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经验做法:党建引领“四力”融合 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浏览量:175     |      发布时间:2024-04-10

近年来,县以全省中小城市党建工作试点为契机,以实施“红网”工程为抓手,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倾、队伍下沉,通过运用大党建思维、多融合治理方式,着力推动组织引领赋力、治理协同发力、服务多元聚力、保障坚强有力,有效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社区组织力

县注重把党建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强大效能。

健全领导机制。调整成立县委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谋划、系统调度和指导推动。深化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以街道“大工委”为管理“枢纽”,强化“书记抓、抓书记”管理制度,提高街道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采取“专职委员+兼职委员”形式,引导驻区单位提供资源,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治共享。

织密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金字塔”型党组织设置格局,在全县23个城市社区划分301个网格,坚持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相融合,将党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18类网格统一合并为“一张网”,把各级组织联起来,实现网格内党员群众、两新组织及驻区单位全覆盖。

建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从全县范围内公开考选7名机关干部到城市社区任职党组织书记,选派23名红领书记到城市社区任职,为社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行小区党支部书记星级管理,对履职不力的坚决予以调整撤换。2023年以来,共选配小区党支部书记158名,调整撤换党支部书记28名,社区战斗力显著增强。

二、推动重心下移,提升小区治理力

县坚持“一切工作到小区”,推动治理重心向小区下移,治理手段向末梢延伸,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实行分类治理。精准划分小区类型,将158个生活区划分为商业开发小区、家属院小区、回迁安置小区、老旧小区、混合小区等5种类型,结合12345热线诉求情况,找准共性问题,紧盯个性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推动问题系统化解决,以“分类抓”推动小区治理整体“大提升”。

强化联动治理。开展综合执法进小区,整合公安、住建等9个部门力量,设立联动服务站148处,下沉执法人员317名,每月开展2次联合巡查执法,全面消除小区内执法真空地带,快速精准处置各类纠纷3108件,累计清除毁绿种菜地块1200平方米,清理“僵尸车”240辆,整治“飞线”93处。

聚力专项治理。围绕物业领域,成立“红色物业”党建联席会,定期协商化解物业矛盾纠纷,用活“红黑榜”和小区党支部评价物业制度,倒逼物业服务水平提升。截至目前,评选物业“红榜”16个、“黑榜”15个,撤换物业经理2人。聚焦重点小区,在去年完成22个重点小区整治基础上,今年新确定7个重点小区集中突破,明确完成时限,建立帮包台账,确保整治效果。

注重智慧治理。以“莒南红e家”APP为基础,投入120万元推进“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动智慧平台建设,设计“诉求管理模块”,以线上“接单”、精准“派单”、高质量“结单”、居民“评单”的“四单”管理模式,实现综合执法与小区自治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做实做细“下呼上应”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接单780条,结单率达100%。

三、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惠民服务力

县面对居民生活需求多元化,通过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未诉先办,实现靠前服务。推行“我们身边的12345”,将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工、楼长单元长联系方式进行公示,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制定“楼长单元长‘周一夜话’、社区周四‘同心议’、周末‘书记有约’”三项常态化例会制度,实现“‘同心驿’里找书记、‘同心e’里找楼长”。

同心惠民,提供多元服务。由社区党组织领办,整合爱心银行、爱心商家和镇街特色农产品等225项资源清单,存入“资源银行”,招募有特长、有手艺的小区服务“达人”690人,开展系列“同心惠”活动320余场次;聚焦“一老一小一妇一贫一弱一残”重点群体,创新开展“同心微善”行动,组建志愿服务队486支,志愿者达6300余名,常态化开展“微善小食堂”“微善小课堂”“微善小义诊”等志愿服务,在微小善举中传递社区温暖。

居民点单,实现精准服务。深化“双报到”工作,健全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报到分类发挥作用机制,科学设置7类社区志愿服务岗位,采取“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形式,引导6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6929名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开展志愿服务、深化共驻共建等活动,满足居民需求。

四、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工作保障力

县聚焦治理薄弱环节,打造全要素保障链条,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人员保障。凝聚小区“党员一长三官五老N能人”工作合力,着力解决小区内矛盾诉求“谁来办、怎么办”的问题,分批分区域选配、调整楼长单元长队伍3384名,全面推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服务;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发展,探索“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党组织书记”培养链条,持续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目前,全县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工数达18.1人。

强化阵地保障。按照“便民服务、办公议事、党群活动3项基本功能和1个特色功能空间、N项活动”的“3+1+N”标准,开展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行动,加大综合服务用房排查移交力度,采取集中、分散等方式探索设立老年食堂、托幼机构等特色服务场所,推动小区“同心驿”等党群服务阵地纵向延伸、横向拓面。目前,已在158个生活区建设“同心驿”179处,全力打造“十分钟服务圈”。

强化经费保障。抓好“微光成长计划”,聚焦社区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通过提供经营场所、帮助宣传推介等方式,累计为23个社区提供300余万元资金物资支持;健全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服务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同步建立小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由社区统筹使用,确保社区有钱办事、高效运转;严格落实“3岗18级”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建立定期增长机制,着力解决社区工作者“后顾之忧”。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