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22 | 发布时间:2023-09-27
关于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安排,教科文卫工委组织开展了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3月24日带队赴**县基层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有关单位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考察、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现结合其他县区人大常委会委托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9家(包括27家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13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9家;工作人员共计12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占比0.05%)、副高级职称99人(占比0.8%)、中级职称775人(占比6.3%),初级职称3905人(占比31.8%)、乡村医生执业注册3123人(占比25.4%)、其他工作人员4393人(占比35.7%);共有床位10109张。
(一)医疗卫生服务基础逐步夯实。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财政投入资金为9.58亿元,较2021年的6.12亿元增长了3.46亿元,增长率为56.54%。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计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1047个,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和补充。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共计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9家(蒙城县3家、利辛县3家、涡阳县2家、谯城区1家)。此外,我市计划投资88亿元筹建医疗卫生项目95个,其中乡镇项目占比83.2%(共计79个),目前已建成投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卫生院5家、村卫生室57。
(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效推进。我市连续6年为贫困村招录本科医学毕业生157人,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连续三年组织全市在岗乡村医生进行线上线下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2020年至2022年,财政补助资金共计1164.6万元,为全市933名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并在皖北地区率先明确村卫生室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及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补助标准。
(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日益增强。目前我市成功创建二级医院的乡镇卫生院有10家;成功创建社区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6家,达到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标准的共计46个科室。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占到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数的53.9%,县域内就诊率87.5%,高于省规定标准5个百分点。全市医共体分级诊疗机制日益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成效初显。2022年全市医共体内共下转8213例,上转16019例。在全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达标率84%(共79家),“推荐标准”达标率23.4%(共22家)。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改革,以信息化手段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方式,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实施信息化绩效考核。区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所与医共体联合建立定点联络指导机制,设置医共体公卫科负责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医防融合管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政策支持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财政补助政策落实难。城镇化导致农村常住人口大量流失,乡村医院基本公共卫生业务量及服务经费随之减少。此外,部分县区由于财政困难,未能严格按要求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一般诊疗费、村级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及村医执业风险金等补助资金。二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债务增加。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乡镇医疗机构就诊人次降低,业务收入均有所减少,而防疫防护设备、耗材采购等支出费用大幅增长,乡村医疗机构总体收入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21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收入9.49亿,较2020年减少3.5%。2022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收入9.1亿元,较2021年减少4.1%(共计减少0.4亿元),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负债经营现象。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强化。一是队伍层次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乡村医生中45岁以上人员占比高达73%,人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如果年轻人才不能及时补进,后续几年部分乡镇卫生院有些科室将面临关门的可能。从学历层次看,专科及以上学历仅占7.8%。从技术职称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仅6人,占比0.05%,副高级职称仅99人,占比0.8%,高素质人才较为欠缺。二是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较多。由于科室设置不全,诊疗范围有限,有的医生感觉在乡镇卫生院自身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出现人才外流现象。如蒙城县,仅2020年-2022年就有198名专业技术人员退出县卫生系统。三是村医培养困难。村医无编制,无基本工资,待遇不稳定,缺乏从事农村卫生事业的职业归属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不愿从事村医工作。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硬件配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基层医疗卫生用地保障不足。部分乡镇、社区在新农村建设与社区规划建设中,对公共卫生用地未予以足够保障,难以满足目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二是基层医疗设备配置不足。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普遍参差不齐或陈旧落后;同时,部分县区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重复投入,未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发展。三是基层群众就医环境有待改善。部分村卫生室存在房屋设施老化、建筑布局不合理、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离标准化建设达标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四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投入不足,平台应用效果不够理想,系统支撑作用发挥不足。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一是医共体建设离“六贯通”要求尚有差距。由于缺乏卫生信息化支撑,医共体分院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使用管理未能达到或接近牵头医院水平。此外,县级财政对健康监测设备投入不足,基层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需求尚不匹配,医防融合“十大工程”仍需深入推进实施。二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不足。近几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普遍获得了长足进步,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对自身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则明显不够,诸多医疗项目,特别是一二类手术不能开展,服务能力水平和业务范围较为有限,群众满意度相对不高,县域医共体内患者更倾向于向县级公立医院集中,基层诊疗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患者“双向转诊”未能真正实现。2022年,全市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为19万人次,较2019年的21.8万人次下降2.8万人次,降幅12.8%。三是家庭医生履约成效有待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制虽全面铺开,但部分乡镇履约质量有待提高,未能真正实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有效整合,群众获得感不高。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机制。要建立差别化的经费补助制度,提高对低等级医院的补助比例,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运转与健康发展。二是切实保障财政补助政策落实。要加大财政投入,严格执行我市村卫生室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及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补助标准,按要求逐项落实我市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一般诊疗费、村级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及村医执业风险金等补助资金。三是进一步优化医保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等体制机制协同改革。在医保报销目录中增设农村地区适应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二)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一是加快乡村医务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持续扩大定向委培规模。强化乡村全科医生、中医医师培养。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医院执业。二是强化在职教育及业务培训。通过在职学历教育、离职进修、转岗培训等形式,组织基层卫生队伍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重点培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对村医学历提升、取得执业(助理)医师等条件的,严格按照标准及时给予补助,并严格按照标准及时拨付村室运行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四是完善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合理核定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对“徽乡名医”和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予以倾斜。落实好乡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倾斜政策,进一步优化乡村医生退养政策,做好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三)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一是切实保障服务机构用地、用房需求。在新村建设、社区改造中要统筹保障基层医疗卫生用房及场地需求,重点确保县域医疗卫生副中心建设用地、业务用房面积达到《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的上限标准。二是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仪器等资源。要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加强薄弱环节资源合理化配置。重点配备好乡镇卫生院临床所需的医疗设备和急诊急救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所需的医疗康复设备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备。三是加快优化基层就医环境。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确保县域医疗卫生副中心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设置齐全,专业人才配备、设施设备配置、编制床位数、服务功能均能达到《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上限标准,建筑布局和服务流程科学合理。
(四)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充分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传帮带”作用。医共体牵头单位要完善城乡协同、以城带乡对口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学科共建,促进总院和分院学科的上下联动,确保县域内优质医疗卫生人才、技术和先进管理制度都能有效向基层下沉共享。要进一步强化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对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二是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坚持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与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并重,加快特色专科建设,促进不同特色专科优势互补,统筹实现县域内乡镇卫生院业务功能布局的均衡合理。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优质的服务,让更多患者自愿留在县内就医,以减少医保基金的外流支出。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制度。要细化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快完善并严格执行双向转诊的标准和程序,将分级诊疗实施情况纳入对医疗机构的考核,对基层首诊率、下级转诊病人占门诊、住院病人的比例、下转率等指标重点监测,合理分流求诊求治患者,有效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及服务收入。四是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内容,强化绩效监督考核,确保签约医生与基层群众常联系,能够通过上门服务精准摸排网格内群众病患情况,并协助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患者实现分级分类全流程管理,同时,要加强卫生健康知识技能宣传,增强常见病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防止患者盲目县外就医。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