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浅谈如何运用“问题清单”机制提升国资国企监管效能

浏览量:182     |      发布时间:2024-04-29

“问题清单”机制以构建“党建统领大闭环”为重要抓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包含巡视、审计、督查、信访、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督察、网络舆情七个“问题整改小闭环”,围绕问题发现、分析、整改、评估、预防全周期,运用数字化改革赋能问题整改“1+7”闭环管理,打造形成“一核一库一指数、双榜双链双闭环”的核心场景,为全流程精密智控、全要素综合分析、全方位党建统领创新机制。

运用“问题清单”加强国资国企监管工作,以问题清单整改高效协同为基础,把数字化、现代化贯穿到国资监管的各个方面,推动国资监管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起到了全面强化国资监管党建统领领导力、系统提升国资监管整体智治协同力、有效增强国资监管改革重塑执行力的作用,赋予国资监管新的动能。

一、抓住核心关键,着力把党建统领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国资监管的治理优势

探索完善“问题清单”以党建统领推动问题解决的工作机制,坚持“发现问题靠党建、针对问题问党建、解决问题看党建”的工作理念,在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巩固深化各项改革措施的主阵地上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监督职能,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国资公司发展优势、国资监管治理优势。

坚持“发现问题靠党建”。依靠党建压实问题发现责任,利用问题管控力指数晾晒机制,从问题面上管控、主动发现、即知即改、整改到位、举一反三等五个维度对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进行全周期多维度量化评价。按照“问题清单”具体典型、重大共性的原则,提高党组织常态化梳理、查找、归集国资系统业务范围内各类问题的能力,完善问题主动发现机制。依托国资运营监测分析系统,聚焦企业债务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等重大风险领域,提升及时上报、推送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性。打通国资信息系统与“问题清单”应用联通,增强问题自动抓取功能,积极做大国资系统的“全量问题库”。落实基层党组织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充分发挥296个党组织的“前哨”作用,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向上推送,努力把问题发现在未发之时、解决在萌芽之初。

坚持“针对问题问党建”。牢固树立“工作出问题、党建找原因”的工作导向,对于“问题清单”已发生问题,要深刻反思、全面剖析、追根溯源,透过问题表象查本质、查制度、查责任,查国企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党员干部清廉作风形象和领导人员业务能力,查市属国企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建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查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落实重大任务和服务大局、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等重大任务推进过程中党组织的战斗力执行力。同时,要利用“问题清单”工作平台建立配套的综合分析研判机制,科学精准分析问题根源、阶段性特征和多发性规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晾晒工作体系和督查考评体系,加大对重大资产损失、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国企领域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揭示风险隐患,深化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坚持“解决问题看党建”。依靠党建压实责任、解决问题,把落实“问题清单”整改作为评价国企党建工作的关键指标,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重要依据,倒逼各级党组织扛起抓清单政治责任。国资监管部门党委、国企各级党组织落实领导责任,“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牢固树立主责主业意识,靠前指挥、示范表率,对已纳入“问题清单”的问题,一把手直接谋划、直接部署、直接协调、直接推动,建立党委分析研究、工作例会、问题会诊、整改会商等制度,强化树立各级党组织主责主业意识,带动各级各部门层层抓共同抓。要依靠党建重塑制度、防范风险,以党的领导推进问题治理重构性系统性改革,加强追责问责、注重举一反三,从体制机制层面补短板、强弱项、防反弹,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固化一项机制、完善一项制度、治理一片领域”,形成以党建工作统领国资系统重大风险防控,加强和完善国资国企监管工作,推动全市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二、建构系统合力,着力把问题清单的多元责任转化为整体智治的多跨协同

加快构建起省市县联动、部门间协同、各企业联合的“问题清单”应用场景,为国资监管探索出一条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整体协同的有效路径,根据省市两级“问题清单”工作要求,变多元责任为整体智治,推动国资领域问题治理权责更清晰、协同更高效。

贯通统一协调推进机制。坚持上下贯通、一体深化,组织跨层级、跨系统、跨领域、跨部门、跨业务地聚焦问题清单整改内容,统一归集需打通的整改难点堵点。建立省、市、县三级机制贯通、场景贯通、数据贯通的运行机制并有效运行,加强与各层级企业、各职能部门、各业务条线在整改过程中的协作、联动、配合等责任贯通融合,构建信息交换的通道,在线实现领导总览、单位会商、部门审批、进展汇报等功能,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整改工作机制,开展联合作战、协同攻坚,助推反馈问题全面整改、不留死角。

压实统一工作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专班、市属国企和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各环节、各单位的问题发现责任、问题整改责任、监管评估责任和风险管控责任。特别是要把握好牵头整改单位主体责任,举一反三推动长效治理,督促整改协同单位扛起点上整改责任,坚决防止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明确“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打通国资系统内部整改沟通渠道,实现监管工作协同、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工作例会研判、党委会研究、多部门协调等工作机制,形成主抓直管、多跨协同的工作体系,高标准、严要求地抓责任、抓落实、抓保障。

形成统一信息报送链条。建立动态化更新、链条式压责、全覆盖管理的信息报送制度。明确报送标准,对照“问题清单”工作责任体系、销号验收规则、“蓄水池”规则等工作规则,规范问题发现、方案上报、进展跟踪和整改销号流程和要求,畅通报送渠道,构建起以整改协同单位、整改牵头单位、清单主管部门、清单协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干的信息报送主渠道,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报送链条。建立线上审核、线下协调的双重报送体系,由整改牵头单位负责对协同整改部门提交的各类申请和进展情况进行初审,梳理归总后统一向清单主管部门进行报送,高标高质规范报送、明晰标准层层审核,实现问题整改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

三、坚持严的标准,着力将闭环管理的动态环节转化为精准见底的风险防控

下好源头防控风险的“先手棋”,把“问题清单”整改的过程变成精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过程,严格落实问题闭环整改、动态开展隐患排查、主动补齐工作短板,加强对国资系统内部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的分析研判,推动完善国资国企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严格预警排查,有效防范风险。针对可能传导为政治风险、群众反映强烈或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注重风险预警提示,加大对市属国企存在问题的警示力度,压实各集团党组织发现、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快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推动各企业保持内部风险控制的先进性和有效性,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加强自查自纠,定期组织市属国企全面风险排查工作,切实摸清风险底数,将发现的一般性风险问题纳入本地问题库,对于符合“问题清单”准入标准的重大风险隐患,也可以主动向上推送,根据清单的不同重点和要求,分类防控清单风险,提升自我排险能力,有效应对断链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突出领域风险。

严格问题整改,精准化解风险。利用“问题清单”建立巡察、审计、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规则,规范问题整改流程、明确整改目标和要求,同步建立整改责任追究机制,切实提升问题整改质量和效果,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将国资系统历年来未整改完毕的“老大难”问题主动推送“蓄水池”,利用多跨协同“中控室”与其他协同整改部门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加强问题警示和经验推广,对问题反复多发等情况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查漏补缺、改防并举、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及时处置各类风险隐患问题。

严格制度约束,完善防控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优化风险管理防控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程序标准,如出台债务风险监测预警、责任约谈工作规则等规定,并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推进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建立风险分类防控工作制度,加快推进重大风险分类建档、研判评估、应对处置、责任落实等工作机制出台,根据“问题清单”反映问题,结合国资系统风险排查情况,归纳国资领域共性风险点,分级分类编制风险防范清单,要求各市属国企对照检查,提前防范,定期或不定期对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发布风险信息预警,全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持久战。

四、突出发展导向,着力把整改治理的立体评价转化为改革重塑的真实场景

以高成效的问题整改为牵引,充分发挥立体评价的“指挥棒”“硬指标”作用,倒逼各企业扛起抓清单政治责任,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问题整改,以整改治理突出成效护航国资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构建立体评价的整改标准。要加强问题整改立体评价,对照认识提升、整改时效、举一反三、多跨协同等4个评分指标对具体问题的整改质效进行量化评价,考核实行统一基础分值上加减分制,由清单主管部门和牵头整改单位分别进行“他评”和“自评”,并对分值处于末位的案例进行警示,对整改成效突出的案例强化示范推广。同时,将“问题清单”评价结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全方位压实党建统领问题整改的工作链和责任链,以此达到引领方向、肯定成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考核导向作用。

贯通改革重塑的整改机制。要将问题整改经验总结和实践应用研究相贯通,整改牵头单位及协同单位建立起全要素、多维度、动态化的综合分析机制,深入研究分析入库问题情况,包括问题来源和原因、不同责任主体问题差异、问题领域动态发展情况、问题多发复发性、问题整改情况和整改绩效等,将各个具体问题整改放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进行谋划和推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一体推进监管提质、改革增效、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如通过“市属国有企业下属企业党的领导虚化弱化”问题整改,市国资委从企业管理体系、薪酬分配、人员招聘、薪酬制度、资金竞争性存放、追责问责等多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智能预警,切实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设。

聚焦转型发展的整改导向。要紧扣国资国企发展目标,突出整改目标重点,聚焦国资布局优化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等总体战略推进工作,精准靶向发力,增强清单问题发现、整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新办国企产业布局欠合理问题”客观反映了市属国企在改革措施落实、产业布局优化和国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该问题整改过程中,市国资委积极谋划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强数字实验室等数字经济平台建设,探索科技企业战略配售投资,加强与交通运输部公路院、华为技术等头部企业、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引进智慧交通、氢能等高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强化国有经济基础保障、创新引领、开放带动、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功能导向,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功能科学的国有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国有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好发挥国有经济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