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21 | 发布时间:2024-07-20
【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市xx镇东部,与xx接壤,xx省道、xx高速横穿而过。全村区域面积xx平方公里,共有xx个村民小组,xx户共xx人,村党总支下辖x个党支部,党员xx人,耕地面积xx亩。先后荣获xxx、xxx等荣誉称号。近年来,xx村扎实推进乡村依法治理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xx村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xx万元以上,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连续30年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发生,邻里友善、村容整洁,呈现出一幅“治理有效、生活和谐、乡风文明”的美丽田园图景。
【任务措施】
(一)探索治理模式,筑牢法治根基
xx村积极探索出乡村治理的“135”模式
1.“135”的“1”,即1个以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的、完善的乡村治理组织架构。为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xx村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村级组织建设,引导和推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成立“五会一队”基层自治组织,即组建调解委员会,发动威望较高的乡贤五老、族长、村小组组长参与到村民纠纷调解中,并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办事章程,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避免攀比和铺张浪费,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组建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治安巡逻队,常态化开展矛盾调处和治安巡逻工作,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组建由村干部和保洁为成员的环境理事会,划分责任区,每片区以“一名保洁+一名村干部”的形式设岗定责,承担片区内的常态化卫生保洁、维护和监管工作。成立党员村民代表议事会,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明确议事内容及议事程序,无论大事小事,凡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都要严格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体现民意。
2.“135”的“3”,即狠抓干部任用、土地分配、社会保障等3个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从建强基层组织、清理集体资源、壮大乡村产业、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xx村以创建“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为目标,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3.“135”的“5”,即通过“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法治人、以心聚人”等5个创新机制,构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新格局。
以文化人,营造良好的乡村人文环境。xx村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引领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创办诗词楹联协会,组建腰鼓队、民间乐器队等民间文化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汇演、送春联、学术讨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张贴形象有趣的移风易俗宣传标语,以及禁赌、讲究公德、尊老爱幼等条款,推动移风易俗,全村形成村规民约树新风美好图景。
以理服人,建立阳光村务机制。推行民主决策,成立党员、村民代表议事会,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明确议事内容及议事程序,做实“一事一议”,按多数人意见进行民主决策;因地制宜拟订村民自治章程,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以村民大会的形式对章程内容进行表决;切实保障民主监督,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每项开支进行审核,监督,账目清晰,并定期张榜公布,做到收入有来源,开支有去向,并进行公布公告;全面实施村务公开,通过村务公示栏和广播,将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村干部工作目标、党支部会议决议、党员承诺、党费收缴等党务、政务、财务内容向群众全面公开,给村民一本放心账。
以德育人,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崇德向善。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进一步提高村民精神文明意识;组织乡贤五老召开“道德评议会”,开展文明村风宣传,遏制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提倡勤劳节俭美德,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以法治人,夯实乡村振兴的“稳定器”。梳理完善村务监督、民主议事等规章制度,组织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明确各类理事会职责和运转流程,保障村级事务规范运行;广泛开展司法公共服务和法治宣传,运用贴近本村村民生产生活的典型案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充实法律服务资源,充分发挥法律顾问、警务室及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全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以心聚人,让村民齐心协力干事创新。坚持以发动依靠群众为根本,以“敲门行动”为载体,做实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征求村民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意见,对村组建设的建议,做到“干部进门槛、群众记心坎”,促进干群关系持续增近。
(二)强化普法力度,营造法治氛围
为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一是采取会议形式,举办普法活动,开设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利用电子显示屏、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根据上级在各阶段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不同的节点开展法治宣传,先后开展了“民法典进村”法治讲座、12·4国家宪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宪法》《民法典》《劳动法》《食品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防护知识,持续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作用,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讲解了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劳务纠纷、网络电信诈骗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等。宣传了信访工作条例、国家安全法、残疾人保障法、民法典物权篇、婚姻篇等法律法规。开设普法小课堂,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活动,提升村民法律意识,让村民懂得遇事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结合自身特色,打造法治亮点
xx村是中国楹联文化村,有丰富的楹联文化氛围。将诗楹与法治文化结合,创新特色法治文化。创办了诗词楹联协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协会成员积极收集普法素材,积极创作,把创作诗词、楹联佳句、格言作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其在法治文化长廊进行展示,供全村村民学习,让大家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法治文化的力量。将普法以广大干群喜闻乐见的诗词、楹联形式展现出来,有力的推动了全村普法、法治文化建设。xx村始终把德治教化做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组建道德评议会,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方式加强道德约束。开展家风家训教育,结合全村33个姓氏,制定了姓氏家训榜,以群众通俗易懂的话语,编撰《家训手册》,并公榜上墙,用来警示、教育村民,营造邻里友爱、互帮互助、崇德向善的氛围,倡导邻里友善,互帮互助。通过“乡村大喇叭”,对农民群众实时开展普法宣传,用文化带动民风民情,促进乡村长治久安。
(四)创新五心调解,筑牢法治之路
xx村始终把“群众至上”理念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坚持民生为本,累计争取资金1000多万,打造老年人幸福食堂、老年儿童快乐之家、村级文化长廊和新潭子旅游休闲项目等一批全省、全市民生样版工程。特别是老年人幸福食堂项目,不仅化解了村里32名“留守老人”饥饱无人知、病倒无人晓的风险,一些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也在围桌吃饭、餐前餐后的棋牌娱乐活动中化解了,同时也在茶余饭后进行了普法宣传,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更带来了民风的好转。30年来,xx村坚持和传承“枫桥经验”,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组建覆盖全村的调委会和调解小组。建立每天一例会,一周一研判的常态维稳机制。以“敲门行动”为载体,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做实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工作,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包括责任心、用心、耐心、爱心、恒心在内的“五心调解工作法”,即干部要有责任心,对待工作要用心,劝说群众要有耐心,对待弱势群众要有爱心,坚持调解要有恒心。近30年,xx村无人到市镇两级上访,真正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特点和效果】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来,xx村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依托党建引领,深化“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即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提升村民法治素养。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xx村村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法律服务供给不断优化,“五治融合”程度不断深入,人人学法、人人讲法、人人守法氛围不断浓厚。
二是夯实乡村治理基础。xx村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实落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30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不断提升和巩固法治乡村建设成果。
三是营造法治乡村氛围。xx村在实践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五心”调解工作法、坚持“五治”融合,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解决矛盾纠纷,为xx村乡村振兴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