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33 | 发布时间:2023-06-07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省厅的统一部署,主动作为、迎难而上、认真履职尽责,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抓实抓细每一项工作。
(一)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对标对表,制定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开展政治生态修复,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大起底大整改大督查”。
(二)强化系统窗口效应。通过整理政务信息上报,共上报信息40条,获采用8条,其中自然资源报采用2条、省政府办公厅采用3条、市政府办综合报国务院办公厅2条、市政府办独立采用1条,获副省长批示1条。
(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有力。今年以来获批11个批次用地,总面积323.481公顷,新增建设用地294.5352公顷。2021年全市固定投资项目共782个,已保障用地472个,保障率60.4%。出让土地209宗,面积494.0公顷。办理新立采矿权1宗,首期收缴出让收益9600万元;出让矿权共8宗,成交价4499.74万元。
(四)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市级完成国土空间“双评价”“双评估”工作,各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由21.3%降至17.8%,减少938.91平方公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腾出一定空间。
(五)耕地保护持续发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8个县(市、区)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并更新完善县级数据库。全市计划通过项目实施新增耕地32116亩、水田28700亩。
(六)生态修复取得实效。通过实施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新增草地1200公顷,治理河道120千米,草海北坡植被恢复面积180公顷。
(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通过排查,发现Ⅰ类风险隐患点1386处、Ⅱ类风险隐患点3057处,威胁10万余户43万余人。强化宣传培训,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业务水平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险意识。组织撤离避险14次,临时转移群众390户1267人,未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八)创新自然资源执法监督。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为抓手,处理违法占耕建房66起,涉及面积116.71亩(永久基本农田91.38亩),对失职、渎职人员共计追责问责226人次。加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力度,深入开展违建别墅问题“回头看”,积极探索建立与司法部门协作配合办案查处机制。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差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尚未建立,县(市、区)规划编制进度总体滞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建设进度滞后。二是用地保障问题突出。部分项目用地规划选址不科学,部分县(市、区)连续5年供地率低于60%导致不能报地。加之全市新增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无法落实用地审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三是依法依规用地有差距。新增违法用地未完全遏制,能、交、水项目等公共设施违法用地仍屡禁不止,依法用地意识不强。四是耕地资源保护有差距。部分县(市、区)补充耕地重视不够,工作推进慢,如XX县、XX市、XX县、XX县、XXX仍无新增耕地指标验收入库。五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有差距。截至6月30日,全市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完成率仅44.82%;闲置土地处置完成率仅21.18%。六是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滞后。全市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存在推进滞后、资金使用不规范、拖欠工程款、项目资料不齐、工程质量不高、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七是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开采引发地灾风险大,基层防灾力量弱,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共欠拨1.29亿。八是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全面从严治党需持续用心用力抓,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市自然资源工作,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责任为抓手,抓好自然资源规划领域每一项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一是精准把握成果提交时间。各县(市、区)要加强工作调度,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及时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按时保质提交城镇开发边界阶段性成果,全力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二是全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庄规划编制。空间规划科牵头,按照省厅要求全面完成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配优配齐试点村庄驻村规划师。三是加快推进系统平台建设。市县两级要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建设,倒排工作计划,加快推进平台建设,为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利报批提供保障。四是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市县两级要按照省厅通知要求,加强组织协调,按时提交城市体检评估报告。
(二)强化提升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一是统筹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四个不摘政策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举措总体稳定、平稳过渡,持续抓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落实。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二是全力保障用地需求。各县(市、区)要提前谋划项目用地需求,提前介入,精准保障项目用地,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全市2021年782个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用地需求。三是优化矿产资源要素配置。各县(市、区)要把握好碳达峰时间窗口,全力优化矿产资源布局,做好矿产资源要素配置,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一是加快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各县(市、区)完善批而未供土地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健全“增存挂钩”机制,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有效盘活闲置土地。二是强化推进起底大调查。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本项工作,严格按照要求,成立专班,明确专人负责调度、审定、协调起底大调查的相关工作。三是扎实抓好自然资源价格信息调查。各地要明确专人负责,积极与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确保各资源门类调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四是加强矿山企业监管。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和抽查工作,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四)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一是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耕地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格按照耕地保护目标要求,压实压紧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二是加强补充耕地。各县(市、区)要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快推进补充耕地建设,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2021年10月底前完成补充耕地项目的验收。三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做到“源头严防、露头就打、快速处置”,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对耕地“非农化”建设要采取“长牙齿”措施、坚持“零容忍”态度,按照“即查事、又查人”原则,确保问题处置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五)持续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各县(市、区)要推进县级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谋划一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和省级项目储备库。二是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国家审计署沈特办、财政部贵州监管局、省山水办、省巡视均反馈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问题清单,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整改按时完成。三是抓好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审计指出矿山治理整改再落实问题,各县(市、区)要加快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确保问题销号。
(六)狠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一是补齐防灾短板。各县(市、区)要梳理历年未竣工地灾项目,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地勘科要强化调度,适时掌握项目进度,根据进度采取提示、督办,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竣工验收、资金执行率达90%以上。二是强化隐患调查。各县(市、区)继续组织乡、村、组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大排查,及时将隐患和风险找出来、管起来。三是筑牢防御堡垒。坚持管点控面、人技联防,全面加强防范措施,千方百计筑牢防御堡垒。四是全力推进地灾防治项目实施。借助贵州入围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的契机,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威胁。
(七)精准抓好自然资源改革工作。一是抓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XXX区、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等6个县(区),要扎实抓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为全市后续推广积累有效经验。二是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逐步形成“净矿”出让工作机制。全面推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培育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市场化服务。三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全市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加快推进不动产“交房即办证”工作。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八)做实做细自然资源基础工作。一是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不动产登记。各县(市、区)要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成果汇交。推进自然资源市级卫星应用中心、新型基础测绘和应急测绘体系建设。二是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市县两级要强化普法宣传相关工作,做好信访矛盾化解和日常来信来访接待,积极引导来访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三是全面推进其他基础性工作。持续做好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政务信息公开等相关工作。统筹做好安全生产、保密机要、新闻宣传、政务公开、建议提案、离退休、群团组织等工作。
(九)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领导。一是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督促引导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二是强化支部阵地建设。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阵地意识和风险意识,完善应对处置机制。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一案一整改”工作,深入剖析本系统干部违纪违法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进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以案促改。
点赞:
收藏: