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33
发布时间:2024-08-08
第一篇:在2024年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城市小区治理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区以打造“520善治小区”为落脚点(“5”指抓实五强举措;“2”指打造两大平台;“0”指实现让群众满意的多“零”目标),围绕“强党建、抓队伍、建机制、搭平台、聚善治”,构建起“一核多元、简约高效”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抓实“五强举措”,夯实“一核多元”善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树牢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推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基层治理效能。强党建引领。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对城市小区的全覆盖引领、全链条指导和全方位监督。由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选举全过程引领把关,有序推进红色业委会组建;对物业服务企业建立评价工作机制,将评价意见作为收费调整、物业续聘等重要参考。充分落实党组织及党员先知、先议、先行机制,构建“党组织有力引领、业委会有为履职、物业服务企业有效监督”的善治“铁三角”。强基层队伍。小区治理离不开一支专业、高效的基层队伍,针对过去小区治理缺少主心骨的问题,要着力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楼长队伍。强化“头雁”领航,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推动两委干部“大小双循环”交流轮岗,及时调整不合格、不胜任的两委干部。加强长效化激励,对表现优秀的社区书记,在乡镇(街道)公务员专项考录、事业编制人员招聘上重点考量。对任职时间长的优秀两委干部颁发纪念证书,增强政治荣誉感。制定社区两委干部“四个一”荣誉管理制度,即组织一次退前谈话、举办一次荣退仪式、选树一批先进典型、举办一场书记讲堂。组建导师团开展精准帮带培育,培优锻强用好基层治理“铁军”。强资源共建。强化社区“大党委”总揽统筹、条块协同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健全三方结对共建、党建带群建社建等机制,切实解决基层治理资源碎片化、零散化问题。由共建单位提供“资源清单”、小区党支部收集居民“需求清单”、精准对接形成“服务清单”,打造“党建工作共建、社情民意共收、矛盾纠纷共解、志愿服务共做”的党政社企群多元共建、多维融合新格局。强协商共治。基层治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一环,要把人民民主原则贯彻到基层治理全过程。搭建多元化议决事平台,线下推广小区治理志愿小组,建立舆情预警、支部提请、业委召请、物业约请等多点触发的小区议事机制,打造“亲子议事厅”等协商共治品牌;线上活用“家**议事厅”平台,推进协商流程规范化、诉求解决时效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小区矛盾风险研判及跨部门联动处置、平战转换等机制。强成果共享。基层治理需注重创新多元化共享机制,提升居民参与小区共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小区在党组织和社会各方共同监督下,用好用活公共收益,建立小区公共收益反哺机制,健全“共治得积分,积分兑商品”多元激励机制,让小区治理发挥最大“惠民”效益。
建好“两大平台”,畅通“简约高效”善治渠道。基层治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粗放式管理不仅难以及时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和问题,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事倍功半。为此,小区善治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不断建强“线上+线下”两大平台提升整体效能,充分发挥便利与智慧、温度与效率相统一的“双擎”效应。做强线下党群服务阵地。织密建强“镇街+社区+小区”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打造5分钟可达的党群服务圈。鼓励以购买服务、项目创投等方式,吸纳和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党群服务供给,让小区党群服务站成为小区党支部学习交流、居民议事决策、党群沟通联系的阵地平台,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的温馨驿站,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做优线上智慧党建平台。依托智慧党建小程序,实现“一键表决、一口投诉、一窗公示、一键评价、一站数据”功能,多渠道归集基层治理信息,实现智能感知小区治理动态、智能统计分析减负增效,不断丰富居民参与小区善治的线上方式。通过党组织把关、全过程信息化留痕、可回溯管理,提高小区公共事项决策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
第二篇:在2024年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大会暨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稳边固边的根本,结合地方实际,立足群众所需,提出“融、汇、贯、通”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强队伍、建机制、补短板、树典型、增活力等举措,全方位推进**州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融”各方之力,推进基层服务力量全面加强。“民族融”,建强基层组织。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印发朝汉双语版指导手册2000余册,选派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开展双语服务。目前,全州村委会共有1268名少数民族干部,占总体的24.57%;居委会共有506名少数民族干部,占总体的28.54%,实现多民族共建共治。“新老融”,优化基层队伍。全州社区“两委”成员在35周岁以下的有653人,占比34.85%,36~49周岁的有968人,占比51.65%,全方位实现“两委”班子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积极提高“社工岗”待遇,落实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免费体检等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扎根基层。“多元融”,拓宽参与路径。健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科学划分网格,明确网格工作人员职责分工,细化网格工作台账,健全完善“双三长”“双报到”制度,鼓励各族群众在居住地认领网格任务。
“汇”众家所长,推进基层治理活力全面增强。“汇力量”,汇集基层社会治理多方资源。充分整合社区社会组织、驻地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培育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品牌性社会组织78家;建成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74个,累计培育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社工734名;建立村(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1367支,登记志愿者39644人;2019年以来,278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捐款捐物3.78亿元,373家社会组织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捐赠款物1亿元。“汇监督”,保障基层民主管理公开透明。推进村(社区)“两委”履职述职及村(居)务公开工作,印发《**州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工作方案》《关于深化村(居)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指导县(市)制定了《村(居)务公开标准目录》,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进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汇思想”,完善基层议事协商制度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形成城乡社区典型案例汇编,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
...
点赞 5
收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