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00
发布时间:2025-04-25
以学思践悟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同志们: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今天,我将围绕“以学思践悟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一主题,为大家进行一次专题讲解。
一、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党的优良作风
(一)党的作风事关党的性质。党风是党的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党在运用这个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研究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由此便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党的性质决定着党的作风,也靠党的作风来体现、靠党的作风来维护。党的作风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保持党的性质和先进性、纯洁性;党的作风不正,党的性质就可能发生蜕变,先进性、纯洁性就无法保持。特别是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队伍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和各种诱惑侵蚀更加突出。所以,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坚持党的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举措。
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养正气、祛邪气、固根本。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要自觉用这一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二)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和执政之基。能否赢得民心,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而最直观、最现实的尺度则取决于党的作风。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塑造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赢得了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为党的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优良的作风从来都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信任、拥护和支持的强大人格力量所在。只有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打造一支拥有良好作风的党员干部队伍,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才能始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
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群众路线,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党的作风引领社会风气。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党员干部的行为有着示范性,对社会风气具有“风向标”作用。党员干部的言行举动,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易效仿。所谓“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克服一切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奢靡享乐的思想和行为,在全党营造出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清正廉洁的好作风,才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二、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一)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从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2017年10月27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作出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再到2022年10月25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再次成为重要议程之一,释放出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推动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新时代以来,从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等重要会议都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到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都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由表及里、固本培元、层层深入,“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成为新时代以来抓作风建设的显著特征。这充分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也充分证明了“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二)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对“四风”问题,必须下大气力惩治。反对形式主义,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反对官僚主义,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反对奢靡之风,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坚持不懈纠正“四风”,要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严肃查处,寸步不让,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既着力针对面上“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也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