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深入推动学习教育,筑牢作风坚固堤坝

浏览量:106

发布时间:2025-04-19

同志们: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我们开展此次专题党课,旨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优良作风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与同志们共同交流学习。

一、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这是坚守“政治信仰”的必然要求。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从严管党治党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高谋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一个时期以来表现突出的作风问题,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是坚守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生动实践。通过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我们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坚守“政治高线”的必然要求。例如,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这是践行“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央八项规定聚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出发,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从整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到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都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行动,不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从具体问题入手,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从遏制“月饼里的奢靡”“舌尖上的腐败”,到整治“餐桌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再到纠治“会所里的歪风”,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一系列举措,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生动体现,通过持续不断地整治作风问题,清除党内存在的杂质和病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自我革命提供了重要抓手。这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保障。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新风正气,既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引领伟大变革的重要因素。经过长期努力,全党转作风改作风的思想政治根基不断巩固,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有力提振。良好的作风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以务实的改革精神、清廉的工作作风,察民情、晓民意、解民忧、排民难,能够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无论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还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以及在推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中,优良的作风都发挥了关键保障作用。

二、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内涵。一是要以“严实作风”的要求筑牢思想根基。严实作风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不敷衍、不塞责。在深入基层调研时,要真正沉下心去,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搞虚假政绩、不做表面文章。通过不断强化严实作风,使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筑牢抵制不良风气的思想防线,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成为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二是要以“务实担当”的要求强化行动自觉。务实担当体现在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工作中,要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的现象,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主动作为,敢于啃“硬骨头”。比如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化改革等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以务实的行动,积极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落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担当精神,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不断强化行动自觉。三是要以“廉洁自律”的要求涵养政治品格。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操守,也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决杜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吃喝、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行为。要注重自身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涵养高尚的政治品格,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四是要以“为民初心”的要求践行使命担当。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为民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推进工作,都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为民初心”践行使命担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三、全面检视存在的问题。一是“知行合一”尚存一定差距。在部分党员干部中,虽然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例如,在一些会议活动中,虽然强调要精简会议流程、提高会议效率,但仍然存在冗长的会议议程、空洞的讲话内容;在调研工作中,有的干部只是简单地走走过场,没有真正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没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落实长效”机制仍需健全。虽然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检查不严格等问题。一些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缺乏明确的惩处标准和有力的执行措施。同时,在制度的动态调整和完善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及时根据新形势、新问题对制度进行优化,导致落实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期有效落实。三是“执行标准”有待统一。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对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执行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办公用房、公务接待等方面的具体标准掌握上,有的地方和部门执行较为严格,有的则相对宽松,这容易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也给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此外,对于一些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缺乏统一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精准打击违规行为。四是“监督考核”需更加精准有力。当前的监督考核机制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监督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上级检查、专项督查等,缺乏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手段。同时,监督考核的指标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党员干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实际情况。对于考核结果的运用也不够充分,没有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紧密挂钩,导致监督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