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37 | 发布时间:2024-07-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压力日益加大,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正是应对这一挑战而提出的,过紧日子的目的在于通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监督和管理等手段,确保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围绕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的内涵、各地财政部门探索过紧日子的实践经验,以及过紧日子面临的现实困难与建议展开探讨,以期为财政部门探索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时代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的内涵要义
(一)新时代赋予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新内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更加注重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政府部门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主体,建立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所谓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是指在财政资源紧张或有限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管理手段和政策调整,确保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民众在日常运营和生活中能够持续稳定地应对经济压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常态化”,即不再是应对短期财政压力的临时性措施,而是成为长期、稳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
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要求财政部门在保障基本支出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等方式,实现财政资金的节约和高效使用。要从预算控制、支出优化、收入拓展、绩效评价、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约束,确保在有限的资源下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基本需求。
(二)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的现实意义
1.过紧日子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探索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建立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能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通过预算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过紧日子助力稳定经济增长,有利于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三是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强调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和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注入活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过紧日子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要求。在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财政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点。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是应对当前各项挑战的重要手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求在有限的财政资金下实现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第一,强化预算管理与控制。预算管理与控制是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领域和项目中;同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有效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与滥用。第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要求政府在财政支出上更加注重效益和效率,要优先保障民生、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压缩一般性支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第三,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资金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3.过紧日子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路径。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是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要着力推动政府从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加注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探索构建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能促使政府在财政资金使用上更加注重效益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助推政府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与公信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4.过紧日子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不仅是应对短期财政压力的策略,更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其一,通过倡导过紧日子,鼓励人们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二,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要求政府在财政资源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益,确保资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有助于减少社会贫富差距,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为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三,过紧日子鼓励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创新和效率,推动经济从高消耗、高污染向绿色低碳、高效益的方向转型,助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其四,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倡导人们养成节约、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培养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二、各地财政部门过紧日子的实践探索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并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部署要求,这不仅是财政管理的策略,更是对公共资源的敬畏和对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完善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推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制度创新与落实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过程中注重制度创新,严格过紧日子执行机制。如,福建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在持续多年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继续强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环节,压减一般性开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年来,累计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超过百亿元。又如,浙江省提出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理念,通过落实省级机关过紧日子评价办法和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效。这些措施不仅关注财政资金的流向,还强调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
(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过紧日子的核心目标,各地财政部门对此展开了深入探索。广东省强调要厉行节俭,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融入财政管理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确保财政资金透明、高效使用。这种精细化管理方式,有助于减少财政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是过紧日子的重要手段之一。重庆市提出要建立过紧日子常态长效机制,通过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节约财政资金,还能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天津市河西区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部署要求,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结合实际提出大力开拓财源、优先保障“三保”,降低运转成本、规范支出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并坚持关口前移,持续强化财政支出管理。
(四)强化监督与问责
为确保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有效实施,各地政府注重强化监督与问责机制。例如,江苏省强调要强化过紧日子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和财会监督震慑,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合规使用,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纪委机关、机关事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检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过紧日子总体要求是针对突出问题开展检视,对存在问题明确具体整改措施、时限要求、责任分工,确保突出问题整改到位,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三、**财政所过紧日子的主要做法与现实困难
(一)主要做法
1.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具体措施包括:严控办公经费,鼓励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节能减排,绿色办公,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限制“三公”经费,即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因公出国(境)经费,防止浪费;严格管理编外人员经费,避免不必要支出;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通用办公资产配置管理,防止资产闲置和浪费;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严格控制预算追加,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规范办公用房装修改造,避免过度装修和浪费。
2.加强管理“三个事项”。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国有“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财务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一是加强项目管理,完善项目论证、评审和决策机制,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加强国有“三资”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三是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财务风险和腐败问题。
3.严格落实“四个禁止”。严格落实“四个禁止”事项,规范财政行为,防范财政风险。一是强化楼堂馆所建设管控,禁止违规建设和超标准建设;二是规范增支政策管理,禁止擅自出台增支政策或突破预算约束;三是限制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禁止将不适宜市场化运作的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四是严防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禁止违规举债或变相举债行为。
(二)面临的几大矛盾
**财政所在积极探索和实施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但也面临着突出的现实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过紧日子机制的深入推进和持续发展。
1.经济发展压力与财政支出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支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支出需求增大。然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税收政策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这种收入和支出之间的不匹配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使财政部门在保障基本支出与推动经济发展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监管困难之间的矛盾。随着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地方财政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财政支出结构的复杂化和支出项目的多样化使得监管难度不断增加。一些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资金流转过程复杂,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管。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支付方式如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不断涌现,也给传统的监管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3.预算约束与部门利益之间的矛盾。预算约束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管理工具,旨在规范各部门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部门可能会因部门利益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或绕过预算约束,从而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例如,一些部门可能会通过虚报项目、调整预算用途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财政资金,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这种预算约束与部门利益之间的矛盾,不仅会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财政风险问题。因此,如何平衡预算约束与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4.财政风险防控与债务化解之间的矛盾。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财政风险防控已成为地方财政部门的重要任务,要求地方财政部门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防止债务风险的发生。然而,债务化解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对于一些存量债务,地方财政部门需要通过筹集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等方式进行化解;同时,还需要加强债务管理,防止新增隐性债务的产生。这与财政风险防控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四、建立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的建议
(一)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强化财政监督与绩效管理
针对当前地方财政部门面临的现实困难,特别是经济发展压力与财政支出需求之间的矛盾,**县**财政所要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模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适应过紧日子常态化的挑战。
1.创新财政管理模式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防控财政风险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一是引入现代财政管理理念和工具。学习并应用国内外先进的财政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绩效管理、结果导向预算等,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探索实施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财政管理模式。将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引导财政资金投向高效益、高质量的项目和领域。
2.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和评估机制是确保财政资金合规使用的关键。一方面,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从源头上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管理工作的检查和审计。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公众展示财政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
(二)完善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
针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监管困难之间的矛盾,**县**财政所应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化管理,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完善财政管理制度。首先,系统梳理现有的财政规章制度,根据最新的财政法规和业务需求进行必要的修订或补充,确保制度内容全面、细致并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为财政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其次,定期评估财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建立制度更新的长效机制,确保制度始终与最新的财政法规和实践保持一致,为财政管理提供持续优化的制度保障。最后,加大对财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强化信息化管理。一是引入先进的财政管理软件系统,确保系统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操作便捷等特点,以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二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财政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三是定期组织财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提高财政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信息化素养。通过内部交流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财政团队的整体综合素质。四是在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数据的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确保财政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对现有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及时修订不适应当前形势和需求的内容,强化预算管理法制建设,确保预算管理活动依法依规进行,明确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流程,确立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与各部门召开预算管理会议,共同商讨预算安排和执行中的问题。二是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争取各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预算管理合力。三是通过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确保预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3.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督考核机制。一是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跟踪,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二是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部门绩效挂钩,激励各部门积极执行预算。三是对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预算执行落到实处。
(四)强化债务管理和监控,优化支出结构
1.加强债务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和流程,确保债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法治化。定期对债务进行清查核实,确保债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加强对债务使用的监督和跟踪,确保债务资金合规、高效使用。
2.完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一是建立债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设定合理的风险指标和警戒线,及时发现债务风险;二是加强对债务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定期发布债务风险报告,为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制定债务风险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确保在发生债务风险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3.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通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为债务化解提供安全保障。
4.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地方财政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优惠政策,为债务化解创造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如债务重组、债务置换等方式,以此降低债务成本、延长债务期限,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