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万字党课讲稿: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浏览量:164     |      发布时间:2024-08-21

同志们: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把“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作为大党独有难题的第四大难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指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风险挑战,始终保持昂扬奋进、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初心,在工作中保持对党忠诚、坚持人民至上,敢于斗争、勇于担责,在生活中严于律己、恪守道德规范,才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

一、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就是要对党和国家事业永葆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首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对他们提出的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新征程上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加强理论学习,在思想上筑牢对党的忠诚信念,在行动上落实对党的忠诚行为。

(一)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锤炼对党忠诚政治品格的首要任务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精神实质,廓清思想迷雾,严守政治规矩,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以全面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一是要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科学内涵。“两个确立”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二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两个确立”既是新时代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新征程上实践发展的需要。万山磅礴看主峰,我们这样一个百年大党领导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迫切需要坚强有力的掌舵手,需要指引航向的理论“灯塔”。党员干部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一个政党具有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助于凝聚全党力量,做到全党上下团结一致推进党的事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历史性变革、革命性锻造中,形成了“两个维护”的宝贵经验。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不是有条件的遵循而是无条件的执行。一是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指挥,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二是要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落实到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践中,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积极担当、破解难题的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开拓创新的过硬本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担当自觉,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提升理论素养是锤炼对党忠诚政治品格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展现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就必须注重提升理论素养,学习党的思想和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并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强化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尤其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来说,一是要对这一思想展开追根溯源式的学习,深刻感悟其真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二是要对这一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此,党员干部要全面系统学习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历史地位,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时代意义。三是要及时跟进学习最新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针对实践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良方”,不断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党员干部要做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第一时间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加强理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党员干部的履职本领、干事创业能力,推动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实践性和真理性在解读时代的同时引领时代,为党员干部提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哲理和道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党员干部不仅要从原文中学习理论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更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部署新任务新举措联系起来,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的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结合起来,同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且在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二是要注重学以致用。党员干部要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注重将学习新思想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干事成效,在工作中学真知、悟真谛,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结合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切实发挥科学理论蕴含的真理力量,更好地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二、厚植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就必须厚植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奋斗目标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坚守初心,继续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既是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也是厚植不负人民家国情怀的重要一环。

(一)坚守初心是厚植不负人民家国情怀的价值密码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精神支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砥砺前行。新征程上,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一是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上,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以激发其发奋图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二是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实践总结,发挥着巨大的精神驱动作用。党员干部既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要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敢于直面困难、勇于应对挑战,发挥“四个自信”内含的精神激励作用,这也是党员干部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重要基础。三是要广泛吸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一切新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行家里手,为践行初心使命夯实真本领。

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因此,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还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干事创业的价值起点。一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有效解决他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二是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变化,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出现了新内容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回应新要求、满足新变化,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各种方式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三是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进共同富裕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为切实推进共同富裕寻找“金点子”,而且要强化人民主体意识,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勇担使命是厚植不负人民家国情怀的实践担当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这是一条需要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去艰难跋涉的长征之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有了坚定的主心骨。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之家”的现代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民族复兴有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现阶段,我们正处在最接近实现伟大梦想的“赛程”,也是遇到困难挑战风险最多的“赛程”,为此,党员干部要更加努力跑好这一段“接力赛”,继续谱写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华章,自觉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摆脱自身落后状态、实现超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更立足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上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就必须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积极作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员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员干部在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夯实他们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调动和激发其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部署要求。党的二十大从战略高度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原则,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部署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措施,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部署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展现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就必须展现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要绘就宏伟蓝图,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重要支撑

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熔铸的鲜明品格,也是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认识难题、分析难题、解决难题。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创造“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辉煌成就的精神基因。从理论层面来讲,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斗争伴随着矛盾的普遍性而长期存在。从历史角度来看,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百余年奋斗成功经验的总结。百余年来,党和人民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生存、发展、壮大。从现实发展与未来规划的角度来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由多维目标构成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需要有效应对的重大挑战、抵御的重大风险、克服的重大阻力、解决的重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高自己,努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着各种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为此,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是要具备战略思维,时刻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战略定力,把握斗争方向、坚定斗争底气、提高斗争本领,对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深刻洞察力,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原则问题上坚决做到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坚持做到机动灵活。二是要勇于投身到重大斗争的一线,在实践锻炼中把握斗争规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住事物内部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灵敏察觉出隐藏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将斗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实践锻炼中完善斗争策略,善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清醒认识斗争对象,科学研判斗争形势,精准把握斗争“火候”,始终坚持斗争原则,合理选择斗争方式。三是要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坚决同一切削弱、歪曲、虚无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坚决与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作斗争。

(二)提高执政本领是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指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执政本领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执政本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落实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各种能力上。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能否跟得上,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和国家发展全局,而在其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要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使之与其工作岗位相匹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政治立场不动摇,谋事多想政治标准、办事多想政治要求、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善于从一般问题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精准把握局势变化、识别现象本质、辨别是非曲直;要强化大局意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员干部要提高执政本领,必须不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转变唯发展速度的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与社会发展、发展与民生、发展与安全等一系列关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公平、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发展要素;在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时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其生存状态,感受其喜怒哀乐,把握其利益诉求和需求的新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急难愁盼的问题,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切实扛起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责任,善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自身应急处突的胆识、洞察风险的能力,努力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同时还要在吸取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优化预案。

四、彰显德高廉明的道德风范

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就是要明纪守德。德高行远,道厚留长。政德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要求。明纪以自守,怀德以自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除了要明“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的大德,守“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公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严私德,私德是大德和公德在党员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