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09
发布时间:2025-04-23
一、理论学习不深入,政治素养提升不够
具体表现:学习制度执行不严,学习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以会议代学习、以文件代学习的现象,学习内容碎片化、表层化,缺乏系统性研讨和深度思考,存在“念文件、读材料”现象,难以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整改措施:一是完善学习计划,将年度学习内容系统编排、科学安排,推动学习向专题化、常态化、机制化转变;二是创新学习形式,积极探索“领学+研讨”“调研+汇报”等方式,增强学习的沉浸感与获得感;三是加强学习监督,定期检查学习记录与成果转化情况,将学习成效纳入考核,促使学习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二、作风建设仍存短板,干事创业精神不足
具体表现: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对遗留问题缺乏持续跟进;有的干部表态多、调门高,落实少、行动慢,推动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时存在拖延、推诿、懈怠现象;有的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问题底数不清、现状不了解、应对不力,履职担当意识不足。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班子成员主动下沉一线,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对分管领域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台账推进”;二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责任压实到岗、到人,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模式,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三是加强能力建设,组织专题培训和交叉调研,提升干部干事创业本领,补齐思想短板、能力短板、作风短板。
三、制度执行不力,纪律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对“三会一课”“4+N”主题活动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台账记录不全、会议内容留空、材料补录等形式主义问题;个别单位在执行决策程序时随意简化流程,会议记录不规范,监督痕迹不明显,缺乏制度敬畏和程序意识。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制度学习,组织专题培训,明确制度执行的时间节点、内容要求、责任人员,推动制度“入脑入心”;二是规范记录标准,统一格式模板、培训记录人员,确保各项痕迹资料真实、完整、规范;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对执行制度不到位的情况进行通报,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人到事,推动制度不悬空、不流于表面。
四、工作标准不高,执行能力不强
具体表现: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循规蹈矩,起草文件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工作部署“上热下冷”;重大项目推进节奏慢,特别是在技术产业发展、规上企业入统等方面,缺乏统筹思维和全局意识,存在“事到临头再开会,问题来了再研究”的被动局面。
整改措施:一是坚持高标准谋划,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和项目推进时间表,明确关键节点、具体措施和责任人,推动工作由“反应式”向“主动式”转变;二是提升执行能力,组织跨部门协同演练、应急模拟等方式,提升全员执行力;三是注重实效导向,对各项任务实行“周评估、月调度、季通报”,压实执行责任,营造比学赶超、唯实争先的干事氛围。
五、责任落实不精准,风险防控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意识不强,部分干部对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廉政谈心谈话制度落实不到位;在项目资金审核、企业补贴发放等方面审核不严、流程不清,存在超额度申报、审批资料不齐等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廉洁责任链条,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书签订和落实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和廉政风险排查;二是加强过程监督,严格项目申报、资金审核等关键环节审查制度,确保流程公开透明、程序合法合规;三是落实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风险台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处置,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
六、干部队伍凝聚力不足,归属感缺失
具体表现:部分干部干事激情不足,缺乏认同感与荣誉感,尤其是在多单位整合背景下,文化认同断层、交流不畅、融合不深;存在干部“人浮于事”、岗位匹配度低等现象,部分年轻干部发展路径不清晰,主动性不足,凝聚力向心力不强。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共同成长”主题活动,树立“一盘棋”理念,营造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干部定期座谈、诉求收集反馈机制,增强归属感与参与感;三是优化干部配置,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轮岗交流与能力提升培训,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七、整改意识不强,查摆问题不到位
具体表现:对上级巡察、审计、督导反馈的问题整改不到位,整改方案缺乏针对性与操作性;存在以会议代落实、以报告代整改的现象,问题与措施“两张皮”;整改工作“蜻蜓点水”,没有形成闭环链条。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问题导向,开展“回头看”专项排查,重点检查整改落实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找准“卡壳”环节;二是压紧压实整改责任,推行“清单+销号”管理模式,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措施不落实不收口;三是加强跟踪督办,对整改滞后的事项,建立督办台账,实行专人盯办、定期督促,确保整改闭环、成效可查。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