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浏览量:218     |      发布时间:2024-07-14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是我们党“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的重大命题”。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这“六个如何始终”,是对大党独有难题作出的系统阐释。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要“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这些重要论述既充分揭示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之于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也鲜明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党之“大”在给党带来一些独有优势的同时,也使党面临“六个如何始终”的独有难题。对“六个如何始终”进行深入分析,是找到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正确路径的前提和基础。

(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世界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已逾百年。百年来,党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巨大变化。在这种变化面前,全党要做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分不易。一方面,从战争到和平的环境转换加大了检验党员初心使命的难度。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彼时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下陷入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黑暗深渊。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决地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由此也使得党遭到了帝国主义势力的疯狂打压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面临着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生死考验大大减少,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检验党员初心使命的难度。另一方面,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带来了更多利益诱惑。1949年,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党要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探索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而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难以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党适时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容易使一些人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同时,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的环境变化,一些人遭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改革开放后,国外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国内,其中既有一些先进思想,也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党员、干部就可能会受到这些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进而产生背离初心使命的行为。

(二)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规模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众多且来源广泛。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比2021年底净增132.9万名,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而且广泛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由此形成了一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架构,实现了党对社会空间的全面覆盖,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主张奠定了牢固组织基础。组织规模之大在给党带来组织优势的同时,也使党面临着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难题。其一,党员数量多,客观上增加了党内思想和意志统一的难度。党员来自不同地域、领域、阶层,年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加之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多样化的影响,人们思想愈发多元化、复杂化,党员个体在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成为常态,使得如何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成为一大难题。其二,组织规模大,客观上增加了党内行动统一的难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全党行动统一和步调一致的根本保证。随着党的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在自上而下的组织传递过程中受主观、客观方面因素影响易出现损耗和失真,可能出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贯彻执行中变形走样、落不了地”的现象,从而使得保证全党行动一致成为党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此重大而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必然要求党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主要通过党员、干部的能力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责任使命的重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强大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工作本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必然越高”。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党员、干部的能力与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一些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却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其次,一些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群众更倾向于在网络空间反映诉求,但一些党员、干部由于不懂网络规律,未能及时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最后,一些党员、干部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不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日益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客观需要。但就目前而言,一些党员、干部在预判风险、防范风险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四)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正所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政党的精神状态与其前途命运、事业成败密切相关。所谓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实际上是指干事创业者所拥有的一种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积极心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空谈者,而是一个敢于直面挑战、身体力行的革命者和实干者。纵观党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革命精神。也正是如此,党才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胜强大的敌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克服自然灾害和物资匮乏的重重困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冲破生产力发展的种种束缚,在新时代义无反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然而,旺盛的革命精神、坚强的革命意志并不会自然保持,如果久不磨炼就会日渐衰退,这是任何政党都无法摆脱的客观规律。一方面,“任何一个政党在参与政治、影响甚至控制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其能力都有一个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的过程,这可以称之为政治惰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余年的大党,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出现进取思想的消退和行为的惰性,进而出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问题。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一个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长期执政的党,“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尽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广大党员的精气神,但仍有少数人因承平日久加之没有受到足够的磨砺和锤炼,革命精神日渐衰退,奋斗精神日渐消减。而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其精神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对党的整体状态乃至党的事业造成影响。由此,如何克服自身惰性,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成为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五)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确保党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既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要前提,也是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勇于改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党一次次依靠自己成功解决了自身问题,及时消除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隐患。也正因如此,党才能够从一个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如今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才能够带领人民将一个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中国变成如今繁荣昌盛、走向复兴的中国。但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永远的成功,过去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不代表未来也可以做到。在伟大的成就面前,一些人容易出现骄傲自满、盲目自信的心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忽略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警示全党,“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目前,党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老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六)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党始终保持执政合理性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丧失执政基础和能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在中国连续执政七十多年,对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而言,要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党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一些领导干部因长期掌握公共权力这种稀缺资源而经常会受到各方资本的追捧。在此过程中,那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领导干部容易将资本对权力的追捧看作是对自己的追捧并由此产生自我膨胀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容易出现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即不再把权力当作为民服务的工具,而是当作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实际工作中独断专行、官气十足,逐渐从人民的公仆蜕变为人民的“主人”。另一方面,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和易受腐蚀性,加之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分化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背离了初心使命,对权力和金钱等的欲望日渐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少数领导干部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党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或资源来换取个人不当利益,出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

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上深刻认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得以破解难题的前提和基础。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坚强领导是党的使命任务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这是由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所证明的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领导人民经过长达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也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建设质量和战斗力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独有难题,党的建设质量就无从谈起,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党的目标的达成,只有迈过这道坎,党的使命任务才能得以实现。

(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说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其内在逻辑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从严治党旨在解决党内一切有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矛盾和问题,而新形势下大党独有难题的存在本身就是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因素。这即是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内在要求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另一方面,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决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刹住了一些困扰已久的歪风邪气,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消除了一些长期存在的严重隐患,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的宽松软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到此就大功告成了。相反,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还面临着许多独有的难题。这些难题的存在不仅使得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变得比以往更为繁重和紧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进一步深化,党才能永葆先进性纯洁性。

(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要解答好这一课题,“归根到底在于党要始终保持对自身难题的正确解决”。一方面,大党独有难题是在党长期执政背景下产生的,很多问题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都会严重影响党的群众基础,进而威胁到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才能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另一方面,世界上一些大党兴衰存亡的历史教训深刻揭示了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道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时间较长的大党、老党如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地位,有的甚至已经销声匿迹。以苏联共产党为例。在苏联解体之前,苏共曾拥有党员2000万名,在苏联执政长达74年,但这么一个大党,却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而苏共之所以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未能找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正确方案,致使在后期党内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影响了改革的正确方向,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由此可见,一个政党要想始终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找到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正确方案,否则,“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穷途末路”。

三、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路径

大党独有难题的存在给党的长期执政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成为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这在客观上要求党必须在清醒认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找到有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路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合力。

首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在要求。具体到实践中,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引导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原文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举办讲座等方式开展分层次、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使党员、干部认真领会其精神内涵,以理论上的清醒推进政治上的坚定。二是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正确把握“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内在逻辑关联,即“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理论形态,“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在此基础上将“两个确立”转化为行动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三是充分认识到地方及部门权威来自党中央权威,处理好中央政令畅通同地方、部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确保党中央权威落实到位。

其次,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既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难题的内在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是依托党校、干部学院等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有关民主集中制方面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集中制重要论述和党内法规中有关民主集中制的规定进行系统学习,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要求和实践要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践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和本领。二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要实现正确的集中就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否则可能会产生官僚主义的集中。一方面,领导干部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充分征询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另一方面,要健全党内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畅通党内上下信息互通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三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民主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极端民主化,而是党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必须自觉服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令行禁止,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等错误思想。为此,必须健全党的各项集中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等,确保党的集中统一。

再次,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一是加强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进一步提升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由多种制度有机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各个制度之间不是独立分散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制度体系中的每一项制度都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二是注重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适应性。制度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对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制度,“该修改完善的就修改完善,该废止的就废止,该制定新的就制定新的”。三是注重抓好党的领导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贯彻力。一方面,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带头尊崇和执行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党的领导制度落实到位。

(二)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要求党必须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体系建设。

首先,坚决站稳人民立场,以坚定的人民立场坚守初心使命。人民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原始出发点,也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最终落脚点。“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是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从人民的现实需要出发,倾听人民心声,关心群众疾苦,反映人民愿望,依法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恪守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要防范化解精神懈怠问题,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是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应当立足党员、干部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理想信念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讲清楚讲明白,使理想信念教育“接地气”。二是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手段,在采取理论讲授等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注重运用榜样示范、感染教育等方法,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与此同时,要善于将新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过程,赋予理想信念教育以时代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三是立足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如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探访先辈足迹、慰问革命前辈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养成,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

再次,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体系建设,以健全的制度守护初心使命。一是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完善党员轮训制度和党员自学制度,优化理论学习的评价考核制度、学风建设制度,健全学习培训的各项纪律规定,进一步提升理论学习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健全干部考核和激励制度。一方面,在考核干部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优化考核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健全常态化激励制度,将干部工作业绩与干部选任直接联系起来,把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三是完善执行监督制度和追责问责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具体情况的监督,对违背党的初心使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惩戒和纠正。

(三)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和鲜明品格,也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新时代新征程,要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必须进一步深化党的自我革命。

首先,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丰富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作风建设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破解长期执政难题,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是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不论何时,这些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党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优良作风涵养时代新风。二是深化纠治“四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四风”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尚未彻底解决。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一些“四风”问题日趋隐蔽。由此可见,纠治“四风”还远未结束,必须进一步深化。三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如果不持续抓、反复抓就会出现反弹甚至愈演愈烈,最终可能导致我们党失去人民的信任。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其次,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打好自我革命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廉洁政治是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本质要求,是党长期执政、政府廉洁施政的根本保障。”要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坚定不移把反腐败这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进行好。一是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一方面,要抓住“关键少数”,严肃查处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整治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的问题。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党员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只有对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进行严肃查处,才能形成强大震慑;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坚持以案促改,在严惩腐败的同时对典型腐败案件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查找制度漏洞并及时加以修补完善,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制度约束,让胆敢腐败者无机可乘。三是坚持以案促教,在深入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同时,着眼于腐败产生的思想上深层原因,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提升觉悟,自觉消除贪腐之念。

再次,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强化日常监督,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大量案例表明,违纪违法行为的产生通常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小错到大错的过程。如果党员、干部的小错行为在刚出现时就能够得到组织的提醒和纠正,很多大错行为也就不会发生。鉴于此,党组织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二是加强巡视监督,进一步完善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一方面,要创新巡视的途径和方法,在坚持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点穴式”“机动式”等巡视方法,确保党能够通过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巡视成果的综合运用,做好巡视的“后半篇文章”。巡视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巡视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制定巡视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意见,并通过“回头看”等方式监督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情况要进行严肃问责。三是加强党的内部监督同外部监督之间的贯通融合。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理,要始终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共同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加强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监督的实效性。

(四)持续强化能力训练

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关键。为此,党必须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能力训练,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本领,确保党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首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的重要特质和优良传统,也是党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和实现使命任务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加强学习培训,一是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习内容。学习应当是全面的和系统的,不能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准正确学习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对党章党规、国家法律法规、“四史”和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担当。在此基础上,党员、干部还要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二是拓宽学习渠道,创新学习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仅靠传统的定点定时学习方法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代要求和党员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创新学习形式成为加强学习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运用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同时辅之以互联网技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和监督考核,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三是加强日常学习教育,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理论宣讲等形式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当中,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

其次,提升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本领,必须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一是端正调查研究态度,不搞“花架子”。在调研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蜻蜓点水”式调研、“作秀”式调研、“嫌贫爱富”式调研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深入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市场社区等基层一线亲身体验,找到问题和症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二是拓宽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法。一方面,继承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开展调查研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如开调查会、蹲点调查、实地考察等。另一方面,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善于将网络调查、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调查研究当中,进一步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学性。三是推动调查研究经常化制度化。一方面,健全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将调查研究融入决策过程,确保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健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细化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周期、时长、次数及调研报告数量,使领导干部能够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深化对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了解和把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决策的准确性。

再次,强化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动荡复杂。与此同时,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也日趋繁重,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强大的斗争本领。但是,强大的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靠学习书本知识就能掌握的,而是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等大事难事中锤炼出来的。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224加强斗争历练,一是树立正确的斗争意识,做到积极斗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斗争意识是斗争历练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斗争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在斗争中磨砺意志,做到敢于斗争。重大斗争实践是磨砺党员、干部斗争意志的必经之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到重大斗争一线经受锻炼,在斗争中磨炼意志、锤炼自我。三是注重策略方法,做到善于斗争。在斗争实践中,党员、干部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及时调整斗争策略,精准把握斗争的时、度、效,在斗争实践的熔炉中练就高超的斗争艺术,进一步提升斗争实效。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