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某县加强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创建工作典型案例

浏览量:226     |      发布时间:2024-07-07

活动概况

2023年以来,xx县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根据《xx市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面贯彻“八五”普法规划,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创建工作,构建“普法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新格局。2023年2月,xx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xx县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加强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创建工作,“五治”融合是发展方向,政治引领是根本保障,自治主导是必由之路,法治先行是重要前提,德治宣传是有力抓手,智治助力是时代所需,“五治”融合、互为一体,才能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重点宣传内容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建好“指挥部”,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围绕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怎么推、怎么管”这一根本性课题,村(社区)成立党员活动中心、依法治村委员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三队合一”组织,引导村(社区)党员亮身份、有承诺、做表率,在xx个城市社区构建了“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搭建“党群服务中心+红帆驿站服务阵地”,依托“红色议事厅”“每周夜话”“法治圆桌”等载体,组织开展“邻里说事”。在xx个农村(社区)推行“一网三联五清单”治理模式,每30户为一个网格,党员担任网格员,充分发挥村干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新农人”“嘹亮人”示范带动作用,构建“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闭环工作体系,让党的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筑牢“垫基石”,压实平安建设根基。全面推进依法治村(社区),强化法治宣传,依法执政,联合7部门出台“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编印《xx县乡村“法律带头人”培训教材》《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教材》,举办培训班130期,选拔出1110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370名村(社区)“法治带头人”,2名乡村法律明白人在参加全省法律知识抽考测试中考取满分,应邀做客xx广播电视台《乡村法治带头人》栏目直播间,“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相继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各类活动467场(次),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高标准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统筹整合法院、公安、住建等20余个部门和专业性调委会、专业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等调解力量入驻,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纠纷化解。深化诉源治理,设立“嘉和”诉非联动中心,特邀家事、道路交通事故等5个调解组织、92名调解员,成立“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专职调解员”速裁团队3个,精准对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实现大量纠纷诉前精准化解。采用“法治+网格”形式,由民警、法官、检察官、司法工作人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担任网格业务指导员,及时排查化解矛盾。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融入村民负面清单,融入“学法用法文明户”评选当中,营造浓郁法治文化氛围。坚持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相结合,加强村内财产、资产分配、权利保障等有人监督,有人规范,促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三)发挥“德治”示范作用,营造“新风尚”,培育“诚孝勤俭”典范。成立党员先锋、邻里守护、红袖章等志愿者服务队,搭建理论宣讲、法律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康体育服务五大宣传平台。党员干部、包村干部定期开展入户宣传,以案释法,以案促教,引导群众合理合法依规办事。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县13个镇街358个村、23个城市社区建立了“文明银行”,将文明行为进行赋分量化,以积分形式兑换精神和物质奖励,推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广泛开展“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典型评树活动,深入挖掘凡人善举、身边好人等各类模范人物,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最美退役军人”“中国好人”等一批道德模范,生动诠释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高尚风貌和道德力量。研究制订《镇街、部门热线办理工作规范》《群众诉求办理“蓝黄红”三色预警动态管理办法》,群众诉求办理工作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3位,按时办结率100%、问题解决率93.00%、回访满意率99.48%,督办事项办结率99.95%。制作家风家训,宣传好人好事,让法治精神浸润群众心间。

(四)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增添“新动能”,推动为民服务下沉。打造“线上+线下”双模式,健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法治网格员认真履行“八大员”职责,当好党群联络员、社情民意采集员、社会治安巡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义务帮扶协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文明风尚引导员与惠民便民服务员,充分发挥“润滑剂”“小桥梁”作用,扩大网格化治理成效。以县、镇街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网格服务管理、数字化城管等平台融合衔接,优化网格722个,健全“网格发现、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网格内妥善处置各类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等。积极整合警务资源,搭建“5GPTT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打造“智慧巡控”勤务新机制,实现警务警情“一张图”全面调度、“一体化”快速处置。xx年,全县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27.3%、10.2%,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市第3位。开通“一拨就灵”“嘉·快办”民情信息平台,各村及实业公司利用智能化摄像头、无人机“24小时”守护安全巡防,以信息化、数字化等科技动力注入社会治理工作中,实现从点到面的立体多功能防控体系,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智能化支撑。

活动特点和效果

找准了“主心骨”,强化政治引领。基层党组织处于基层治理的领导地位,是精心精细开展工作、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主心骨”和“指挥棒”。“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推动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迈上新台阶,必须筑牢基层人才堡垒。严把选人用人关,选拔有担当、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基层星级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进而改变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让党旗在基层一线有力飘扬。

搭建了“大舞台”,强化了自治强基作用。基层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变化无处不在,仅仅依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难免“杯水车薪”,必须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汲取“枫桥经验”,搭建建言献策、集聚众智的舞台,听取民心民意,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居)委会为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建立健全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协商机制。

打造了“护身符”,强化了法治保障作用。法治保障要完善健全,更要“防微杜渐”。成立村(社区)品牌调解室,通过选拔乡贤、法律明白人,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积极开展合作,储备调解人,让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阶段。整合法庭、司法所、镇村组干部及有法律基础知识的群众,让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担任乡村治理的法治“宣传员”,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真正在基层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依托了“风向标”,强化了德治教化作用。法治约束是“刚性标尺”,德治教化是“无声细语”,基层治理需要刚性制约,也需要柔性方法。切实发挥文明实践在基层治理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广泛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喜闻乐见的环境整治、帮扶慰问及法治文艺演出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68次,移风易俗活动96次,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思想意识。引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新风尚,为基层治理凝聚精神、提振力量。挖掘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榜样标兵,并通过现场讲述、短片展播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道德模范的新风正气。

借力了“新工具”,强化智治支撑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让智能化工具为基层治理增质提效,提供了有力抓手。树立“一个网格就是一个家”的理念,通过网格收集群众诉求、开展各类宣传工作等,不断增进网格员和村民的情感纽带联结,切实增强基层信息收集和组织动员能力。发挥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法律顾问工作室作用,实现法律服务全程全时、管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享的智能化法律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让智能化工具推动基层治理整体效能落地落实。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