市宣传推介,全州外地游客量明显提升。
(三)聚焦“服务”回流。服务是文旅的形象之本、竞争之道、财富之源,一个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回流的根本途径。现代化的文旅新特点,游前看设施(硬件),游中看服务(软件),游后看评价,服务是文旅发展的软实力,只有把文旅的服务做优,文旅的经济才能做大。要深刻认识到游客回流带来的二次消费是摆脱“门票经济”掣肘的主要手段,提升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在景区创造满足吃货需求,打造特色美食,夜间娱乐休闲节,丰富旅游的体验、回忆,提供便利、舒适、特色的住宿环境等让游客有留下来的理由,使优质服务带来家庭游、亲子游、周末游等实现全州文旅发展新常态。
四、实施“四大行动”,做“优”文旅创新发展文章。
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质量、盘活低效资产是推进文旅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以及活跃度,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滩头阵地”。加快国有景区改革,不断做优做强国有文旅企业,走大型文旅集团发展之路,将兴义市万峰林景区、贞丰双乳峰景区、安龙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景区、云屯生态体育公园等作为改革试点,支持做大做强,起到“头雁作用”,重点推动培育扶持兴义万峰林旅游集团作为主板上市,带动一批文旅企业聚群发展。深度挖掘全州现有的中小微景区企业不断丰富文旅内涵、创新文旅产品,增强他们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文旅企业,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二)实施丰富业态升级。“业态不丰富、体验感不强”是全州景区共有的通病,是阻碍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丰富文旅 IP 业态,在全州兴义市万峰林景区、贵州醇酒厂、马岭河峡谷,安龙招堤风景名胜区,贞丰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晴隆阿妹戚托小镇等重点景区布局田园乡村观光、农耕文明传承、农事活动体验、赏花、采摘,演艺、沉浸式、参与性游览、“露营+主题文化”、民族文化互动等业态,提升游客体验感,吸引国内外游客到黔西南州旅游,促进全州山地旅游“喷井式”发展。如兴义万峰林滨河生态产业长廊沿线谋划布局半月弯森林野奢艺术研学营地等21个业态,其中半月弯每一天的入园人数达到3000多人,每天晚上能够停下来、静下来,慢慢欣赏森林音乐会的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
(三)实施服务质量提升。严格按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相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景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积极开展人性管理、文明服务,重视游客投诉问题,应用大数据手段,以管理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游客满意度。聚焦旅游星级饭店技能竞赛、A 级旅游景区技能大赛、导游技能大赛、旅游商品大赛、民宿管家技能大赛、旅游餐饮技能大赛、讲解员大赛等7个省级行业大赛,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参赛,做到以赛促训,选树行业标杆,树立品牌形象。目前,培训星级饭店18家5300余人次,培训运营旅行社24家800余人次,培训A 级景区52个4900余人次,文旅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项目。盘活文旅闲置低效资产,形成闲置低效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推动闲置低效项目内容优化、质量提升、效益凸显,既是文旅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在文旅业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中文旅行业新投资的“风口”。采取“改造一批、融入一批、共享一批”等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方式,对业态单一的低效文旅资产,实施“文游+”融合,丰富多种业态。对其他文旅闲置低效资产实施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重构文旅发展。目前,全州兴义玉皇顶、兴仁放马坪、安龙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等10个闲置低效项目盘活有序推进。
(来源: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站)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