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11 | 发布时间:2024-07-14
**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健全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制入手,发挥重点村引领作用,培育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深耕“责任田”,提升领导力
州委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书记抓、抓书记”,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知责明责、担责尽责。
一是坚持示范推动。州委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多次主持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州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出台《关于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若干措施(试行)》,制定组织振兴8条具体措施,推动责任上肩、措施到位、工作提质。带头落实书记抓基层党建“三个一”制度,领办乡镇党校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等基层党建重点项目,推动建立县乡党政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三个一”制度,凝聚党建工作合力。
二是健全组织体系。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作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县级党委抓乡促村、乡镇党委直接抓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院落)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乡村组织体系,将行政村优化为1347个,成立村民小组党小组9183个,设置党员中心户19971户,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强化调度落实。州委组织部加强统筹协调,连续3年搭建擂台,分地域、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基层党建“大调研”,聚焦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等重点内容,通过调研观摩、拉练比武的方式,推动“书记领题破难点、部长比武抓重点”,以重点难点问题突破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效能。探索推广乡村治理骨干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等有效做法,**县党建引领“六联”并进打造乡村治理山区样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市“小院说事”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县“转转工”模式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狠抓“重点村”,提升引领力
坚持重点村重点管理,通过用好试点项目和扶持政策建好一批先进村,排查整顿一批后进村,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是建好用好红色美丽村庄。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以红色精神铸魂。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内涵化要求,统筹整合党费、财政扶持资金、项目资金等各类资金3.3亿元,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村庄建设整体规划制定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规划,持续巩固提升10个全国、2个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成效,加快建设10个新一轮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全州统一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标识体系和“张富清服务驿站”,开展红色美丽村庄“线上打卡”活动,累计40万余人前往接受红色教育,吸引游客54万余人次,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做法在全国革命老区党建联建暨红色美丽村庄发展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得到中组部蹲点调研组肯定。
二是巩固拓展集体经济扶持村建设成果。大力实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扶持计划,以绿色发展壮骨。对644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扶持村进行跟踪管理,依托“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产业发展、股份合作、租赁经营、股权补偿、物业管理、服务创收等模式,发展生态康养、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吸纳6063名脱贫人口就业。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绩效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提升村级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2023年,全州共有110个村的588名村干部获得奖励290万元。
三是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聚焦村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民主管理混乱、党组织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巩固基层基础。按照“应纳尽纳、应整尽整”的原则,近三年排查整顿39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拉网式排查、靶向式整顿、体检式验收、清单式销号”闭环管理机制,落实“四个一”措施(1名县级领导联村、1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加强督促指导,做到整顿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提升一个。
三、锻造“主力军”,提升战斗力
着眼于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把锻造政治过硬、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农村骨干队伍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一是育强“领头雁”。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机制,强化县级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储备、培养、选拔的把关定向作用。目前,全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7.24%,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8.04%。实施“头雁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州、县、乡三级党校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培训,利用结对帮扶、对口合作资源,选派275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武汉、杭州集中培训,131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武汉先进村跟岗锻炼1个月,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加强关心关爱,开展“身体健康关爱行动”,统筹资金140万元对村党组织书记全面体检,对7人进行关怀帮扶。每年拿出乡镇公务员招录计划的30%定向招录村干部,其中招录村党组织书记不低于三分之二。近三年全州共定向招录村党组织书记133人。
二是修筑“蓄水池”。探索推进调研摸底、资格联审、县级备案、集中培训、跟岗锻炼等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措施,建立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健全村级后备力量“三定四个一”培养机制(定向、定标、定责培养,每年开展1次专题培训、组织1次跟班学习、主持召开1次群众会、联系10户群众),从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力量4485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129名。按照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要求,通过党校集中培训、“师带徒”结对帮带、一线单位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强培养,提升能力。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县市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分别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后备力量信息库,每年开展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村级后备力量成熟度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实际需要,及时将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力量吸纳到村“两委”队伍,村“两委”集中换届以来,全州先后有1259名村级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任职,其中259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三是用好“尖刀班”。尖刀班发端于脱贫攻坚,完善于战疫战洪,定型于乡村振兴。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聚焦帮扶重点的原则,优化调整单位驻点帮扶村,选派4182名机关干部到1487个村,与村“两委”干部组成“尖刀班”。坚持“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实行组织部门归口管理、县乡党委日常管理、乡村振兴部门履职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推动精锐力量下沉到村、优势资源聚集到村。
四、画好“同心圆”,提升凝聚力
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体制机制。
一是“三治”融合聚力量。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全面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所有村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并按规定备案实施,推行农户参与乡村建设、庭院卫生、公益美德积分管理制度,提升群众参与度。强化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推行“一村一警(辅警)”,实现乡镇、村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整“无事酒”等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最美”评选,每年推选各类榜样200余个,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二是干群同心解难题。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干部下沉、党员带头,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引导群众在“评理说事”矛盾纠纷化解、“书记听我说”畅通群众诉求、“邻里互助队”农村院落治理、“三级联动”以奖代补等方面探索路径,共同解决产业发展、环境美化、基础设施管护等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减负增效添动能。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共同发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按照全省村级组织履职事项清单指导目录,细化制定村级组织主责事项、协助事项和负面事项清单,建立准入制和动态调整制度,全面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打造“恩汇办”APP,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村(社区)延伸,全州204个便民事项实现“掌上办”,28个高频事项下沉乡村。深入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治理,清理整合各类村级工作群组2000余个。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