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某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思路

浏览量:247     |      发布时间:2024-04-08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xx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聚焦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加快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集中更多资源力量支持脱贫群众增收、脱贫区域发展,高质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概括为“四一二三四”,具体如下。

一、严格“四个不摘”要求

(一)坚持摘帽不摘责任。聚力健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长效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体系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三大重点任务,做到思想不懈怠、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

(二)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根据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际困难适度倾斜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

(三)坚持摘帽不摘帮扶。持续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包县包村包户帮扶、定点帮扶、市县结对帮扶、校地结对帮扶等帮扶措施,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优化。

(四)坚持摘帽不摘监管。全面加强对脱贫县、村、户以及监测对象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苗头性问题。

二、优化一项机制(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发挥数据赋能优势。持续优化完善“5+2”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联动机制,加强与民政、人社、医保等重点行业部门数据交换共享,发挥大数据智能比对、模型分析、预测预警等作用,实现跨部门信息整合,提高监测帮扶和风险消除效率。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平台建设和应用,将信息拓展覆盖到全体农户,综合运用“铁脚板+网格化+大数据”等手段,持续抓实抓细监测识别,加力加劲推动风险消除,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二)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

(三)持续强化监测帮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根据监测户返贫致贫风险和劳动能力状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人因户落实针对性帮扶,推动风险消除。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积极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以及小额贷款等方式,至少落实一项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的监测户,要配合民政等相关部门强化低保、特困供养、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等兜底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对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同时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三、提升“双业”帮扶成效(产业帮扶、就业帮扶)

(一)强化产业帮扶。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升级发展,组织脱贫地区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推动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实实在在加快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推动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家居、特色手工、特色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产业链向乡镇、村庄、农户延伸,培育一批乡镇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开展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组织第三批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验收筹备工作。分类提升帮扶产业,按照“巩固、提升、盘活、调整”的思路,持续做好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脱贫群众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加大财政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力度,全市范围内力争达到65%以上且不低于2023年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

(二)强化稳岗就业。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围绕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20万人以上的“硬任务”,数量上努力保存量、拓增量,质量上更多抓培训、建品牌,力争实现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强化市域内外劳务协作,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落实交通补贴、吸纳就业奖补等各项政策;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统筹高素质农民培育、雨露计划培训、乡村工匠培育等培训计划资源,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组织认定第二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择优推荐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和大师,培育一批区域性劳务品牌,提升就业层次,促进就业增收。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示范点创建活动。

(三)强化增收举措。落实《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脱贫人口增收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精神,聚焦脱贫人口、监测对象,通过社会保障、社会帮扶、盘活用好农村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发展和建设、治理水平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增收。探索建立激励脱贫群众勤劳致富的政策机制,健全体现内生发展动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性保障相结合,更多发挥脱贫群众主体作用,调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性,提升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更多依靠自己努力增收致富。

四、巩固“三保障”成果(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

(一)筑牢义务教育保障防线。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日报告、周汇总、月通报,早发现、早劝返、早安置;落实教育帮扶资助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助学活动,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人失学、无人辍学。

(二)筑牢基本医疗保障防线。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全市所有脱贫户、监测户落实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健康帮扶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功能,落细健康帮扶政策,确保2024年维持脱贫享受政策户、监测户居民医保参保率100%不变,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三)筑牢住房安全保障防线。加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日常监测,对易返贫致贫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发现一户、鉴定一户,提升一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四)筑牢饮水安全保障防线。加强对脱贫地区和供水薄弱地区饮水情况动态监测,确保2024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5%。巩固维护好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果,持续加大维修管护力度,稳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五、激发“四方”合力(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联户帮扶

(一)统筹用好帮扶力量。创新运用“三个三”定点帮扶机制,全方位激活帮扶干部和派驻单位新动能,持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充分释放能量。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管理考核、激励保障和能力培训,推动驻村干部沉在村里、干在一线,把更多资源、精力用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上,引领强村富民新路径。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院校+”行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科技特派员、产业顾问组等帮扶作用,组织动员开展消费帮扶,凝聚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合力。认真落实各级干部联系脱贫县、脱贫村、脱贫户(监测户)机制,加强入户走访帮扶,解决群众困难问题;扎实开展“帮扶日”活动,利用每月“帮扶日”,动员组织各级结对帮扶人员常态化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一”(开展一次调研、办好一件实事、宣讲一次政策、打扫一次庭院)活动,密切干群关系,提升群众认可度、满意度。

(二)加大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做好市厅级领导联系脱贫县调研指导的服务保障工作,协调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落实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持政策,加大补短板促振兴项目实施力度,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员选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推动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常态化帮扶机制,对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淅川县,继续倾斜安排市级财政衔接资金,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补短板、强弱项。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推动解决好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积极争取并指导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对支持人口较多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的投入,强化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有发展、可致富。

(三)激发脱贫群众志气心气底气。坚持志智双扶,发挥脱贫群众主体作用,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增收致富更有奔头。加强政策引导,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激励勤劳致富。加强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选树勤劳致富典型、星级文明户等,促进群众比学赶超。加强道德引导,指导完善“一约四会”,鼓励建立“孝善基金”,持续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引导脱贫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六、强化工作保障

(一)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坚持“谋划必调研、审核必论证、入库必核实、建设必监管”要求,突出衔接资金支持重点,优先支持联农带农益农产业发展,做好2024年度中央和省级、市级财政衔接资金分配下达工作,保持资金投入规模总体稳定。抢抓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机遇,在吃透政策、精准研判、谋划项目的基础上,持续运用完善线上调度与线下调研相结合机制,加强重要时间节点跟踪监测,强化资金项目动态管理,以项目大建设铸牢成果巩固根基。常态化推进项目建设,规范项目入库程序,强化项目入库论证,提高入库项目质量,确保已完工项目、项目竣工率数据达标。推广应用《河南省衔接资金全流程操作手册》,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培训,规范衔接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确保中央衔接资金支出进度、中省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序时进度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项目资产确权移交,强化项目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处置权管理。

(二)加大金融帮扶力度。持续推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小额信贷扶持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应贷尽贷。持续提升精准扶贫企业贷帮扶率,探索创新金融帮扶模式,确保符合条件的帮扶企业应贷尽贷。持续运用推动“富民贷”、富农产业贷在全市范围内提质扩面,惠及更多农户。组织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培训,推广运用“村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户+脱贫户(金融)”等金融帮扶模式,完善防返贫保险机制,丰富农业产业保险产品,推动金融帮扶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开展摄影短视频大赛、典型案例征集等系列活动,宣传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就成效、新风新貌。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加强与中央驻豫和省驻宛媒体合作,积极协调配合中央和省级媒体来宛宣传。利用市乡村振兴局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和载体,常态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热情干劲。

(四)抓好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培训。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以省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流基地评选申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提升(南水北调学院)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流基地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炼脱贫经验、挖掘减贫故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视频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等方式,重点抓好县乡领导干部、县乡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示范培训,做好市级组织工作;抓好分级分类培训,指导县乡抓好乡村振兴系统干部、乡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政策水平和实战本领。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