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78 | 发布时间:2024-08-22
同志们: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发挥金融助力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首先,我谨代表省政府,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辛勤耕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血脉,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其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相聚于此,正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活水”作用,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清重要意义,攻坚克难抓实见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需要重点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而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如此巨大刚性资金需求,需要农村金融发挥作为农村经济“活水”的作用。
(一)能够提供盘活乡村产业的资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能够直接提高乡村产业资本的积累水平,有效扩大乡村产业生产规模,促进乡村产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与改善。近些年,乡村产业链得到了显著延伸,其所包含的每个环节都迫切需要资金,而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能够使乡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得到持续投入,从而实现乡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二)能够规避与转移农业风险。通常来讲,传统农民靠天吃饭,其农业生产必然面临诸如气候、降水等自然风险。同时,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面临市场风险,如投资回收期长、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回报率低等。以上这些农业风险极易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导致农业产出减少或农产品销路堵塞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使农民收入不稳定。而农村金融工具能有效对这些农业风险进行规避或转移。比如,运用农业保险保障制度为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农业风险保障基金的设立与运营应对农业巨灾等风险,规避类似禽流感等对农户的毁灭性打击;采用金融衍生品诸如农产品期货期权等对农产品价格进行管理,规避因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农业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三)能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在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金融的杠杆功能可以引导资本下乡,促使金融服务与商业资本联动,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探索金融业与实体业合作发展新模式等,从而让农民共享金融发展成果。金融发展成果的取得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立足于我国国情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才能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得更加紧密。而且在此衔接过程中,乡村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信用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都会得到改善,相关金融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将达到预期设想。
二、盘点总结工作成效,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一)广泛覆盖的基础金融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近些年,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铺设了众多网点,促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供给的配置效率大大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普及率迅速提高。金融机构通过与农民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其办理各项基础金融业务,有效缓解了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将近十年,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趋于成熟,为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各金融单位通过背包银行、手机银行等终端设备,使农民获得了便利、快捷的基础金融服务。而农业产业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也是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点。目前更加普及的基础金融服务模式,已形成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合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涉农贷款增速持续增长。我国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以来,涉农贷款余额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末高1.7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的逐年持续增长,提高了我国农村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水平,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加速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
(三)有特色的涉农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在整个乡村振兴过程中,伴随着诸多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金融机构在各地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抵押业务,先后推出了众多有特色的涉农贷款产品。其一是将仓单、专利权等作为抵押物,以解决农机企业、科技型农业企业等抵押物少的企业贷款需求;其二是面向涉农的商业项目,将经营收益权、应收账款、存货等特有资产作为抵押物来使企业获得贷款;其三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来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贷款;其四是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物来使符合条件的借款人获得贷款;其五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与农户个体,将采取龙头企业担保与农户多户联保等形式使得他们获得贷款。
(四)保险租赁呈现长足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涵盖主要大宗农产品的农业生产经营保险体系,为防范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保障农民收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保费补贴总额从2007年至2022年增长了将近25倍,受益农户获赔总额从2007年的3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24.1亿元。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支持农业的租赁业务,不仅打破了农业生产环节的局限性,为农户和涉农企业等带来了专业的租赁设施和设备,还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环保农业、科技农业、智能化农业的转变,从而助推了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五)互联网金融拓宽了涉农融资渠道。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P2P网络借贷、小额网络贷款、互联网众筹等涉农融资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所推出的“旺农贷”业务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了低息贷款;京东金融根据自身互联网渠道、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所推出的“京农贷”业务,以更加方便快捷直接的方式,给订单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了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
三、锚定目标巩固良好势头,抓住关键躬身实干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金融的可得性和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因此,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根本上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为此,要始终坚持金融发展为了人民,注重提升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金融工作成效的标尺。要始终坚持金融发展成果由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持续抓好普惠金融产品定期发布机制,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二)健全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多方联动机制。首先,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政策性银行要切实把握农村发展与金融投入的关系,持续强化农村金融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支农惠农金融政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利用国有银行的优势。国有银行作为支农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要聚焦“三农”创新支农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涉农贷款发放力度,持续优化助农取款站点布局,为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最后,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保证农村信用社营利的同时保持其普惠性,完善省市县三级农村信用社组织建设,使其提供农民可接受范围内的金融产品,进而为乡村全面振兴助力。
(三)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水平。金融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对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深远。农村金融的创新既要以市场法则为依据,优化现有农村金融产品结构,也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全新的服务理念,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从而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的改革进程。为此,要紧扣“三农”发展实际和农民的客观需求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通过“整村授信”“综合服务站”等服务模式的开发与推广,常态化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信用评价+整村金融”服务工作,从而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助农惠农。
...
(奋书文库首发)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