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09 | 发布时间:2024-06-19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是习近平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面对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正在经历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磅礴伟力的重要作用。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入理解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内涵与意义
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团结奋斗始终是全体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品质,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走向辉煌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团结奋斗,既是对过去几千年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诠释。对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刻把握,能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精神支撑、注入实践力量。
(一)团结奋斗具有丰富的内涵
“团结奋斗”这一核心概念包含了“团结”和“奋斗”两个要素。《现代汉语词典》对“团结”和“奋斗”分别作出如下释义:“团结”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第二重含义是齐心协力、结合紧密以及和睦;“奋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习近平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团结和奋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团结为奋斗提供凝聚力和方向,奋斗为团结提供了思想和物质基础,二者不可分割。由此可见,“团结奋斗”就是具有共同理想或共同任务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集中力量努力干。团结奋斗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因此对其理解要紧密结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在新时代的中国,团结奋斗的主体力量是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具体包括全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过程中,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凝聚磅礴力量。“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该论断表明,“团结奋斗”包含了行动结果和精神标识二重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行奋斗,使得新时代十年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因此,本文对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内涵定义如下: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
(二)深入领会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全体中国人民携手共进的崭新阶段。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团结奋斗是全体中国人民赢得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紧紧抓住时代机遇,汇聚起万众一心、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有效应对国内外新挑战,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团结奋斗有助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携手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血脉中的强大力量。团结奋斗传承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践行团结奋斗精神,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同的事业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单靠个体力量难以应对。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一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成功应对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如在经济转型、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充分体现了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随着团结奋斗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已经成为我国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等重大灾害面前,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用团结奋斗筑起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团结奋斗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团结一心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走向繁荣的关键。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关系日益和谐,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在团结奋斗过程中,各民族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对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认同”,不断提升国家认同感、国家向心力、国家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了显著增强。在团结奋斗过程中,全体人民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国家的向心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对国家的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团结奋斗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铸就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团结奋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基石和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这一伟大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十四亿多人口既创造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也给现代化所需要的要素保障等带来巨大压力。团结奋斗使全体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意识和实践自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行进。人民群众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团结奋斗充分发挥亿万民众的创造伟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探索未知,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不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为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
二、团结奋斗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进入新时代,团结奋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凝聚力的关键,更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团结奋斗的精神和行动,能够充分体现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一)团结奋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
爱国主义是自古以来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深厚爱国情感,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革故鼎新、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命运迎来了转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意识到自身苦难的根源,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经过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始真正地打破地区、文化、民族、宗教的藩篱,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征途中形成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外敌入侵和封建压迫,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开始有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艰难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突破、文化繁荣兴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党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周围不断砥砺奋斗,是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在团结奋斗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核,最终构建起现代中国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这就是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更需汇聚起最为广泛的力量,在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中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内涵和历史重任。
(二)团结奋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可以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资源,爱国主义教育能促进全民族的团结奋斗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说话,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说话”。毫无疑问,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以上的成果、成就、实践和优势,它们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资源和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取得全方位的进步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和现实成就,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现实资源。另一方面,团结奋斗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凝结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精神成果。习近平认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伟大民族精神也被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囊括了团结奋斗的要义。这些精神财富被不断宣传和梳理,构建起精炼而丰富的精神谱系,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践行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纽带的团结奋斗创造了历史伟业。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样激发着全民族的团结奋斗实践。爱国主义的精神谱系也必将延续着新的时代内容。如习近平所言:“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个殷切期望连接现实与未来,进一步说明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团结奋斗的必要和必然。
(三)团结奋斗是新时代接续弘扬爱国主义事业的“黏合剂”和“压舱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过程中,需要坚定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教育是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赓续红色血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业之本。如同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一样,接续弘扬爱国主义前进的道路会遭遇风险挑战。这些前进道路上的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刻警醒着我们,民族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敌对势力试图阻挠中国进行强国建设、推进复兴伟业,企图破坏我们的团结和稳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难以预料的威胁因素不断增多,在“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的重重考验下“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故而,未来依然需要牢牢坚持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秀传统,让团结奋斗的精神和行动起到“黏合剂”和“压舱石”的作用。团结奋斗是“黏合剂”,能够凝聚爱国主义共同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当前新的社会思潮、利益诉求日渐多元,习近平指出:“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因此,必须以团结奋斗为无形却坚实的纽带,将全国各种爱国实践力量拧紧在一起,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团结奋斗是“压舱石”,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坚盾利矛。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体系深度调整,国际力量深度变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断对我国进行遏制、封锁和极限施压,企图干扰甚至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进行更加扎实的工作。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思想引领,尤其要凝聚青年力量。在思想教育战线上,要争取和培养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反对一切瓦解党和国家合法性、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言行,需要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团结奋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坚盾和利矛,是未来征程上用事实成就和团结精神争取引领广大青年对党、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热爱的有力保障。
三、加强以团结奋斗为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弘扬团结奋斗的精神,这不仅是一种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更是一种实际行动的体现,要在学习历史、汲取精神、积极践行中将爱国情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将强国志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石,将报国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第一,学习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百余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在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因此,爱国必先知史。“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此,要开展以“五史”教育为载体,以团结奋斗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贯通古今,在知史中爱国,不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具体来说,一是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团结奋斗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二是要加强改革开放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凝聚起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三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人们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之情。
第二,汲取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爱国主义认知是产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是增强爱国主义意志和践行爱国主义行为的先导。对团结奋斗精神的阐发,是增强爱国认知、抵御侵蚀和建构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有效手段。当前,以“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错误思潮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构成挑战,容易诱发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怀疑和疏离,甚至造成对爱国认知的偏差。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国情教育,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使人民群众客观、及时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在团结奋斗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同时,要利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移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聚焦团结奋斗的主题,创新方法手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潮和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紧抓住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第三,促进行动。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一种情感传达,更要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实践。以团结奋斗为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更加侧重于激发行动的力量,突出其实践性。只有通过团结奋斗的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在抗击自然灾害、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人民需要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这些实践经历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感,也能够让人民更加深入地理解团结奋斗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新时代以团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等几个维度,促进人民团结一致爱国。首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凝聚全党共识、反映人民期待,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就和发生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困难、应对一切不确定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其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最高利益、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够促进各个民族的团结奋斗,形成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大中小学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用好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手,让全国各族人民树立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意识到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实现复兴伟业。引导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用现实案例的展示教育和实际行动来反对分裂国家及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最后,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不仅关系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关乎每个人的切实利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国家才能稳步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应当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其国家安全意识。政府、媒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加大国家安全宣传力度,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还可以组织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国家安全教育,让每个人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