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95 | 发布时间:2024-05-09
(全文约9200字)
同志们: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主动和政治清醒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的大党建设规律,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新的重大命题。从“大有大的难处”到“大党独有难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纵观党的百余年发展历史,我们党正是在解决时代难题与化解重大危机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作为新的赶考之路上的时代考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一、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意义
基于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和政党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重大命题。“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新命题的提出,既源于中国共产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不懈探索,又是党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党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及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坚定信心,彰显了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不懈探索。历史周期率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的现象。历代统治者在借鉴先贤的治国箴言、吸取前朝覆灭的教训后仍陷入历史的泥沼,最终走向颓势。历史周期率蕴含了政权治乱兴衰的历史规律,而跳出历史周期率就是要实现长期执政。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探讨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指出“人民监督”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全国执政奠定了重要基础。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毛泽东以“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同志要保持优良作风,警惕滋长骄傲懈怠情绪。20世纪90年代苏共的垮台也为政党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增强了党应对变局新局的清醒与坚定。建设强有力的政党、实现长期执政是世界各国政党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大党独有难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难题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党的独特性为长期执政增加了新的难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窑洞对”,对新时代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索。2015年他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窑洞对”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强调党内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监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强调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两个答案相辅相成,是我们党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正是对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忧思,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提出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时代课题。
(二)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治国必先治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全面从严治党置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有力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是,当前党的建设仍面临许多顽固性和多发性问题,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面对外部局势的深刻变化、内部改革的矛盾压力,党必须以坚定的自信和敢于斗争的勇气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考验。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当前党内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我们党作为百余年大党,要保持风华正茂,必须拥有清醒的历史自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党正确认识党内存在的问题,对于现存的问题更要及时解决,不能“处理动作慢腾腾、软绵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这充分表明党要时刻警惕来自内部的消极腐败危险,以自我革命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消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当前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腐败仍危害着党的肌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从永葆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方面指明了党的建设的着力点,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从容应对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提供了思想准备。
(三)中国共产党对实现新征程使命任务的责任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更加艰难的挑战。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底线思维审视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危机挑战,以敢于斗争的精神积极开创新事业的责任担当。新的赶考之路是党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奋斗之路,新的奋斗征程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解决的重要考题。“赶考”蕴含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新的“赶考”是对以往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实现历史使命的时代接续。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对新时代“赶考”的主体进行了角色定位,中国共产党是“赶考”的“答卷人”;人民群众是“赶考”的“阅卷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赶考”答卷的评价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内涵
大党要始终保持“大的样子”,就要破解“大的难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时间长、党员规模大、组织体系大和责任使命大的百余年大党,在长期实践中容易产生疲劳厌战、停脚歇气的情绪,只有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才能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如何始终”概括了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和核心内涵,具体包括前进动力难题、团结统一难题、治理能力难题、保持精神状态难题、自身建设难题以及政治生态难题。
(一)前进动力难题: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百余年大党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初心是政党的内在动力,激励着使命的践行;使命是政党的历史任务,引领着政党坚守和践行初心,二者统一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全过程,决定着党“为什么出发”以及“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守和践行初心,将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为前进的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崇高追求。践行初心才能不迷失前进方向,担当使命才能继续开创美好未来。长期执政的政党要永葆初心使命并不容易,特别是党在领导人民取得巨大成就后容易滋生骄傲懈怠、安逸享乐的情绪,进而丢掉初心、淡忘使命。如何不忘来路、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是百余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面临的重要挑战。初心和使命是政党的前进动力,但是初心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使政党“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这就需要政党永葆初心和使命。70多年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高度的政治清醒面对当下的胜利,并以“两个务必”警醒全党同志要保持优良作风,走好革命以后的路程。如今踏上新的赶考之路,面对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始终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成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要课题。
(二)团结统一难题: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作为党员规模巨大和基层组织庞大的百余年大党,如何更好地凝聚思想共识、汇聚人民力量,有效发挥大党独有优势是大党治理的一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将“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作为大党要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表明党清醒认识到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性。要使9800多万名党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意志和行动上始终保持一致,这对党的强大凝聚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大党的团结统一难题难在“统一思想”。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员队伍规模的不断壮大,一方面表明党组织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凝聚共识的难度和党组织管理的难度增加。党员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党内思想认识的差异性。社会多样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元的特征,深刻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也冲击着党员的价值观念,这也增加了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一旦党员的精神状态有所松懈,理想信念有所动摇,便容易丧失政治定力、违背初心。其次,大党的团结统一难题难在“统一意志”。意志的统一事关政党的政治方向,统一意志是政党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的思想支撑。党员数量的增加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的弱化使其迷失了政治方向,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追求。如果党内监督缺位,便会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造成危害,影响全党的意志统一。最后,大党的团结统一难题难在“统一行动”。行动的一致离不开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团结。作为组织体系庞大的大党,如何始终使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党面临的一大难题。一些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在政策执行上要么“一刀切”,要么“打折扣”,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同时,党员规模的扩大也使党员干部队伍的监督成本加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象征性执行等现象,政治执行力不足影响了全党的行动统一。
(三)治理能力难题: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与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和执政的双重角色”,党的领导与长期执政相辅相成,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体现着治国理政的成效。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政党长期执政的前提,长期执政又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政治基础。作为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大党,中国共产党只有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当前国内外形势呈现更加复杂深刻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使命任务的艰巨性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广大党员干部能力过硬、本领高强,才能引领时代发展进步。能力不足危险是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四种危险”之一,部分党员干部在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容易丧失主动斗争的意识,缺乏敢于斗争的勇气,在工作中因循守旧,满足现状,开拓创新的主动性不足。同时,一些党员干部的斗争能力不足。面对严峻复杂的考验,少数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缺乏重视,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内容不深入,不能将理论学习的成果有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本领。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如何利用网络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运用网络语言回应群众诉求,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也对党员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保持精神状态难题: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政党的精神状态是政党的内在精神外化而显现出的一种状态。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从50多人的小党历经磨难最终发展为成熟有力的马克思主义大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然而,对于大党而言,执政时间越久,执政业绩越大,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越不容易,长期执政容易使大党出现疲劳厌战、停脚歇气的情绪。首先,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难在“干事”。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是广大党员干部破解难题的必然要求,想干事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是能干事和干成事的前提。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拈轻怕重,存在“躺平式”行为,面对艰巨繁杂的任务时缺乏担当意识而不敢干、不想干,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能干事是对党员干部的能力要求。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面临的内外执政环境也更加复杂,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永不懈怠、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才能干成事、干好事。其次,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难在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考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敢想敢为,积极识变应变,在危机中把握新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五)自身建设难题: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但是政党的先进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有效抵制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了党风政风向好发展。当前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仍未彻底清除,反腐败斗争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如果我们党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会导致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由小变大,最终演变为危害大党执政地位的风险隐患。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蕴含着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但是在伟大成就面前,我们党仍然要清醒认识到自身建设存在的不足。“两个永远在路上”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四风”问题时有反弹回潮,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对党的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坚决同这些问题进行斗争,才能汇聚起干事创业的不懈动力。
(六)政治生态难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环境、干部从政环境、组织运行环境及其未来治理走向的生态联动发展环境”,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维护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主体,其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等是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政治生态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党内仍存在一些顽固性、深层次问题,腐朽、不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无形中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危害着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丝毫不能松懈。党内政治生态是党风和政风的综合反映。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等特征。当前“四风”问题呈现出许多新动向,防治“四风”问题的隐性变异是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部分党员干部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搞“圈子文化”获取不正当利益,党内存在的“潜规则”也消解着党的制度力量,削弱了“明规矩”的约束力。不良的政治风气使少数党员干部逐渐失去了党性原则,阻碍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和发展。一些腐败分子结成的政治利益集团严重破坏了政党风气,使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难以有效贯彻落实,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因此,要清醒认识到政治生态问题的严峻性,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持续推进党的政治生态建设。
三、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好时代问题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大党独有难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大党建设的长期性,这就要求党在保持清醒和坚定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治党治国的新理念新方略。“六个如何始终”的难题警醒全党同志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大党发展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对大党治理好大国起着关键作用。党的百余年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化危为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好大党的发展方向。
1.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只有维护党中央权威,才能统一全党思想,促进全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既需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又需要加强制度保障。一是增强核心意识。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两个确立”,为全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对“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切实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践行动。二是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毛泽东指出:“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研究解决制度问题。”不断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维护党中央权威,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2.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只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将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惩处,将严的要求贯穿监督执纪的全过程。二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提高政治能力要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三个方面入手。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并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科学把握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提高政治领悟力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要心怀“国之大者”,自觉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做出决策;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强化责任意识,面对问题和失误时敢于承担责任,同时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二)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大党发展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决定了推进自我革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正视和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使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1.增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直面问题的勇气。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者要出于公心,以负责任的态度指出问题,并注意批评的措辞与语气;被批评者要反思审视自身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对于自我批评来说,广大党员干部要客观公正评价自己,敢于亮丑,勇于改过。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为党不断前进提供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只有教育“软约束”和制度“硬约束”同向发力,才能筑牢党员理想信念的铜墙铁壁。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汲取历史经验和精神力量,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思想深度和精神境界。二是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执行。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强化责任追究,以制度约束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3.切实加强纪律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铁的纪律和规矩是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潜规则”大行其道形容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的纪律松弛风险,以“明规矩”破除“潜规则”,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一是将纪律教育融入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中,特别是注重对年轻干部的纪律教育,督促其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使年轻干部坚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二是协调各类监督体系,推动党内监督体系、国家监督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的有机互动,形成监督合力,使监督成为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健全问责机制,运用好问责这一监督利器,对导致党内监督缺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主体严肃问责。
(三)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巩固大党执政根基
解决大党难题、实现长期执政必须依靠牢固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与支持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站稳人民立场,才能避免脱离群众。
1.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经济问题,又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推进共同富裕要促进人民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实现物质生活的富足,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社会财富,夯实物质基础;不断完善三次分配制度,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协调发展。实现精神生活的富有,则要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才能更好为人民服务。一是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汲取人民智慧。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使各项政策更合民意,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二是将人民满意作为评判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人民是阅卷人”的表述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增强为民意识;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并将人民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抓手。人民监督是党内监督的补充,只有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和党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当前,网络空间成为群众生活、交流的重要场域,网络监督成为人民监督的重要方式。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畅通人民监督的渠道,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行使监督权利;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吸纳群众意见,维护网络监督渠道的有序运行。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