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市应急管理局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典型案例

浏览量:133     |      发布时间:2024-07-16

工作背景

xx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党建引领应急管理能力创新,细化网格应急服务,优化共建共享,实化应急救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战斗力,建强基层防灾减灾“神经中枢”,打通应急救援“网格脉络”,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应急管理共同体,构筑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为推进我市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应急经验。

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红色引领”,守护城市的“烟火气”。xx市应急管理局坚持融合促发展,结合“一支部一品牌”的特点,立足于强化应急宣传、传递应急强音,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培训及宣传。同时,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三个网络平台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并推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小知识,不断延伸应急宣传“触角”。

二是激活“红色细胞”,守卫群众的“安全感”。xx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社会治理创新“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理念,通过重点扶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方式,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委)创建工作,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探索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模式。以“立足基层,服务基层”为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品牌建设,有效地推动社区居民、党员干部、志愿者、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元共治化解风险,构筑安全大格局,形成多元力量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抓牢“红色密码”,守望群众的“平安梦”。xx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合担负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处突、应急值守等职责任务,为激发党支部内生动力,大力开展“全线守护为人民、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创造性地打造“党建+应急管理”信息化模式,以“宣传教育、预报预警、转移避险、救灾救助”四个方面为突破口,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体系,有效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大大地缩短上级对基层自然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同时,以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为契机,建设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与相关单位间互通的应急信息广播发布技术平台,实现应急信息安全、高效的广播。

取得成效

(一)防灾减灾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4400余场次,67万人次参与活动,共发放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知识宣传资料50000余份,张贴标语3000多条,覆盖群众158万多人。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防灾减灾人民防线进一步筑牢。截至目前,我市已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54个、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1个。全市15个县(市、区)、开发区的1821个村(社区)均各建立有1支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总人数达3.4万人。近几年来,全市“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共排查灾害风险点1.8万处,先期处置各类突发苗头性事件1265件,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应急演练2347场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有效遏制了我市村居火灾、煤气中毒、溺水等事故的发生,为平安xx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市的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伍建设经验做法,被应急管理系统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同时也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充分肯定。

(三)防灾减灾响应速度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市应急局先后受理值班电话7300余个,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000余起,其中较大或较为敏感事件300余起,发送《应急信息直报》短信、防汛信息短信和预警类短信息约28828条次,确保一旦发生汛情、险情,能够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应急广播体系项目建设已覆盖全市105个乡镇(街道)级应急广播播控平台,1620个村(社区、景区)级播控终端的建设。行政村覆盖率97%,自然村覆盖率86%,实现应急信息广播“从无到有”的创举。

难点问题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存在短板,高素质应急人才缺乏,基层管理人员一岗多责,工作强度大,党建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力争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二)防灾减灾救灾基础有待夯实。城市设施老化、超负荷运转,抵抗灾害能力较弱;人民防灾减灾意识依然薄弱,相关宣传教育还有待深入。

解决方法

(一)切实提高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水平。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加强政策规划、协调监管,引导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多措并举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开展应急演练、科普知识宣传、人员培训、知识竞赛、仿真体验等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安全教育覆盖率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开展率达到100%。

(三)持续优化社区应急响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优化整合基层各类应急力量,以乡镇(街道)机关、村(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为骨干,依托乡村消防站、民兵应急分队和党员干部等有关志愿者,每个乡镇(街道)、村屯(社区)组建一支年龄在20-50岁、人数在20-50人的志愿者性质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