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84 | 发布时间:2024-05-23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打通乡村要素流通壁垒,还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价值逻辑拓展。从实践看,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测算,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22.1%。农村电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同比增长2.8%。农村电商形成新经验新突破,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总额达3014.5亿元,同比增长26%,农村电商进一步促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电商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从赋能理论来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业态。从赋能主体来看,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企业、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三个方面,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从赋能作用来看,数字经济可以对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等举措,提升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
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乡村产业数字生产力。首先,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农田监测、设备远程控制和智能化调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进行农田作业,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在黑龙江依安县,无人驾驶收割机、遥感监测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装备极大地提升了作业效率。农业数字化系统和装备的相互配合与高效应用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助力依安县实现全县连片有机种植目标的实现。其次,数字技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种植环节,通过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气候、水源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实时分析,为农作物种植提供数据支持;在养殖环节,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动物生长、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精确管理,提高养殖效益。最后,数字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例如,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可以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利用数字化设计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乡村产业数字流通力。首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信息传递和共享的速度。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建立高速宽带网络、物联网覆盖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实现乡村产业信息的快速传递,打破乡村产业的地域限制,实现数字化流通的无缝连接。通过建立跨区域、跨地域的数字流通平台和供应链系统,可以实现乡村产业的跨地域合作和资源共享。例如,农产品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网络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实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快速对接;同时,乡村产业也可以借助数字流通的力量,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乡村产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优化供应链管理。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存储和运输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和实时追踪,减少信息延误和产品损失;利用人工智能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路径规划、货物跟踪和仓储管理的智能化优化,提高配送速度和效率。最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建设互联网接入网点、电商物流中心和电子支付体系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和消费者线上购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支付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全国范围销售和精准营销,拓宽乡村产业的市场空间和渠道。
(三)数字生产要素融合改善乡村产业数字分配力。首先,数字生产要素融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经济时代,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不同,数据、知识、技术等数字生产要素逐渐成为企业和组织的主要生产要素,并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整合和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能源领域,利用智能电网、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的精确测量和控制,优化能源的供需匹配和分配。在农村产业中,通过数字化农业系统,可以实现土地、水源、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的精细分配和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其次,数字生产要素融合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连接,乡村产业与其他地区的企业和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例如,利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全链条信息化,促进农村产业与城市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数字生产要素融合可以提高乡村产业市场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例如,在农产品交易中,通过建设数字化农业信息平台,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市场行情、农业政策和技术指导等信息,有助于农产品生产、销售和价格决策;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最后,数字生产要素融合有助于发挥数字分配力的普惠效应。通过数字化的分配机制,可以消除中间环节的信息噪音,提高资源和价值的合理配置效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四)数字金融等数字服务加速形成乡村产业数字消费力。首先,数字金融可以为乡村产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数字金融包括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服务,可以帮助乡村产业实现资金的快速周转和风险的有效控制,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农户、家庭农场等农村产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例如,蚂蚁集团联合政府、金融机构、村淘等,建立了包括信贷、保险、支付在内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数字贷款。其次,数字服务扩大了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除数字金融服务外,其他数字服务也在乡村地区得到推广,如智能物流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这些数字服务的推广使得乡村居民可以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便利和服务。通过智能物流配送,乡村消费者可以方便地获得日常生活用品和农产品;通过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乡村居民可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数字服务覆盖范围的扩大,扩大了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最后,数字金融和数字服务的加速推广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数字化金融和服务模式可以降低创业成本和经营风险,鼓励更多人投身于乡村产业的创新创业。数字金融以及其他数字服务的推广,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还推动了农村地区数字消费力的形成。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金融和其他数字服务能够为乡村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数字经济打破乡村产业传统发展模式。首先,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发展模式下,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手工业和小规模加工业,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受限于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制约,传统乡村产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数字经济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打破了乡村产业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使得乡村产业能够采取更加灵活、高效的商业模式,例如农产品电商、农业大数据分析等,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其次,为乡村产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和组织方式。在数字经济下,乡村产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市场渠道。数字经济的引入打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为乡村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改变乡村产业生产方式。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化农业、智能化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让乡村产业更具竞争力,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和高品质的需求。
(二)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首先,高效率参与全球价值链。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对乡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乡村产业可以更好地与城市产业链衔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协同创造。数字经济使得乡村产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其次,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提高农产品价值。通过电商平台和数据分析,可以将农田、加工厂、供应链、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连通起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管理,打破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层层剥削,提高农产品的价值,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改善乡村和城市的对接环境。最后,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而创新的重点在于数字化转型,要以数字化为依托,促进乡村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和绿色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乡村休闲、田园综合体等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内涵,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通过数字技术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服务和管理进行改造升级,着力打造“互联网+”高效优质农业和智慧高效农村社会管理体系;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三)数字经济重塑乡村产业生态价值链。首先,促进供给需求两端良性生态改善。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乡村产业能够基于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测,进行精确的决策和高效的运营变成了可能,还为乡村产业创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重新构建了乡村产业的生态价值链。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乡村产业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乡村旅游产业可以根据用户的特征和行为习惯,推荐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和活动。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升级提高了消费者对乡村产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了产业的附加值。同时,通过数据反馈了解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乡村产业供给需求两端良性生态改善。其次,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数字经济的兴起促使乡村产业更加注重共享经济和协同创新,重塑了乡村产业的生态价值链。通过共享经济平台,乡村产业可以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激发了创新活力。乡村产业与数字科技企业、创业团队、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构建创新型生态系统,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最后,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升级。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是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一是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构建更加高效的流通体系;二是数字经济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培育数字经济时代的农业品牌;三是数字技术能够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数字化水平,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四是数字经济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业组织形式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将有力地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数字经济加速乡村产业规模效应聚集。首先,数字技术推动企业规模扩大。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信息、知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将更加频繁和高效,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分工和协作关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线营销和数字化生产,乡村企业能够将产品和服务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这种规模扩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优化,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基于数据分析和运营方式的创新使得乡村产业能够更加精确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有助于规模效应的实现。其次,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发展。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关联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基于数字经济的网络协同与供应链整合能力,可促进乡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竞争优势。例如,黑龙江依安县在龙头企业飞鹤集团的带领下,通过数字化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加工产业,形成了以有机鲜食玉米种植加工、有机牧场养殖为基础的有机鲜食玉米、有机奶牛、有机鲜奶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发挥了有机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聚集效应。最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带来规模效益。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提供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等服务,帮助乡村企业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规模扩大,还为乡村产业内部的不同主体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乡村产业链条环节的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的集聚。与此同时,乡村企业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能够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因此,数字经济加速了乡村产业的规模效应聚集,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快速扩张和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之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首先,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建设。在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较为突出。农村地区4G基站于2015年开始引入,而城市地区5G基站已于2021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巨大的基础设施鸿沟限制了农村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网络传输速率较低、信息终端普及率较低、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其次,数字技术应用普及程度差异较大。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有更多的科技企业和高校,在技术人才、教育资源、数字技术应用的普及程度、创新能力上有较大优势。最后,城乡经济结构差异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城市地区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工商业发达,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产业和服务更为丰富,而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相对较少。这种城乡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城乡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乡村产业发展数据要素流通不畅。首先,数据资源分散、标准不一,阻碍数据要素流通。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的支撑,由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致使我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需的数据资源分散,数据收集和获取手段有限,阻碍了数据要素流通。其次,数据共享渠道不畅通。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往往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外部进行数据共享的渠道。这使得乡村地区的产业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地传递和利用,阻碍了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最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措施亟须完善。在数据流通过程中,如何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乡村地区来说,缺乏相应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也会影响数据要素的流通。
(三)乡村产业发展缺少建设数字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创新思维、商业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目前,我国数字技术、信息素养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无法有效支撑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影响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方面存在欠缺。此外,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地区往往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创新机制不健全和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吸引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留在乡村发展反哺乡村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导致乡村地区缺乏建设数字经济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打造数字经济的思维模式。数字经济的发展强调数据驱动、技术创新、网络连接和价值共创,其发展模式注重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然而,乡村地区的企业和农民缺乏以数字经济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革和转型升级的需求。数字经济思维模式的缺乏,使得乡村产业难以抓住市场机遇,进行产业链升级和创新转型。同时,乡村地区缺乏与城市企业和高校等进行深入合作、共享资源的机制,阻碍了数字经济思维模式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
四、思考与建议
(一)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升乡村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首先,要加强乡村产业数字资源利用。在乡村地区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收集、存储和处理农业相关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为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其次,要完善乡村地区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连接和信息交换渠道。再次,政府应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充分考虑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下,确保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最后,制定和推进农业数据标准,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促进不同农业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流,提高数据的价值和利用效率。
(二)建设数字经济要素市场。首先,实现乡村产业要素数字化。将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如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管理和优化,实现乡村产业要素数字化。例如,通过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情况,支持农业生产和规划决策;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匹配人才资源和乡村产业需求。其次,建设共享开放的数字经济要素市场。打造一个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机制,这包括建立数字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体系、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大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以及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等。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吸引更多的数字经济企业和创新资源进入乡村地区,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最后,政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各方主体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乡村产业要素数字化形成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产业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包括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措施,以激励和促进乡村产业要素数字化的推进,促进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三)改善乡村数字人才供给现状。首先,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乡村产业发展新型人才的教育培训机制。这包括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开设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课程;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机会;推广技能培训项目,培养具备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吸引高端人才和专家参与数字化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升乡村产业参与者的专业水平和数字化素养。其次,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型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政府可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为返乡人才提供创业支持。为乡村产业发展新型人才提供创业支持,包括创业资金、创业指导和创业平台等。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有潜力的乡村产业人才创办企业,同时提供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