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49 | 发布时间:2024-08-26
第一篇:在2024年全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力量下沉,通过党建赋能、党建聚能、党建蓄能,着力提升组织引领驱动力、治理协同聚合力、服务多元内生力,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赋能,提升组织引领驱动力
**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强大动能。完善体制机制。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和整体部署,建立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部署重点任务,上下联动、一体推动。聚焦攻薄促弱和提质增效,持续实施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区委书记带头示范,通过点题交办、自主选题等方式,确定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项目1个、一般项目63个。深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做实做细“三张清单”,引导驻区单位提供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建立资源清单296个、需求清单255个,签订项目清单291个,解决实际问题167项,切实提高资源与需求对接精准度。织密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6级基层组织链条,在474个网格建立482个网格党支部,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1029人、楼院党小组长1026人、党员中心户918个。逐步优化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年龄结构,70岁以下251人,占52%,初步形成了合理梯次。建立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后备人才库,储备后备人才267名,平均年龄61岁,社区战斗力显著增强。抓实强基保障。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基层有钱干事。开展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行动,建成社区居民食堂10个、“三点半学堂”11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个,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师徒结对,不断培养和充实社区党组织的骨干力量。举办网格党支部书记和后备人才示范培训班,全面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坚持党建聚能,提升治理协同聚合力
**区聚焦“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整合社区网格、物业服务企业和“三新”群体等多元力量,推动互联互通、融合治理。强化网格管理。实行“1+2+N”管理模式,形成网格党支部书记兼网格长、社区干部和机关干部作为网格员、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网格运行模式。加强对“多网合一”工作的统一领导,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16类网格统一合并为“一张网”,实现“一网统筹、事事入格”。健全“区级领导干部包保社区、街道班子成员包保网格、在职党员双向报到、专职网格员编组入户”的责任机制,确保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街道、社区、网格、“最小群防单元”一体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75件,化解2172件,化解率99.8%。3600余名“余晖卫士”深入社区网格,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推进“红色物业”。组建区物业行业党委,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行“三治融合”模式,引入公治、加强共治、筑牢自治,全面提升开放型小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党费支持力度,培树10个“红色物业”服务项目(企业)示范点,下拨市管、区管党费14万元,推动提升“红色物业”党建阵地建设水平。凝聚“三新”群体。开展“新新向党、暖蜂归巢”行动,整合街道、社区和区直职能部门工作力量,为新就业群体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举办“我爱**,‘小哥’行动起来”系列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完善54个“爱心驿站”功能,为“三新”群体等提供饮水、充电、休息场所,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
...
第二篇: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合各类资源,赋能组织建设、阵地建设,不断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大力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社区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集群众服务、政务服务、文体活动、文化素养、居家养老为一体的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社区活力。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搭好党建引领平台,提升阵地体系凝聚力。功能融合,搭建一站式阵地。**县秉持“应融尽融”原则,整合现有空间阵地,打造党群、政务、培训、休闲、文娱、亲子等多功能集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划分24小时、8小时服务功能区域,实现365天全天候服务不断档,共建图书室、社区居民议事厅、妇女之家、群众艺术书法室、心理疏导室、未成年活动室、调解室、文体活动室、舞蹈房、母婴室、多功能会议室等服务空间,不断延伸服务半径。根据居民需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打造免费共享自习室和寒暑期公益托管班,共计服务大、中、小学生500余名。力量聚合,打造专业化队伍。采取“6+N”管理模式,制定《关于深化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小区共驻共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通知》,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集聚效应,全县6个社区与108个单位党组织,1478名在职党员,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立双向沟通双向服务联系网,推动“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工作服务模式走深走实,形成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格局。以“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机制为基础,推动全县6个城市社区党支部与辖区13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物业企业签订108份共建协议,完善党建带群建促社建机制,推动党群阵地共建、项目共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创,不断充实党群服务力量,有效促进各类工作力量相聚合。截至目前,13名县处级干部和986名在职党员陆续到社区报到,累计600余人次参加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活动。资源整合,延伸共同体内涵。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激活“1+1>2”聚合效应,每季度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辖区内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参加会议。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辖区内各类优势资源,在“党建工作联创、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服务资源联用、环境卫生联搞”中,共建红色堡垒共同体,持续深化与辖区内快递、物流、外卖等“三新”领域行业共建联建活动,在为民服务中架起一座党群连心桥。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累计进社区、小区开展志愿服务200余次,如,县司法局进包联小区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县妇幼保健中心为社区居民开展“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团县委举办“社会实践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专业的暖心服务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增强了居民幸福感,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激发了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
二、搭好社区治理平台,深化阵地体系影响力。蓄力赋能,建设红色“加油站”。**县积极推动“三强三重·筑基强治”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品牌建设,立足社区师资队伍现状,注重聘请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等担任实训导师,以提升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通过设计“理论+实务+案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组织各类实践项目和活动,确保社区工作者能够在模拟和实际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关注社区工作者业务技能提升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其政治素养、群众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自实训基地成立以来,累计吸纳基层党建、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居民健康等各类实训导师30余名,储备各类课程50余个,为社区培训“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流动党员等累计2000余人。扩面提质,优化服务新阵地。为有效满足小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着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服务半径,设置37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覆盖45个居民小区,实现党群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深化了社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建设,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站;围绕“新晋邻”品牌建设,开展法律宣传、消防安全宣传、健康义诊、反诈宣传、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等活动;同时,党群服务站采取综合利用、资源共享,联合社区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不同群体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力争更加贴近党员群众实际需求,让党群服务站成为广大党员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暖心之家。今年以来,各社区组织“爱心义剪”“爱心义诊”“送学上门”“社区招聘会”等活动共计7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共商共治,探索治理“金点子”。搭建“乡镇—社区—小区”三级议事平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居民议事厅,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各职能部门联络人、小区党组织书记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工作小组,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意见箱”的形式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聚焦居民群众反映问题,每月围绕小区停车、飞线充电、非机动车停放、违章搭建、高空抛物等治理难点问题,召集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企业、居民代表等参与讨论,让居民从被动配合转变为主动参与。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200余次,收集群众诉求500余条,已解决486件,真正做到深入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捕捉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